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助力碳中和的新型储能锂电池关键技术深度解读(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3   来源:风电叶片   作者:风电招聘   浏览次数:86
核心提示:2021 年 4 月 22 日,《巴黎协定》签署 5 周年之际,世界领导人气候峰会云端召开,中国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7 个月前,2020 年 9 月,中国宣布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历史峰值)、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净零排放),这是迄今为止世界各国中作出的最大减少全球变暖预期的气候承诺。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碳排放大国,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肩负起史无前例的责任,也展现出大国担当的勇气。中国需要用仅 30 年的时间从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碳减排的斜率远远

   

2021 年 4 月 22 日,《巴黎协定》签署 5 周年之际,世界领导人气候峰会云端召开,中国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7 个月前,2020 年 9 月,中国宣布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历史峰值)、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净零排放),这是迄今为止世界各国中作出的最大减少全球变暖预期的气候承诺。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碳排放大国,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肩负起史无前例的责任,也展现出大国担当的勇气。
中国需要用仅 30 年的时间从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碳减排的斜率远远陡峭于欧美国家,未来 40 年里中国预期一场变革性的能源结构与经济增长绿色转型。
背负起碳中和历史重任的,是今天和明天的青年一代,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关系着未来。
日前,络绎学术 online 邀请了多位从事碳中和相关领域研究的青年科学家进行对话,他们从各自研究的角度出发分享了对于碳中和的深入见解(排名不分先后)。
以下内容是本系列第三篇:助力碳中和的新型储能锂电池关键技术深度解读。
电化学储能产业基本面:储能产业处在爆发增长期,电化学储能拐点已至,驱动力充分,安全性问题引起重视。
新型储能产业正在爆发。
2021 年 4 月 22 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指出:“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推动锂离子电池等相对成熟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商业化规模应用,实现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进入商业化发展初期,加快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等技术开展规模化试验示范,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开展氢储能及其他创新储能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应用”。
同时,《指导意见》给出的产业发展目标是 2025 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 3000 万千瓦(= 3 万兆瓦 / 30 吉瓦)以上,2030 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基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相应需求,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明确提出量化的储能产业发展目标。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于 2021 年 4 月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 2021》,截至 2020 年底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 3.2 吉瓦(同比增长超 90%,占全市场规模的 9.2%,仅次于抽水蓄能),保守预计电化学储能累计规模 2021-2025 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 57.4%。
图1|中国储能市场格局以及电化学储能累计投运规模 2021-2025 保守预测,单位:兆瓦(图片

 
关键词: 风电设备 风电叶片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