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方玉编辑 | 苏建勋2023年是国内工商业储能的元年,这一储能细分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
市场红利也吸引了众多新玩家入局,热度空前。
但进入2024年上半年,工商业储能市场却意外遇冷,增长不及预期。
“市场上半年基本上是逐渐放缓的状态。
”工商业储能开发投资运营商云智环能创始人张隽永告诉36氪。
刚刚过去的7月,业内流传出一家工商业储能集成商——青岛能蜂电气有限公司因资金链困难,被相关方上门拉走设备抵债的消息。
随后该厂商回应媒体称,目前正在积极的整改自救当中。
爱企查平台的最新动态则显示,能蜂电气已于今年8月1日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
能蜂电气是一家创业公司,曾获得三轮机构融资。
其经营遭遇困境,反映出工商业储能系统集成环节的初创企业,在当前市场局势下遭遇的艰难挑战。
36碳制图张隽永告诉36氪,目前国内工商业储能集成商,普遍采用自开发项目的模式顺带销售设备,为此要付出不菲的开发费用,但在今年工商业柜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出售的产品盈利很难覆盖开发成本。
这种负现金流的模式,如果后续缺少了融资支持,厂商很容易陷入财务困境。
尤其是在当前工商业储能市场增长不及预期的背景下,僧多粥少,企业获得订单的难度也在加大。
据张隽永观察,目前头部上千家集成商中约有20%没有订单,生存状况不乐观。
事实上,工商业储能市场一直在持续洗牌当中。
阳光电源光储集团中国大区储能业务总裁胡中胜今年3月对36氪表示,工商业储能市场的门槛在提高,市场上已有小部分以前进来的企业退出市场。
在付出的人力、物力、研发成本等无法收回后,一些玩家已经知难而退。
能蜂电气的“挫败”,则标志着行业的洗牌进一步深化,有机构融资支持的玩家也开始遭遇困境。
“重镇”遇冷,市场增长不及预期去年爆发式增长后,不少从业者和相关机构对今年的工商业储能市场充满乐观预期。
阳光电源年初发布的《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白皮书》预测,今年国内工商业储能装机量将会达到9GWh,相比2023年装机量3.5GWh增长1.5倍。
时至8月,工商业储能市场虽然维持了正增长,但增速却不及预期。
EESA(储能领跑者联盟)副秘书长李炎明告诉36氪,据该机构统计,上半年国内工商业储能装机量约为2.5GWh,同比增长不到50%。
同时EESA预测,国内工商业储能全年装机量仅为5.5 GWh。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