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创收上千亿的三峡大坝,每年7月被故意关停!赚钱还会嫌赚太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3   来源:风电齿轮箱   作者:节能风电   浏览次数:100
核心提示:#头条创作挑战赛#三峡水电站是我国建造成本最昂贵,规模最庞大的水利工程。它集防洪、航运、水资源利用等效益于一体,是国家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支柱。从2008年完工至今,三峡大坝依然是全球水利工程的模范参照对象。但除了防洪蓄水外,三峡大坝还有水力发电的作用。根据2018年的数据,三峡发电站汛期峰值每小时能制造2073万千瓦电能,如此算来假设能一直保持峰值状态,一年发电总量就相当于1816亿度电。即使按照最低廉的民用电5毛一度的价格,三峡电站一年也能为祖国创收近908亿元!三峡大坝总投资2500亿元,如此

   

#头条创作挑战赛#三峡水电站是我国建造成本最昂贵,规模最庞大的水利工程。
它集防洪、航运、水资源利用等效益于一体,是国家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支柱。
从2008年完工至今,三峡大坝依然是全球水利工程的模范参照对象。
但除了防洪蓄水外,三峡大坝还有水力发电的作用。
根据2018年的数据,三峡发电站汛期峰值每小时能制造2073万千瓦电能,如此算来假设能一直保持峰值状态,一年发电总量就相当于1816亿度电。
即使按照最低廉的民用电5毛一度的价格,三峡电站一年也能为祖国创收近908亿元!三峡大坝总投资2500亿元,如此算来只需运行2年便能实现回本,第三年国家就能盈利。
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三峡大坝每年都会叫停一段时间,来降低水位减缓发电,可国家停止“印钞”的目的是什么呢?难道是怕三峡大坝运载过量出现问题?三峡大坝安定长江长江流域,自西汉至清末两千年间,史料记载水灾共发生214次,平均十年一次。
每次长江洪涝袭来都是房倒屋塌、汪洋一片。
长江无疑是全国洪涝的重灾区,而长江中下游又是长江洪涝的频发区。
1931年夏,长江流域突下暴雨,漫天雨势侵袭沿江各省,其中湖北省灾民多达800万人,死亡6.5万人,放眼望去浮尸漂流、惨不忍睹。
长江洪涝治理可谓十万火急、刻不容缓。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首次提及三峡水利开发的构想,他说: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逆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事实上长江三峡地势的确极为适宜通过修建大坝来控制洪涝,就连美国水坝专家萨凡奇在40年代前往三峡考察后,也不由得感慨:长江三峡的自然条件,放眼全球也不会有第二个。
无奈当时国家战乱,民众尚不能果腹,更遑论修建大坝工程。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针对长江防洪首个提出的方针就是修建大坝。
三峡大坝的设想是好的,只是这项工程投资巨大、涉及环保、水利、移民等诸多问题,所以工程一直未能实施,始终处于论证阶段。
直到1986年,国务院组织400名专家进行了三峡工程研讨论证,专家们一致认为三峡工程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经济性上都完全可行。
于是在1994年,这项震古烁今的工程正式开工。
但在大坝修建过程中,工程团队还是遇到了诸多难题。
首先是施工难题,长江水流之湍急人尽皆知,平均流速3米/秒,想要修建大坝前提是要将长江激流截断。
但在当时,这样的想法显然是脱离现实的,长江处于中国地形的二三阶梯,两大区域海拔相错近2000米。
即使是长江三峡段,高低落差也达到了113米,按照层高3米计算,约等于37层楼高度。
主工程师郑守仁当时绞尽脑汁,最终提出了平抛垫底。
往江面中间抛洒大量砂石料,一方面能够压实江底处的泥沙堆积,另一方面还能提高河床减缓水流流速,最后成功形成拦截水流的围堰,帮助施工团队顺利解决一大难题。
其次就是移民安置,三峡工程作为全球最大水电工程,规划区域覆盖移民人口多达120万人,如何良好安置这一百多万人?当时团队提出两种方法,分别是异地安置和后靠安置。
异地安置是将原住民迁移到更为发达的地区,从而获得更优异的生活环境,当时上海、广东、四川就接纳了许多异地安置居民。
后置安置则是在工程规划区域的附近挑选一块安置地,对原住民进行整体迁移,最大限度还原居民原本生活圈。
最后就是生态保护,大坝的建立让江豚为代表的鱼类再也无法自然通过三峡,这会严重影响它们的生活习性与遗传方式。
并且三峡完全蓄水后,将彻底淹没区域内560多种珍稀植物,其中一部分得到迁移,但更多是被淹没在了水库下。
而这只是三峡大坝修建过程中,所遇困难的冰山一角,但工程团队与政府就是这般遇山开山、遇水架桥,最终才得以建成这世界第一大坝。
三峡印钞机2006年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它历时12年,投资总额高达2500亿元,全长2335米,最大坝高181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发电总装机容量高达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1千亿千瓦时,是当今全球最大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大坝建成以来,从2003年到2020年共进行防洪运用52次,成功保障了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
其中2020年长江上游爆发十年罕见的特大洪水,洪水持续两个多月,让上游出现5个超警戒水位的洪峰。
幸好此时我们有了三峡大坝,能及时调节水位和出库流量,对上游洪水进行拦截削峰,不然下游恐怕会重现1931年万民受灾的悲惨景象。
三峡大坝具备前所未有的防洪性能,即使是遭遇洪峰数值124300立方米/秒的洪水席卷,依然能够实现精准控制拦截,同时确保自身安全无恙。
三峡还利于长江的水道运输,三峡大坝推动了长江水道疏通,消除全江109处滩险、37处单行河段、16处绞滩河段。
并且一些河段在枯水期,得益于三峡水库的补水,还增加了水深提升了通航能力。
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往返货运船只有增无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巅峰年份货运总量高达1亿吨以上。
2007年三峡大坝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第一批国家5A级景区,附近旅游产业大兴发展,柑橘种植产业园在政府扶持下修建而成,当地居民因此受益,获得了大量工作岗位,贫困人口也由100万锐减至30万。
最后就是水电收益,三峡水电站依靠225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在2018年12月创下年生产1000依千瓦时绿色电能的全国记录。
近几年的营收数据更是突破400亿大关,利润总额超过2000亿元!水力发电原理是依靠水位下降,如果保持低水位会降低大坝的发电效率,进而损害经济效益。
但每年6、7月,三峡大坝都会特意开闸防水,将水库保持低水位。
去年6月三峡水库的水位甚至降到了150.38米,距离145米的最低水位线仅相差一步之遥,为何国家要特意放水来降低发电效率呢?三峡地处我国季风气候区,年降雨丰富但不平均,主要集中在七月份上下,夏季气温的回升让上游积雪融化,会加剧上游区域的洪水风险。
三峡大坝的水电虽然收益显著,但大坝存在的意义归根结底还是为了防洪,保卫长江中下游千万人民的生命安全。
所以三峡大坝放水的目的是为了防洪,至于那千亿规模的水电效益,在万千百姓生命安全面前,是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
未来,三峡大坝会继续发挥它的作用,为人民和国家服务长达500年。
与其说它是一个水利工程,不如说它是一个集能源、交通、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
三峡大坝、名扬天下。
参考资料:1 中国政府网:三峡工程简介2 中国水电:【世界著名水电工程】中国-三峡水电站3 中国新闻网:三峡工程如何突破技术难题?

 
关键词: 风电设备 风电叶片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