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现场“钠储”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2024年4月9日-10日,由起点钠电、起点储能、PECA光储充联盟主办,金钠科技总冠名的2024(第四届)起点钠电论坛暨鲁班奖颁奖典礼-2024中国国际钠电&光储充大会暨展览会在深圳福田国际会展中心7号馆隆重举办,超600+钠电&储能产业链相关企业签到入场,共赴鹏城盛会。
大会现场在4月9-10日的会议中,共举行了开幕式:PECA光储充联盟成立大会、2024中国国际钠电&光储充“鲁班奖”颁奖典礼、钠电储能应用专场、钠电池及储能智能制造专场、钠电新材料专场、钠电创新技术专场等6个环节,以下是具体内容。
开幕式:PECA光储充联盟成立大会1、主办方 起点研究 董事长 /PECA光储充联盟 秘书长 李振强致辞双碳目标正加速锂电、钠电等多行业、跨行业的联动和融合,钠电池作为锂电池的黄金搭档,将在加速铅酸替代、补齐锂电池短板、探索低速车、储能等更多应用场景发挥更大作用。
李振强认为,钠电正在风口上,尤其从储能示范应用来看,项目正在增加、规模不断放大,这说明钠电池在储能市场的应用大有可为,未来前期可期。
宇宙尽头是AI,AI尽头是新能源,新能源的尽头是储能,而储能的尽头是钠电,所有的钠电同仁,都需要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迎接市场的爆发。
相比较锂电池、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等电池技术,钠电池具有绝对的性能优势。
一是具备超低温、高倍率特性,相比锂电池、三元电池更加安全。
二是超低成本,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将有机会做到0.15-0.2元。
李振强建议,在钠电行业中,无论是正负极材料、电解液企业,还是电芯、储能集成企业都应该将目光放长远,做好5年甚至10年的规划,并深入理解钠电产业、思考如何布局钠电产业、发展钠电产业。
钠电市场空间方面,李振强表示主要有3个:首先是中短期全面替代铅酸,这是锂电完成不了的任务;其次是特殊场景、特殊环境的电池,钠电池比锂电池更平民、更不那么娇贵,应用范围更广;最后是锂电跟钠电混合使用。
比如宁德时代已经给出了AB方案,包括在汽车领域的HEV、PHEV,有没有可能替代成钠电?他认为,在这些千亿级别的市场当中,钠电行业完全有可能再造ABC企业(锂电ABC:ATL、BYD、CATL)。
起点研究 董事长 /PECA光储充联盟 秘书长 李振强2、PECA光储充联盟 名誉理事长/蓝京新能源 董事长 郭春泰博士致辞郭春泰首先对第四届起点钠电论坛及PECA光储充联盟成立大会成功召开表示祝贺。
他表示,光储充是全球能源革新的关键赛道,也是我国实施“双碳”战略大规模应用光伏和风电的必经之路,未来市场规模必然是万亿级别。
蓝京新能源将与行业协同创新,共同努力推动中国新能源光储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践行新质生产力、绿色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PECA光储充联盟 名誉理事长/蓝京新能源 董事长 郭春泰博士3、PECA光储充联盟 理事长 /易事特钠电 总经理 王少平致辞王少平表示,钠电正持续拓展应用范围,今年以来应用案例明显增多,比如从A0级车到两轮电动车的应用,从兆瓦级示范项目再到百兆瓦级项目实现批复等,产业化明显加快,并且钠电储能也在各级政府出台的政策里面进行了单列。
此外在材料端,各细分企业相互协同,解决了电池生产工艺短板,研发创新和产能提升非常明显。
虽然钠电目前在价格方面还有一些困难,但是王少平认为,坚持钠电的企业少则两年,多则不超过五年,将得到丰厚的回报。
易事特也将协同行业同仁为钠电的扶摇直上做贡献。
PECA光储充联盟 理事长 /易事特钠电 总经理 王少平4、PECA光储充联盟 副理事长/多氟多储能 总经理 秦俊光致辞秦俊光认为,联盟的成立是践行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用户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举措。
未来,在这个友好的大家庭中,多氟多储能也将重点围绕四大核心方向进行部署:第一,加强技术研发和技术合作,推动光储充技术的融合与突破,提高产业链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第二,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推动政策研究和沟通协调,为行业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的投入。
第四,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国际合作,资源共享、协同作战,推动国家光储充产业走遍国内、走向世界。
在成员共同努力下,联盟将成为连接各方资源的桥梁,成为推动光储充发展的引擎,为全球可持续能源的梦想贡献力量。
PECA光储充联盟 副理事长/多氟多储能 总经理 秦俊光2024中国国际钠电&光储充“鲁班奖”颁奖典礼本环节中,2024年度钠电池电芯技术创新奖、钠电行业最具投资价值奖、钠电材料技术创新奖、钠电池设备技术创新奖、钠电正负极材料配套设备奖、工商业储能技术创新奖获得企业正式揭晓,蓝京新能源 董事长 郭春泰博士、金钠科技 董事长 杨维元、起点研究 董事长 /PECA光储充联盟 秘书长 李振强为获奖企业进行颁奖。
具体内容,点击链接查看:2024中国国际钠电&光储充“鲁班奖”获奖企业正式揭晓专场论坛一:钠电储能应用专场1、金钠科技董事长杨维元:金钠科技超级大圆柱储能钠电池发布会杨维元认为,综观过去一二十年锂电池发展历程,成本、能量密度是根本影响因素。
钠电池同理。
基于此,金钠科技致力于打造超级大圆柱储能钠电池的第一品牌,目前已经开发出具有行业领先性的聚阴离子储能钠电池。
面临目前超级大圆柱钠电池的诸多难题,金钠科技选择联合各环节如原材料、隔膜、电解液、工艺等领域的顶尖企业,一起攻坚。
金钠科技量产的钠电池,将会比同行锂电池成本优势高出15%,比同行的钠电池成本优势高出15%以上。
目标是把材料利用率做到99%,成品率做到98%,这是底线。
杨维元呼吁,全行业上下游协同、深度合作,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而不是以自己内部的成本为导向,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金钠科技董事长 杨维元2、金钠科技&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合作签约仪式3、维科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南昌电池副总经理 杜晨树:新型电化学储能电池-维科钠电开发与应用场景介绍据杜晨树介绍,维科技术早在2019年接触钠电池,2021年9月份成立了维科钠电池研究院。
2023年5月27号,公司在南昌实现了国内首条G瓦时钠电池产线。
维科在钠电领域有以下多个优势:第一,先发优势。
维科技术2019年与上海交大合作,完成了钠电池的雏形,这是我们国家最早的钠电池。
第二,技术优势。
公司拥有博士5名,硕士近100人,深入钠电池研发垂直领域,目前,已研发能量密度150wh/kg、循环6000次以上的钠电技术。
第三,平台优势。
维科技术依托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背景,持续加大钠电投资力度,助力公司钠电业务快速产业化,23年5月27日,成功实现维科钠电一期项目量产。
钠电池开发方面,维科钠电池目前主推4款产品:两款圆柱产品分别是32700-4.5Ah和33140-10Ah,还有铝壳是72173207-230Ah和铝壳50160118-75Ah。
未来,维科还将持续研发高能量密度的动力型电池、长循环的储能型电池,超高安全的特种储能产品以及超高性价比的低速车电池,以满足市场不同需求。
维科技术 研究院执行院长/南昌电池副总经理 杜晨树4、璞钠能源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 夏永姚:复合磷酸铁钠离子电池材料与技术璞钠能源夏永姚总结道:第一,钠离子电池具有低成本和优异高低温特性优势,是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一种补充,可借鉴锂电池制造工艺, 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
2023年市场各种技术路线样品 百花齐放,2024年技术路线会有基本定论,并迎来产业化规模扩张期。
第二,正极层状氧化物和聚阴离子型有望齐头并进,普鲁士蓝类材料在解决制备晶体缺 陷问题后会有机会。
氧化物体系有能量密度优势,重点在动力电池,铁基磷酸焦 磷酸盐具有低成本、长循环的特点,是储能电池的另一种优选技术。
第三,钠离子电池上接磷酸铁锂电池,下接铅酸电池,各种材料和电池技术有待继续研 发。
层状氧化物的循环性能,聚阴离子的能量密度,普鲁士蓝类材料的循环稳定 性和规模化制备工艺以及大倍率、高容量和低成本硬炭材料都是具有挑战的课题。
璞钠能源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 夏永姚5、圆桌对话:钠电储能市场机遇与挑战钠电储能应用专场上,金钠科技 董事长 杨维元主持了圆桌对话环节,主题是:钠电储能市场机遇与挑战,圆桌对话嘉宾分别是:维科技术 研究院执行院长/南昌电池副总经理 杜晨树、易事特钠电 总经理 王少平、璞钠能源 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 夏永姚、多氟多储能 总经理 秦俊光。
具体内容点击查看:圆桌对话:钠电储能市场机遇与挑战圆桌对话专场论坛二:钠电池及储能智能制造专场1、多氟多储能总经理秦俊光:大容量储能电站的技术及应用秦俊光表示,在大容量储能电站的研发和应用方面,目前大多面临着安全隐患、运维成本高、电池寿命短等难题。
为攻克难题,在电站设计理念方面,需要从本质上解决,从电芯/材料/平台/设计等方面解决,尝试运用AI算法、数字孪生等手段来解决,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螺旋性迭代更新,最终实现较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在选材方面,头部企业在电芯方面的安全性更有保障,电池质量也更加优质。
他还提到数字孪生在储能产品中的应用,从电站生产之初,就要把模型等做好,实现以虚仿实,能够和现实情况一一对照,如此在实用上和对外形象上都会有较大的提升,节省大量的工作量。
多氟多储能总经理 秦俊光2、尚水智能 产品经理 刘建:钠电从材料到电池极片的智能装备创新刘建认为,以前钠电主要是延续锂电行业的思路,没有找到非常合适的赛道,因此没有非常好的发展。
现在的钠电应该更加聚焦于差异化的赛道,来替代铅酸电池并与锂电池形成互补的市场。
钠电发展至今,其核心诉求主要围绕降本增效进行。
在正负极材料中,尚水智能可为层状氧化物产线、聚阴离子产线分别规划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如层状氧化物的产线,是跟高镍三元的产线非常接近,尚水可以提供混合机、包覆机和粉碎机等。
此外在钠电极片制造方面,传统的制片技术效率低、能耗高,且产品质量无法有效控制,占地空间大,只适合小规模消费类电芯市场。
针对此种困境,尚水智能具有钠电和锂电极片制造整体的解决方案,主要是聚焦在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包括立体仓库自动投料系统等。
尚水智能产品经理 刘建3、和誉智能 总经理 朱文广:装备技术赋能电池循环利用朱文广主要从工商储能、电池回收、智能化信息化等三个方面分享介绍智能装备企业发展方向。
工商业储能方面,他表示,工商业近两年发展快速的驱动力主要是1.峰谷差价;2.限电焦虑;3.绿色电力证;4.隔墙送电等四个方面。
电池回收方面,无论铅酸,还是锂电,或者是钠电,最终都要走向回收板块。
目前和誉智能采用的是金拆,就是将金属更加细分的筛选出来,把铜、铝、极片都分拆来进行提炼。
智能化信息化方面,朱文广表示MaaS系统、ERP系统、数字孪生等,都涉及到智能制造、信息化,这是未来的大趋势,不光是锂电行业、钠电行业、新能源行业,可能其他各个行业都要走这样的方向。
由于电池在结构和材料体系上差异比较大,投入也不一样,因此朱文广建议,作为设备企业,应该走柔性化路线,开发更加柔性化、兼容性强的产品,使得各方在设备上的投资更合理。
和誉智能 总经理 朱文广4、儒特集团大客户部总监范孝友:钠离子电池正极湿法研磨工艺及案例分享范孝友表示,湿法研磨主要是以分散+研磨而组成的分散研磨系统,即粉体与溶剂适当比例混合通过分散形成均匀的悬浮液后进行研磨使产品磨细达到目标粒径。
目前,精细化工、磷酸铁锂和钠电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对于湿法制浆工艺段,公司做了很多年的基础性研究。
作为设备制造厂家,从工艺解决来说,儒特更关注的是整个工艺系统,比如说前面的分散系统解决得是否到位、彻底,与之相匹配的研磨能否发挥出很好的效率。
两者加合起来才是完整的工艺。
儒特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高端智能装备和智慧工厂总包服务,始终致力于成为全球精细化工和新材料领域核心智能装备制造和智慧工厂双一流企业。
致磨新材料多年来以纳米氧化锆、纳米氧化铝等作为产品切入点,不断向新材料领域的横向和纵向延伸,致力于成为纳米新材料领域的平台式企业。
公司有150亩地制造基地,目前所承接的钠电,包括磷酸铁锂产线,除了核心的窑炉、喷雾干燥、气流粉碎三大件设备之外,其他90%几都是实现自己的产品自制。
儒特集团大客户部总监范孝友5、国兴新能源副总经理 姜广明:液浴烘烤设备如何助力钠电池生产线提质降本姜广明表示,钠电优势明显,但钠电池产线与锂电产线存在着差异化,尤其在电池产线的烘烤段,仍然面临着很多技术挑战。
如材料的稳定性、质量控制难题、工艺继承问题、成本效益考量、产业链问题、技术创新需求等。
针对这些干燥工序的痛点,东莞国兴新能源独家首推接触式液浴干燥法技术。
该技术一经推出,经过这么多年的验证,以其烘烤效果好、烘烤效率高、高节能等特点被誉为烘烤界的黑科技产品。
据介绍,东莞国兴新能源液浴设备用油和水作为热载体,优势明显。
第一,比热容。
具有较高的热容量和导热性能;第二,化学稳定性。
水和油在各种环境下的化学表现是非常稳定的;第三,方便易控。
液体的热容可以通过改变其流量、温度或种类来方便调节;第四,经济、可持续性。
水和油是相对环保和廉价的资源,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第五,安全,液浴烘烤设备不存在高真空放电情况,不存在超温风险,可以有效保护电芯安全;第六,能量效率,液体作为介质,在传递热量的过程中,会极少地损失热能量,提升设备的稳定性。
国兴新能源 副总经理 姜广明6、中健钠电 CEO 林育民:普鲁士蓝正极材料及钠电池技术发展林育民认为,现在钠电的发展是很关键的时期,以价格来讲是钠电的天花板,锂电已经到了谷底,也就是说钠电一定会慢慢起来。
钠电目前的能量密度是瓶颈,循环是瓶颈,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包括应用场景,我们不会去找能量密度高的地方,能量密度不是优势,我们往安全的方向,所以我们做的瓶颈虽然能量密度低,但是我们不怕它低,就像铅酸,铅酸能量密度低,但是还是卖得比较好。
如何攻克?现在需要装备,我们发现几个点,一是把电芯做大,钠电有很多种体系,充放电曲线都不一样,我们会在这些充放电曲线里面找出合适的应用场景,什么样的电压用在哪里比较合适,什么样的电压串并起来比较合适,是有取代性,我们找出这样的应用场景。
二是改进,行业因为种种原因,材料和生产制造工艺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三是优化电解液,锂电的锂盐不止是六氟磷酸锂,其他的材料也开发出来,钠电也有同步的电解液的创新出来。
中健钠电 CEO 林育民7、圆桌对话:钠电池智能制造与良品率一致性提升瓶颈钠电池及储能智能制造专场上,中健钠电 CEO 林育民主持了圆桌对话环节,主题是:钠电池智能制造与良品率一致性提升瓶颈,圆桌对话嘉宾分别是:尚水智能 产品经理 刘建、和誉智能 总经理 朱文广、儒特集团 销售总监 范孝友和国兴新能源 副总经理 姜广明具体内容点击查看:圆桌对话:钠电池智能制造与良品率一致性提升瓶颈图:圆桌对话专场论坛三:钠电新材料专场1、珈钠能源 研发副总监 陈晓洋 博士:生物质硬碳材料储钠机制及其产业化研究陈晓洋指出,目前以火力发电的能源结构很难达到双碳目标的要求,新型储能比如电化学储能规模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但由于锂资源限制问题,钠离子电池因资源丰富、价格低、性能优等特点成为锂电池的最佳补充方案。
并且钠电池现在的生产设备与锂电相兼容,因此量产条件比较成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陈晓洋表示,珈钠能源近年来针对不同结构的硬碳储钠机制做了分析对比,提出了更加普适性的机制,即”吸附-嵌入/填充”混合机制,可开发设计出不同结构的硬碳材料,满足不同的需求。
在硬碳产业化层面,珈钠能源形成了以生物质为基础的技术生产路线。
目前公司推出了3款产品,适用于低速两轮车、储能等不同领域。
珈钠能源 研发副总监 陈晓洋 博士2、瑞扬新能源 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 赵新兵教授:焦磷酸磷酸铁钠正极材料的产业化探索赵新兵教授认为行业的发展不能受价格波动的制约,从这个角度来看,钠离子电池在安全性、耐热放电、材料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于行业发展有益。
同时,赵新兵教授最看重钠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他表示发展钠电应该扬长避短,即充分发挥钠电优势,不去和锂离子电池拼能量密度,尤其不要在高能量密度的场合推广钠电池。
根据钠离子电池的特性,赵新兵教授认为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的工业可行性、循环性能、安全性能都是最好的,是比较适合钠电池扬长避短的正极材料,对比磷酸盐、焦磷酸盐材料,其中焦磷酸磷酸铁钠是较好的选择。
最后,赵新兵教授表示,每种电池都有它的市场,不存在取代和替换。
发展钠电应该遵循“不图取代锂电、不受锂电制约、发挥自身优势、致力市场拓展”的规律。
瑞扬新能源 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 赵新兵教授3、浦士达 技术总监 杨金杯:生物质硬炭及前驱体材料开发和产业化杨金杯表示,硬碳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