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覃毅 编辑丨鄢子为今年初,乌鲁木齐,一架10MW的风机发布。
这是全球陆上最大风机,单机容量和叶轮直径均为全球最大水平。
理想情况下,这架风机一个小时的发电量是1万度,可以供一个普通人使用10年。
该产品的生产厂家是远景能源,一家低调的、未上市企业。
《2023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上,这家公司的估值是830亿元,紧随极氪汽车,超过元气森林。
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张雷,极少露面,也没有披露持股数;天眼查网站显示,另一股东为一家香港公司Envision Energy,几乎没有资料。
张雷更让人惊奇的是,张雷旗下还有两家独角兽企业,一家估值500亿元,另一家250亿元。
这位神秘老板,如何创造估值1500亿元的远景系?风电起家远景系掌舵者张雷,出生于江阴,是富商张士泉之子,其家族产业为传统机械制造。
江阴是一个由无锡代管的县级市,当地创业风气浓厚。
“光伏教父”施正荣曾凭借所创办的无锡尚德,一夜之间成为中国首富。
张雷创业,没有选择热门的光伏产业,剑走偏锋地选定风电,于2007年创立远景能源。
靠风机制造起家,他逐步站稳脚跟,在新能源赛道持续发力。
远景系的另一大业务,为动力电池。
2019年,张雷大手笔收购日产旗下电池公司AESC,整合内部电池人才团队,成立远景动力,补足一块重要拼图。
张雷扩大“朋友圈”,一面开拓政企客户,一面联合资本扩张业务。
他表示,远景与政府的关系趋向于“合伙人”。
创业初期,无锡、江阴两级政府通过专项人才计划等,先后给予各类奖励和补贴总计高达1.15亿元,助其起步。
张雷还和政府合作,在鄂尔多斯、十堰等地区投建项目。
2021年,其在鄂尔多斯落地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
外部资本也给远景系添了一把火。
近些年,张雷拿到多笔融资,背后的资方包括红杉、春华等国内明星资本,也有渣打银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等外资。
其中,据《21CBR》记者统计,红杉资本重押远景及旗下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00亿元。
政府帮扶、资本抬轿,远景系的业务风生水起。
根据2022年新增吊装容量,中国风电制整机制造商中,金风科技市场份额第一,远景能源位居第二。
远景动力也获得了一些车企的青睐。
比如本田汽车选了两家电池供应商,一家是宁德时代,另一家就是远景动力。
去年,它还与宝马合作,为其新车型提供电池产品。
基于风电、动力电池业务,张雷还开发了一系列软件,比如智能风电系统、方舟碳管理系统,集结成智能物联网业务,即远景智能板块。
远景智能协同管理全球超过1亿个智能终端设备,连接全球超20%、300GW的能源资产。
经过16年的经营,远景旗下现有三大业务板块:主营风电、储能业务的远景能源、做电池业务的远景动力以及智能物联网业务远景智能。
三家公司均长成了独角兽,进入《2023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远景能源估值830亿,远景动力估值500亿,远景智能估值250亿。
第二引擎基于前期积累,张雷近些年不断发力电源侧储能业务,即负荷低谷时段充电、高峰时段放电,以熨平峰谷需求的落差。
他选择从电芯切入。
收购AESC后,张雷团队进一步研发了BMS、PCS、EMS&SCADA等储能系统集成技术。
4月,远景发布“新一代智慧液冷储能”解决方案,其自主研发制造的电芯,单颗容量达1KWh,循环寿命为1.2万次,能量密度较上一代提升11%。
1个月后,远景与英国公司Harmony Energy达成合作,为其电站提供电池储能系统。
2022年,远景动力的储能专用电芯出货量超过3GWh,在手订单超过70GWh。
“储能会和风机制造一样,成为第二增长引擎。
”远景集团副总裁田庆军表示。
风力发电机、动力电池之外,储能系统将成为公司新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