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企沃森2021中报点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已经把沃森中报仔细看了两遍,才敢开始不揣浅陋,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例行声明:以下内容尽量做到不吹不黑,实事求是,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整体来说,这次沃森中报和相关公告,惊喜明显大于惊吓:营收稍低于我的预期,盈利符合我的预期,但是远超相当一部分人至少是看空者的预期。
而沃森在mRNA赛道方面的进展,则超出了我的预期,好事不断。
本文分为三部分:中报简要解读、新冠疫苗进展以及我对mRNA赛道的判断。
想看股价涨跌分析的,很抱歉,我没有这个能力,也没兴趣分析,出门左转去大街上找个算命先生更合适。
一、中报简要解读1、财务指标营收13.5个亿,比我个人预计的最低15亿略少(有人提到了是否含增值税问题,可能也是一个差异),不过并非在意料之外。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至少有这么2个因素显著影响到了二季度疫苗公司的业绩表现:(1)二季度正是新冠疫苗全民接种的高峰期,影响到了批签发,也影响到了其他疫苗的接种,尤其是在社区接种新冠疫苗的话。
另外,之前黄镇也举了个例子,比如新冠疫苗和23价肺炎不能同时接种。
(2)新生儿数量在今年上半年呈现下滑态势,这难免会影响到婴儿疫苗的接种,比如13价肺炎,虽然渗透率还比较低,但基数变小了,还是会有影响的。
等其它友商的财报公布以后,我们不妨验证一下,我估计它们的非新冠疫苗业务业绩也是受到了比较明显的影响。
分季度来看,一季度营收4.34亿,二季度营收9.15亿。
从环比来看,二季度明显步入了正轨,环比翻倍还多。
同比就不说了,还是很亮眼的。
至于有人说,沃森二季度还没去年四季度高,这显然是没有认识到疫苗接种是有季节性因素的。
一般来说,秋冬季节,才是疫苗接种的旺季和高峰期,尤其是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
此外,我认为新生儿在下半年相对上半年也会比较多些,一方面是统计结果显示,8-12月出生的孩子占比更高,另一方面,我估计去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在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逐步消散,这时候备孕的人数应该高于去年四季度之前。
还有个因素就是,目前第一轮的新冠疫苗接种已经高达20亿剂,社区疫苗接种服务效率也在提升,理论上会减缓对其它疫苗批签发和接种的影响。
沃森的主力产品13价肺炎疫苗一般是要接种多针的,二季度拿下首针的话,接下来半年都会有重复接种。
以上种种因素叠加,都会导致下半年业绩明显高于上半年,等三季报出来,我认为就能得到验证了。
利润方面,明显是超出雪球上很多悲观者的预期,甚至可以说是大部分人的预期,因为据我观察,基本上很少人对沃森二季度的盈利保有期待,理由都是研发费用、在建工程开支太大之类的。
不过3.2亿利润正好符合我的预期,落在3-4亿利润这个区间内。
主要原因我早就讲过,二季度并非是沃森研发费用支出的高峰期,——虽然比去年同期还是增长了很多——因为三期大规模临床并未正式开始。
同时,在建工程也不是立即计入财务成本的,需要转成固定资产然后再每年摊销。
扣非利润2.4亿也是基本符合预期,二季度营收9.15亿,研发、采购等投入那么大,还能保持26%的扣非利润率,已经很好了。
13价肺炎高达94%的毛利率,比茅台酒还高,有这么一个重磅大单品,还要什么自行车。
二季度的经营现金流也明显好于去年,这证明了沃森的财务有了实质性改善,在投入这么大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现金流稳健。
这就是沃森比那些初创型公司的优势,虽然它们融资多,但都是烧钱阶段,只出不进,而沃森已经有了13价、23价这两个现金奶牛。
2、非经常性损益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很简单,主要是政府补助和股权资产价值变动的贡献,其中明确提到了苏州泰富怀谨,这验证了之前网友挖掘出来的沃森通过苏州泰富间接投资艾博生物的消息。
沃森还转让了怡道生物的股权,就是史力搞的那个公司,意思就是拜拜了,以后没啥关系了。
不过,我估计嘉和生物的股价波动(6月份收盘价比起2020年年末下滑)还是影响到了非经常性损益。
3、管理层对行业的分析这是我最喜欢看的吹牛部分,哈哈。
当然,也不全是吹牛,很多都是跟以前的财报重复的。
下面划一下重点,看看有哪些新意:(1)2021年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9.2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9%,实现利润总额42,18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9%。
就医药制造业来看,2021年1-6月份,我国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4,04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0%,实现利润总额3,00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8%。
医药制造业的增长速度略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长速度,行业整体保持较快发展态势。
这说明医药制造行业大环境还是不错的,营收增速略高于规工企业,利润更快。
(2)近年来,包括疫苗产业在内的生物产业被定位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予以鼓励和扶持。
根据《中国制造2025》、《2021-2025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等相关政策,我国将继续加快推进基因与生物技术、遗传细胞和透传育种、合成生物、生物药等领域的技术创新,继续着力于疫苗的研发,攻克疫苗相关技术,发展疫苗生产设备,落实“攻克疫苗技术,发展壮大生物制药产业”的主旨。
这说明疫苗和生物制药产业在国家规划里是很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有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政策。
(3)新冠疫情对全球以及国内疫苗行业的影响深远。
新冠疫情发生前,全球疫苗行业总规模约为400亿美元,仅占全球制药行业的3%。
2020年全球最畅销的10款药物中,仅有1款为疫苗产品,即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
新冠疫情发生后,疫苗市场迎来了快速增长。
BioNTech公司和Moderna公司在新冠疫情发生前均没有产品上市,新冠疫情发生后,随着上述两家公司各自疫苗的问世,两家公司均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
据公开资料显示,辉瑞公司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3亿美元;Moderna公司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2021年上半年实现销售59亿美元。
这一段可以说非常重要,管理层的判断是非常正确的,新冠疫苗尤其是mRNA新冠疫苗彻底改变了全球制药行业的格局,B和M凭借mRNA新冠疫苗迅速成长为千亿美金市值级别的新巨头,今年全球最畅销的TOP10药物中,它们的产品至少会占据2个席位,别的新冠疫苗估计也能挤进TOP10。
而且这个影响是长期的,不是短期的,因为新冠常态化已经是定论,所以说是“影响深远”。
管理层特意提到了13价肺炎结合疫苗、mRNA新冠疫苗,正好这都是沃森拥有的产品,哈哈。
在如此大的市场体量面前,能不能打好新冠疫苗这一仗,可以说决定了疫苗公司甚至生物科技公司之间的行业地位,凡是没能抓住这个史诗级超大机会的疫苗公司,趁早卖了吧。
以后只能跟在后面当小弟。
(4)2021年1-6月,全国疫苗批签发批次为1,924批,其中,非免疫规划疫苗批签发批次为829批。
2021年1-6月,全国Hib疫苗的批签发批次为23批,AC结合疫苗的批签发批次为48批,AC多糖疫苗的批签发批次为203批, ACYW135多糖疫苗的批签发批次为35批,百白破疫苗的批签发批次为44批,23价肺炎疫苗的批签发批次为45批,13价肺炎结合疫苗的批签发批次为51批。
批签发已经差不多具体的数量了,只能看批次,所以没多大参考价值了。
我猜想,这容易暴露新生儿人口数据?(5)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21年1-6月,我国人用疫苗出口总额达到46.4亿美元,主要是由于全球对新冠疫苗的巨额需求所致。
特意提到了新冠疫苗对我国疫苗出口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增量。
未来沃森势必会借助三款高效力疫苗成为我国疫苗出口的主力军。
4、管理层对公司的分析这部分其实很多信息都不新鲜,我摘两个比较有意思的吧,免得太啰嗦:(1)一个是沃森上半年批签发的数据:从表格来看,沃森的主力产品13价肺炎批签发量同比增速还是很猛的,去年一年也就400万剂批签发量,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影响下,已经干了267万剂。
考虑到下半年批签发会有所加强,估计全年达到550-600万剂还是有希望的。
这证明了,沃森对于13价肺炎结合疫苗的市场拓展和销售还是有信心的。
23价肺炎也保持了23%的增速,还行吧。
别的小品种就不提了,主要是百白破疫苗下降比较多,不过这个一类苗也不怎么赚钱。
另外,一定要搞清楚,批签发和销售是两码事,没有直接关联。
之前流传的那个网传调研纪要看来是不靠谱的,数据对不上。
(2)另一个是沃森披露的处于临床阶段的管线和相关进展,跟我之前整理的沃森管线基本上一样。
前面5个产品决定了沃森未来2-3年的业绩增长情况,尤其是前面4个,都将在未来半年内里面还特意提到了新冠疫苗的相关进度,下文再详细展开吧。
5、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主要是公司自我吹牛,基本上跟年报雷同,就不细说了。
需要强调的是,沃森首次提出了自己的四大技术平台:公司及子公司目前已建立了成熟稳定的细菌性疫苗技术平台和重组蛋白疫苗技术平台,并与合作方合作建立了mRNA疫苗技术平台和重组腺病毒疫苗技术平台。
公司目前已上市的7个疫苗产品(10个品规)均为细菌性疫苗技术平台研发。
由此可见,沃森潜力是巨大的,目前已上市的7个产品(10个品规)都是来自细菌性疫苗技术平台,而接下来主要是重组蛋白疫苗技术平台要发力了,比如HPV2价、重组蛋白CHO新冠疫苗等,这些很快会上市,马上会贡献不菲的业绩。
同时,沃森还与合作方共同建立了两个技术平台,尤其是mRNA方面的,沃森布局最多,押注最重,管线已经有5-6个产品了。
而且这两个技术平台也会有两款新冠疫苗马上上市,贡献巨大的业绩增量。
6、主营业务分析又是一对财务数据,我挑几个自己觉得值得注意的看点吧:(1)销售费用占比略微下滑,去年年报占比是38.4%,今年中报占比37%,估计接下来还会下滑,因为销售额放大,而销售投入不是线性的,早期多,后期边际增加越来越少。
(2)研发费用暴增,半年就花了2.59亿,同比增长203%,比去年全年的1.76亿还多很多。
可以预期,接下来半年沃森还会更多的研发费用,因为三期临床集中在下半年,同时重组蛋白、黑猩猩腺病毒这两个新冠疫苗也在二期临床阶段。
今年研发投入肯定要超10亿了。
(3)沃森的产品100%都是自主产品,其中13价肺炎结合疫苗半年销售额9.9亿,占比高达73%,这就是重磅产品的威力!而且13价肺炎的毛利率高达94.19%,沃森自主疫苗整体毛利率才87.97%,可见,其它疫苗产品的毛利率估计是不足80%的。
(4)沃森账上有22.2亿现金,还有22.8亿应收款,资金还是非常充足的,何况还有十几亿银行授信没用呢。
(5)沃森在建工程增加了2.3亿,接近10个亿了。
(6)预付账款增加了8000万,主要是原辅材料储备采购支付的预付款。
以上就是财报的主要内容了,剩下的都不怎么重要,感兴趣的可以自己看看。
总体来说,基本符合我的预期,稳中求进,还处于快速上升势头。
尤其是海外市场,如果能够打开局面的话,画面是不敢想象的。
二、新冠疫苗进展由于沃森新冠疫苗相关的进展受到各种监管,披露的信息其实很有限,但还是有一些重要信息披露的:1、3个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临床进度首次官方披露目前,新冠mRNA疫苗已处于Ⅲ期临床研究阶段,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黑猩猩腺病毒载体)处于Ⅱ期临床研究阶段;上海泽润自主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于2021年6月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件》,目前已处于Ⅱ期临床研究阶段,上述3个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的各项工作在按计划持续推进中。
这些信息虽然沃森投资者早就知道了,但这应该是在官方公告里首次看到。
2、产业化工厂项目的进展报告期内,玉溪产业园区内还新建了疫苗模块化厂房建设项目,未来依托玉溪沃森现有的疫苗生产配套设施,在成熟稳健的生产质量管理运营体系框架内,可快速实现重磅产品的投产上市,目前该厂房正在进行设备调试验证。
位于昆明市高新区的沃森生物科技创新中心项目和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疫苗产业园区建设项目也持续推进中。
另外,沃森还在最后的《环境与社会责任》章节里披露了两个信息:(9)mRNA疫苗车间建设项目已通过环评评审,等待批复。
(10)沃森生物腺病毒载体疫苗中试车间建设项目已通过环评评审,等待批复。
3、重组蛋白新冠疫苗的产业化进展这也是首次跟发财报一起公告,虽然之前很多人都知道了。
上海泽润拟以北京泽润为投资主体,投资建设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产业化项目。
项目计划依托北京沃森大兴疫苗产业园正在建设的2号疫苗生产车间及相关配套设施实施产业化。
计划总投资约5.2亿元。
项目设计产能约2亿剂(单剂包装),后期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扩产(如多剂包装等)。
项目预计2022年内可交付运营。
我估计这个项目主要是通过盖茨基金会、CEPI等渠道出口海外市场的,当然国内也会很有竞争力,毕竟在S蛋白三聚体和双佐剂加持下,数据堪比诺瓦诺克斯。
4、沃森还披露了mRNA和腺病毒载体技术的优势合作研发的新冠mRNA疫苗、带状疱疹mRNA疫苗均为mRNA疫苗技术平台研发,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黑猩猩腺病毒载体)为重组腺病毒疫苗技术平台研发。
mRNA疫苗技术平台和重组腺病毒疫苗技术平台均具有研发速度快、可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优势。
以上,就是沃森披露的新冠疫苗相关的几乎全部信息了,是不是少得可怜?这比起别的公司低调太多了。
由此可见,沃森是做得多、说得少,同时还受到比较严的信息监管,同时沃森信息披露工作也尽量保守、合规、严谨,这才是让我们放心的技术驱动型公司。
周五,新华社英文版报道了尼泊尔批准了沃森mRNA疫苗三期临床的消息,周六墨西哥媒体也报道了三期临床即将获批的消息(有网友透露说周五就批了),前天还有人挖出来印尼方面跟沃森合作建厂、开展临床的消息。
这些信息都是沃森投资者自己挖掘出来的,涉及英语、西班牙语、印尼语……是不是很夸张?可以说,沃森的海外三期临床目前来看基本上没啥问题,就是沟通麻烦些,费了些时日,磨刀不误砍柴工。
新冠疫苗,尤其是mRNA新冠疫苗,可以说是沃森的战略性项目,头号工程,李云春、黄镇亲自在抓,世界第三、国内第一的桂冠已经是沃森的囊中之物。
投资沃森最大的看点就是这个,别的传统疫苗虽然也很重磅,也很好,但体量比起mRNA新冠疫苗就差远了。
做好这个项目,对于沃森是一次跨越式发展,一旦成功,就是从千亿人民币到千亿美元的腾飞,标题中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就是指这一点。
mRNA新冠疫苗和后续更多的mRNA、siRNA管线对沃森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我会在第三部分仔细论述。
三、我对国内mRNA赛道的判断之前我就说,如果沃森没有mRNA新冠疫苗,我是不会重仓投入的,因为如果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尤其是做疫苗的,如果这次没有布局并抓住mRNA技术,肯定是不及格,业绩方面也不会有多大的提升和质的改变。
我甚至断言:以后的疫苗公司会分为两种,一种是有mRNA产品的,一种是没有mRNA产品的。
在此之前,沃森就已经是国内布局mRNA赛道最早、最多的疫苗公司,昨天沃森发的两个mRNA疫苗项目公告更是坐实了沃森在mRNA赛道的领头羊地位,可以说是绝对的龙头老大了。
沃森以一己之力,带动了国内mRNA产业的发展,艾博、圣诺、达冕、蓝鹊,这几个业内的初创公司,通过与沃森的合作,将会冉冉升起成为生物科技领域的新星,沃森扮演着伯乐和产业孵化平台的作用。
我梳理了一下沃森目前布局的mRNA与其它核酸方向产品的管线:(1)mRNA新冠疫苗,全球第三,国内第一,国内外三期临床中,主要对手斯微已经扑街;(2)mRNA带状疱疹疫苗,马上申请IND;(3)siRNA通用流感核酸药物;(4)mRNA流感疫苗。
(5)mRNA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6)第二代mRNA新冠疫苗,临床前。
并且给出了自己的判断:沃森已经成为沪深两市乃至港股,最纯正的mRNA概念股!而且,沃森不仅仅是有mRNA概念,还有了很多实质性进展。
比如mRNA新冠疫苗进入了三期临床,玉溪的mRNA模块化工厂已经接近竣工,mRNA第二代新冠疫苗和mRNA带状疱疹疫苗都即将申请IND,沃森还在广州南沙拿地,准备开建新的mRNA疫苗生产基地与核酸药生产基地。
同时,沃森还组建了mRNA平台技术团队,掌握了mRNA大规模量产工艺,那些老是说沃森没有技术的,早晚自己打脸。
沃森与艾博的合作深度,远超辉瑞与Biontech的合作深度,沃森对mRNA技术的重视程度和管线布局,也是辉瑞所不及的,这是很多人所不了解的,只会整天人云亦云瞎比比。
mRNA赛道为何如此重要?我认为有三个原因:(1)mRNA技术正在从纯技术阶段到商业化应用的爆发期,最典型的代表就是mRNA新冠疫苗,在此次新冠疫苗竞争中大放异彩,安全性、保护效力、对付变异的能力、研发和生产速度明显高出别的技术路线。
B和M仅凭这一款产品就能斩获百亿美金级别的年利润,市值也分别突破了千亿美金,M公司更是一度达到2000亿美金。
(2)mRNA技术是对以前技术的一次革命,它不用在人体外制造病毒灭活尸体,或者病毒抗原蛋白,只需通过一段mRNA序列来告诉人体细胞如何合成相应的抗原蛋白,是人体内源性的机制,非常接近自然病毒入侵,蛋白的构象也更好,能激活很好的体液免疫和T细胞免疫,并且没有抗体依赖增强作用(ADE)。
用马斯克的话来说:(mRNA)就像一个电脑程序,它基本上是一个合成病毒,你可以对其进行编程以执行所需的任何操作。
利用mRNA技术,基本上可以治疗一切(疾病)...你或许可以变成一只蝴蝶。
这就是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技术思路,虽然马斯克不是搞生物科技的,但是他抓住了mRNA技术的本质。
(3)mRNA技术天然具备平台属性,应用非常广泛。
目前,全世界已经有150种mRNA相关的药物管线,主要包括传染病预防、肿瘤免疫治疗、蛋白质替代、基因治疗等。
moderna的管线分布:涉及预防性疫苗、全身性细胞内治疗、局部再生疗法、全身性分泌和细胞表面治疗、癌症疫苗、肿瘤内癌症免疫学等。
可以说,只要掌握mRNA技术,这就是个新一代的生物科技研发平台,会诞生众多的重磅产品,不仅仅是做疫苗那么简单。
对于沃森来说,当下的mRNA新冠疫苗尤其重要,是沃森的关键一战。
沃森可以通过mRNA新冠疫苗深入参与mRNA技术研发,并且掌握mRNA大规模量产工艺,同时mRNA新冠疫苗带来的百亿级利润也会让沃森有资金实力去布局更多的mRNA和其它核算药物管线。
包括港股的IPO,我认为主要也是冲着这个方向来布局的。
港股IPO后,沃森将融资10亿美元级别,手里有钱后,肯定会有更多的重磅管线,其中多联苗和mRNA相关产品是我最期待的。
mRNA决定了沃森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想象力、故事性,国内外各种医药巨头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但只有B、M、W三家抓住了mRNA新冠疫苗这个大机会。
有了这个项目的现金流支持和实践验证,在未来的mRNA赛道竞争中将会具备大幅领先优势和资金碾压优势。
有人说,好的投资标的应该具备可预期、可展望、可想象这三个要求,而沃森就是这样的公司。
1年内可预期的是:13价肺炎和2价HPV这两个传统疫苗大单品带来的业绩高速增长;2-3年内可展望的是:mRNA新冠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和黑猩猩腺病毒新冠疫苗带来的巨额利润。
尤其是mRNA新冠疫苗在海外的成功,会实质性带动13价肺炎、HPV疫苗、23价肺炎、脑膜炎系列等疫苗的出口和国际化局面;3-5年之后可以想象的是:沃森将布局众多的mRNA与核酸药方向的产品管线,打开全新的赛道模式,并且在国内大幅领先,并有能力走向海外与B和M竞争。
mRNA在沃森的可展望、可想象阶段扮演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也是未来生物科技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
尤其是疫苗为主业的公司,没有mRNA,就没有未来,估值就很难打开想象空间。
这一点,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有了领先、全面的mRNA技术和产品布局,沃森将会从一家年入几十亿的中小公司,发展为年入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生物科技巨头,在国内乃至世界生物科技公司行业占据重要的地位。
正如李白的诗写的那样:“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mRNA赛道就是目前生物制药领域最大的风口,不亚于汽车领域的新能源革命,沃森正好就是处在这个风口之上的国内龙头,早晚会扶摇直上,成为超级明星股。
这就是我对mRNA赛道和沃森的基本判断。
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