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可海风发电下可深海养鱼4日全国首个“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项目“伏羲一号”在广东汕尾正式投产“伏羲一号”建设在距离汕尾海岸11公里的中广核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中心场区,养殖水体达到6.3万立方米。
在这片海域既能发电、又能养鱼,实现了海上风力发电与海洋牧场养殖的融合发展。
预计投产后年产优质海水鱼类约900吨,年产值可达5400万元。
“伏羲一号”所在的海域气候环境复杂,超强台风是这里的“常客”,建设团队针对无掩护海域风急浪高、台风频发的恶劣海况环境,创新应用了多项技术对这片海洋牧场进行了加固。
该项目实现了“三个首创”——1全球首例风渔融合型深水网箱养殖与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项目2首创在南海开阔海域建设桩基式海洋牧场网箱设施3首创建设全部依靠绿色能源供能的风渔融合平台“伏羲一号”风渔融合示范项目效果图在风电场下的养殖会不会带来海洋生态的破坏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凭借强大的技术支持,项目不仅不会带来生态的破坏,还会助力海洋生物增殖。
据悉,风渔融合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将引进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技术。
该技术利用养殖水域的物质和能量、生物间的生态互利性及养殖水域对养殖生物的容纳量,合理搭配不同营养级生物,比如鱼类、虾蟹类、滤食性贝类、大型藻类等比例,使某类养殖水生生物能利用另一类养殖水生生物的代谢产物。
此外,该项目还将设计制造新型离岸人工培育珊瑚苗圃、人工生态渔礁,种植大型海藻,增益牧场区域内生态环境。
“伏羲一号”具有重要探索意义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伏羲一号”风渔融合科研综合实验平台的建设,一方面可以集约利用海上风电场内闲置的海域资源,提高海上风电场海域空间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可以研发和应用现代海洋牧场新型装备技术,为深远海装备制造奠定基础,提高现代海洋牧场的装备水平。
另外,还可以解决因近岸退养还海、退围还海导致的养殖用海空间不足问题,推动“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海风发动机啊 。
绿色能源+蓝色粮仓“伏羲一号”风渔融合项目不仅能实现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远海的海洋生态系统修复也是意义重大是造福未来的产业创新生态综合:总台央视新闻、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