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2023年达州为民解忧办实事积极回应民生期待把一份份“民生清单”变为“幸福账单”这份有温度有厚度的幸福答卷请你查收市交通运输局2023年,达州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全市发展需求,认真谋划实施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力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筑牢“群众满意”工程。
为高质量完成民生实事建设任务,全市交通系统攻坚克难、昼夜鏖战,紧盯项目时间节点,加快推动项目建设,组织各县(市、区)召开民生实事相关会议10余次,成立3个工作组现场督导12次,分区分片抽查民生实事工作开展情况,建立台账,逐路段销号。
截至目前,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共完成356.6公里,占目标任务的104%;6座铁索桥改公路桥任务全面完成;总投资13213万元,占目标任务的100.8%。
民生实事项目的谋划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我市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推动了交旅融合发展,促进了交通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的同时,也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交通保障,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与赞誉。
下一步,全市交通系统将始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继续加大投入,不断优化农村道路网络,持续巩固提升项目质量,为村民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出行环境,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市水务局2023年,市水务局将1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列为民生实事,总投资2115万元。
市水务局以水利工程大质量管理为抓手,严格落实项目管理“四制”(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要求,强化节点控制、质量管控和资金监管,倒排工期,正排工序,全力推进并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10座小型病险水库已恢复“健康”,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据统计,工程完工后保护下游人口4.55万人,保护下游耕地1.68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0.99万亩,恢复蓄水量280.8余万立方米,恢复防洪库容107.50万方。
市应急管理局按照《2023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方案》的工作要求,万源市旧院镇作为我市2023年度唯一一个省级安全社区建设单位,紧紧围绕“安全、健康、和谐”主题,以“7+N”创建模式为导向,以“民声直达”为载体,将省级安全社区创建与乡村振兴建设充分融合,扎实做好四个强化,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安全生产机制日趋完善、安全生产意识明显提高,安全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责任落实,突出知责必躬。
万源市旧院镇高度重视安全社区建设,把安全社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亲自挂帅的省级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充分激活内生动力。
持续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投入,广泛组织和吸纳社会各层面力量参与建设工作,畅通民声直达,广听民意,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确保建设工作顺利、长期稳步推进。
强化资源融合,突出共建共享。
旧院镇始终坚持资源整合、全员参与的理念,一是融合辖区内自有资源,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二是积极对接上级有关部门,将市级各部门、派出所、消防大队、交警队、卫生服务、企事业单位、学校幼儿园、社会组织、老年协会和志愿者组织等纳入促委会,共同出谋划策,加强顶层设计;二是加强学习,先后6次组织人员外出到其他先进县(市、区)学习安全社区建设经验;三是整合社会组织、志愿者等,从消防、防灾减灾、文体医疗、养老助残等方面为建设贡献各自的资源和力量,构建起“组织共建、力量共融、事务共商、资源共享”的安全社区新格局。
强化新要求,突出“7+N”模式。
旧院镇紧扣新要求,全市全力推进“7+N”(“N”:各类安全促进项目)工作。
2021年到2023年以来,制定和完善了安全社区管理制度23个,安全工作朝规范化、体系化发展;安全社区建设促进委员会与万源市教育局联合建成旧院镇小学为安全示范学校,构建了立体化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2021年以来,辖区内4家企业通过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评定,营造安全的生产经营条件;常态化开展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建立了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全力整改,按时销号,形成闭环。
以民生直达为契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造好亮点示范街。
2021年以来先后组建各类志愿队伍12支,应急队伍18支,8000余人接受了安全知识和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拥有救护师资质18名,对900人进行了救护知识技能的培训,均完成目标。
强化成果巩固,突出持续发力。
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旧院镇始终贯彻持续改进原则,及时发现纠正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总结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认真研究制定持续改进工作进程和重点促进项目的“时间表”,细化分工,落实责任,按计划进度逐项推进。
持续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全面巩固建设以来取得的成果。
市国资委为贯彻落实《2023年全市53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的要求,市国资委督促相关市属国有企业积极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韩家坝至仙鹤路截污干管工程。
为进一步推进达州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解决城市污水治理难点堵点问题,以达州水务集团为业主,在州河左岸仙鹤广场上游新建截污主干管(即韩家坝至仙鹤路截污干管工程),保障州河左岸污水的统一收集。
项目主要建设截污干管2.22km,检测井、沉泥井55座。
为确保项目建设安全、优质、高效落地,达州水务集团成立工作专班,明确挂包领导、项目负责人和现场代表,以“一天也不耽误、一刻也不懈怠”的劲头卯足全力加油干。
制定详细的节点计划和具体推进措施,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强劲有力的措施确保项目建设有力推进。
韩家坝至仙鹤路截污干管工程以180天完成主体工程,于2023年12月25日全线贯通。
项目完工后可以收集并转输上游柳家坝、韩家坝、张家坝、犀牛山景区、张家坝东侧达高中片区、小河嘴片区、三里坪片区及部分南城中心组团等区域的污水,有效解决韩家坝至仙鹤路段的排水问题,同时兼顾区域近远期的污水收集等问题。
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建设、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踏洞柏林口安置点配套幼儿园工程。
本项目位于达州市通川区柏林口安置房旁。
项目总规划基地面积为9066.37平方米,地上3层,地下1层。
地上总建筑面积为6913.6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1345.63平方米;地上为18班大型幼儿园,地下室为车库及设备房。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室内装修已完成100%,完成年度投资额3000万元,预计2024年秋季开学。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马踏洞片区幼儿就近上学困难的问题。
市乡村振兴局重新建厕所质量。
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探索推广“三格式、3+N、沼改厕、厕污共治”等改厕模式,组织召开改厕现场推进会议,高规格、高标准呈现各类改厕模式实用条件、建设要点、施工细节,以点带面推动改厕提质增效。
对委托代建队伍全覆盖开展业务培训,大力推行“首厕过关”模式,不断提高改厕质量,确保改一户、成一户、用一户、好一户。
坚持每月调度工作进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175个村整村示范、6.9万户户厕新(改)建圆满完成。
重问题厕所整改。
扎实开展农村改厕“提质年”活动安排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对照问题,举一反三,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分级分类建立整改台帐,对立行立改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到位,对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建立帐台,明确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时限。
坚持“逢会必讲、下乡必看”,将农村“厕所革命”工作纳入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督导内容,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问农户等方式,先后20余次开展新建户厕质量、问题厕所整改和后续管护情况专项抽查,同时将建设进度、资金拨付等纳入全市乡村振兴“擂台赛”大比武活动交叉现场检查内容,结果作为年度考核依据。
重后续管护使用。
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厕污共治”工作的通知》,探索确定通川区、宣汉县为市级试点县。
通川区在7个乡镇9个村16个点位试点“小微动”厕污共治模式,实现黑水灰水有效集中处理,日均净化能力1吨,解决厕污共治难题;宣汉县选取7个农村“厕所革命”项目和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项目村,实现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营。
同时指导各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着眼于改厕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卫生厕所长效运行管护机制,切实解决农村户厕后续管护难题。
市居保局今年以来,达州市居保局聚焦低保对象、困难人员、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人员,充分发挥城乡居保兜底保障作用,持续为困难人员代缴城乡居保费,切实减轻困难人员缴费负担,保障困难人员基本养老生活,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织密筑牢社保“兜底网”。
通过推进“全民参保”,开展困难人员精准扩面行动,及时为未参保困难人员办理参保登记手续。
截至12月底,办理未参保困难人员参保登记532人,其中,38名60周岁以上困难人员每月按时足额领到城乡居保养老金,困难人员参保率、待遇领取率均达100%,实现“应保尽保、应发尽发”。
强化部门联动协作,积极督促各区县对接财政、民政、乡村振兴、残联等部门,落实代缴资金,逐一比对、核实收集的各部门困难群体数据信息,精准识别代缴对象。
经核实确认的困难人员,保费代缴实行“免申即享”,由居保经办机构在全省社保信息系统标识身份并实施代缴。
截至12月底,已为148999名低保、困难、重残人员代缴本年度城乡居保费1489.99万元。
实施动态管理,各区县建立健全困难人员参保、代缴、领待管理台账,通过定期开展跨部门的信息收集、比对,动态更新数据信息,适时办理困难人员代缴保费工作,确保困难人员新增一个、纳入一个,到龄一个、发放一个。
市妇联达州市妇联深入开展“两癌”患病困难妇女救助工作,推动“两癌”患病困难妇女救助纳入2023年市级民生实事项目,设立达州市“两癌”患病困难妇女关爱救助金,联合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乡村振兴局出台《达州市“两癌”患病困难妇女关爱救助金管理办法》,每年救助金额50万元纳入市级财政年度预算。
成功争取到全国、省级、市级“低收入妇女两癌救助”资金335万元,救助“两癌”患病困难妇女335人。
与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联合印发《2023年农村适龄妇女免费“两癌”筛查项目实施方案》,为全市35-64岁农村妇女免费提供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服务。
发放《宫颈癌、乳腺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手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流程图》等宣传资料5万余份,完成43529人免费筛查。
“两癌”救助资金发放仪式“两癌”宣传院坝会达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聚焦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让主题教育成果真正惠及民生以民生“温度”彰显居民幸福“质感”来 源:市委目标绩效办编 辑:郭姝利主 编:潘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