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人社部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
100个职业中,39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37个属于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
与2021年和本年前两季度数据相比:制造业、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持续缺工,车工、焊工、餐厅服务员、快递员、保洁、保安、家政服务等人员位居前十;电机制造工、仪器仪表制造工、快件处理员、道路货运汽车驾驶员等较二季度缺工程度加大;铆工、锻造工、模具工、邮政营业员、道路客运服务员等新进缺工排名。
为什么一直招一直缺?关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劳动缺口比较大的问题,需要理解以下几点:01、低技术、低门槛的服务工种缺工是常态首先,服务业难以通过技术工具来缓解人力成本,加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餐饮服务、家政服务、出行服务等方面的要求更高更旺盛,服务业的用人需求是大的。
其次,快递员、餐饮服务员、收银员等工作上手简单,胜任门槛低,但成长很难,不适合长期发展,跳槽频繁是必然,现又临近年关,部分农民工等到年后才会选择务工,季节性缺工也很难免。
同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疫情。
从《2019年第三季度招聘求职100个短缺职业排行》中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有42个,占比最高,可见在疫情之前,服务业就有很大的用工缺口。
疫情爆发之后,禁止堂食、多人聚集,餐饮、酒店等行业频繁裁员,现在疫情虽不断反复,但在安全防疫下,大部分服务业已正常营业,用工需求很大。
02、高技术、高门槛的制造业技术工种短缺当下,企业对打工者的技能需求与打工者已有的技能之间的有很大的差异,打工者技能更新追不上市场变化,车工、电工、焊工、钳工等岗位特殊,上岗需要职业技能凭证作为准入,而缺少专项技能的蓝领劳动者少之又少。
03、新生代劳动者职业期待更加多元化新一代求职者不愿意做又累又缺乏成长性的苦力,就比如送两年外卖并不能积累额外的经验,即使收入不低,但缺少发展空间。
人口红利消失,年轻人是宝贵资源,当下校企合作不深入,重理论、轻实操,在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上、培育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上力度不够,而有发展空间的技能岗位,除了要求具备相关知识,还有较高的技能要求,而年轻人缺少能力、经验。
人力机构的发力点01、精准化求职招聘线上线下就业渠道渗透重点就业群体,通过直播招聘搭建云端就业集市,拓展各类线上求职招聘服务模式,多渠道发布岗位招聘信息。
同时,有序开展线下日常招聘和小型化、灵活性专场招聘活动,加大服务力度和招聘频次,满足各类求职者就业择业需求。
02、“共享用工”进行人员调配人力公司可以为用工需求出现激增和暴跌企业之间进行共享用工的撮合服务。
从服务价值来看,可以从政府购买服务、共享用工撮合服务、为共享用工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保险、福利类产品)这三处地方获得利润。
提供共享用工的合法规范操作、工资发放、纳税、商业保险服务、以及整合医疗机构、处理政府关系等服务。
详见《直播招聘、共享用工,疫情下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还能怎么玩?》。
03、细化专项职业技能培训和关注技能发展缓解技能岗位的紧缺状况,没有立竿见影的办法,只能通过学校培养、社会和企业培训综合解决,培养拥有市场需要的技能人才是关键。
人力公司可以提供匹配度高、实用性强的培训渠道,同时还关注劳动者的个人职业发展空间,提供更多面的职业培训,就比如美团的骑手线上学习平台,为有其他就业想法的骑手提供创业开店、经营技巧和门店推广等110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课程,这些也是人力机构可以去探索的空间。
在不稳定的大环境下,人力机构为“最缺工”岗位止渴,还需攒够力气,在服务质量上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