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学习内容与社会上的工作脱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这种脱节使得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困难和竞争压力。
学习是人一辈子的修行,而学什么,将来能干什么,才是每个人时刻思索的问题。
一、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是什么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新能源的种类、特点、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等,包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电能等,例如:风力发电、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燃烧供热、农村农林废物发电等。
关键词:新能源 太阳能 风力发电 沼气。
考研方向:动力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在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从事相关工程技术领域的开发研究、工程设计、优化运行及生产管理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1、 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学科基础知识;2、 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3、 掌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4、 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5、 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四、主要课程该专业主要有如下课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能源系统工程、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光伏科学与工程、风力发电原理、生物质能工程、核能利用基础等专业平台课、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场等专业选修课群等。
1、 工程热力学:掌握能源转换与利用的基础知识,了解各种热力学循环和热机的工作原理,具备分析和优化能源系统、设计和改进热传递设备的能力。
a、 热力学基本概念:介绍热力学基本概念,包括系统、过程、状态、能量、功和热量等概念,以及守恒定律等基本原理。
b、 热力学第一定律:探讨能量守恒原理,包括内能、焓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与应用,以及与工程实际问题相关的能量平衡和能量转换等内容。
c、 热力学第二定律:介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与应用,包括熵和热力学温度的概念,热力学过程的可逆性与不可逆性,以及热力学效率等内容。
d、 热力学循环与热机:介绍各种热力学循环与热力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理想气体循环(如卡诺循环)、蒸汽循环(如朗肯循环、兰金循环)等,分析循环性能和效率。
e、 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研究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的性质和行为,讨论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混合与分离、气体的压缩性和可燃性等内容。
f、 蒸汽与湿空气:研究蒸汽和湿空气的特性和相变,包括湿空气的性质与状态,湿气混合比、相对湿度和干球温度等参数的计算,以及蒸发、凝结和冷凝等热传递过程。
g、 热传递与传热设备:介绍传热的基本原理和模式,包括传热机制(如导热、对流和辐射)和传热设备(如热交换器、换热器、冷凝器等)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计算方法。
2、 流体力学:了解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具备分析和计算流体流动的能力a、 流体的基本概念与性质:介绍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流体的定义、流体性质(如密度、压力、粘性等)、流场和流动描述等,以及与能源与动力工程相关的流体性质。
b、 流体静力学:研究静止流体的平衡状态和压力分布,包括静压力和静力平衡方程的推导与应用、浮力和压力中心的计算、大气压力和液体压力的计算等内容。
c、 流体动力学:研究流体的运动规律和力学特性,包括雷诺数的概念与分类、速度场和流线的描述、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的推导与应用、流体流动中的能量变化与耗散等。
d、 流体内部流动:研究管道流动和内部流动的特性和分析方法,包括柱状区域内的雷诺数判据、涡流和湍流的特性和转捩、流动阻力和管道摩阻系数的计算等。
e、 外部流动:研究流体在物体表面的流动特性,包括剥离层和边界层的形成与分离、阻力与升力的计算、绕流和尾迹的产生与控制等。
流体力学实验与计算方法:介绍流体力学实验和数值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流体力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流场与压力场的测量、数值模拟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等3、 传热学:掌握传热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了解传热的机制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计算传热问题的能力。
a、 热传导:介绍热传导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包括热传导方程的推导与解析解、导热性质和热传导性能、多维传热问题的求解方法等。
b、 对流传热:研究通过流体对流传递热量的机制和方法,包括强制对流和自然对流的基本原理、传热和流动的耦合关系、传热换热器的设计和性能分析等。
c、 辐射传热:介绍热辐射的基本原理和模型,包括黑体辐射、辐射传热方程、辐射传热的吸收、反射和透过等问题的计算和分析。
d、 传热设备:研究各种传热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包括换热器、冷凝器、蒸发器、加热炉等,探讨传热设备的设计和优化。
e、 计算传热:介绍传热分析和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数值模拟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在传热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常见传热计算软件的使用。
f、 传热与工程应用:探讨传热学与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应用关系,包括传热在燃烧、能源转换和热交换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传热问题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解决方法。
4、 能源系统工程:掌握能源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培养分析和解决能源问题的能力。
a、 能源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能源的定义、分类和特性,掌握能量转换和储存的基本原理,以及能源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方式。
b、 能源系统规划与设计:学习能源系统的规划、设计和优化方法,包括能源需求分析、能源供应与分配、能源转换与传输等方面的知识,以实现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可行性。
c、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介绍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技术,还包括能源存储和能源管理等相关技术的应用。
d、 能源经济与政策:探讨能源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模型,了解能源市场的运行机制和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环境、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e、 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能源系统在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方面的问题,包括减少碳排放、资源保护和能源供应安全等重要议题。
5、 可再生资源及其利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全面知识,理解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具备设计和应用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能力。
a、 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和分类:介绍可再生能源的定义、种类和特点,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
b、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技术:学习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技术和设备,包括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机、水利发电等,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发电效率。
c、 可再生能源的储能技术:探讨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包括电池储能、储水、储热等方式,以满足能源需求的稳定性和可调度性。
d、 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案例:分析和讨论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热能、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包括分布式能源系统、微网和智能电网等。
e、 可再生能源的经济与环境影响:了解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和环境影响,包括成本效益分析、就业机会、碳排放减少等方面的评估。
f、 可再生能源政策与可持续发展:介绍国内外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和法规,探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6、 光伏科学与工程:获得光伏技术的全面理论和实践知识,具备光伏系统设计、运维和性能评估的能力。
a、 光伏效应与原理:学习光伏效应的基本原理,包括光子的吸收、载流子的产生和分离等过程,了解光伏转换的基本机制。
b、 光伏材料与器件:介绍光伏材料的种类和特性,包括硅、非晶硅、多结晶硅、碲化镉等材料,了解各种光伏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如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等。
c、 光伏系统与电网接入:讨论光伏系统的设计、组件选择和安装,了解光伏系统与电网的互连方式和接入要求,包括并网型和离网型光伏系统。
d、 光伏系统性能评估:学习光伏系统性能评估的方法和指标,包括光伏电池的效率、温度特性、光谱响应等,了解光伏系统的发电量预测和性能监控。
e、 光伏系统的运维与维护:探讨光伏系统的运维和维护策略,包括清洁、检修、故障排除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f、 光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了解光伏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探讨光伏技术在电力行业、建筑一体化、农业和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7、 风力发电原理:获得风能利用和风力发电技术的深入理解,具备风力发电系统的设计和运维能力。
a、 风能资源与风能特性:了解风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