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掘“金”绿电 我国深远海风电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2   来源:风电齿轮箱   作者:风电设备   浏览次数:84
核心提示:绿探索 本报记者 周子勋中国海上风电正在加速“走向深蓝”。2021年12月,单机容量为5.5兆瓦的“三峡引领号”实现商业化并网发电。2022年5月,单机容量为6.2兆瓦的中国海装“扶摇号”浮式风电装备完成总装。2023年2月,单机容量为7.25兆瓦的中国海油“海油观澜号”漂浮式机组完成总装,并于3月26日在福陆码头启航前往海南文昌海域。为何我国海上风电要向深远海发展?取得了哪些重要技术突破?对我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具有哪些推动作用?围绕相关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

   

绿探索 本报记者 周子勋中国海上风电正在加速“走向深蓝”。
2021年12月,单机容量为5.5兆瓦的“三峡引领号”实现商业化并网发电。
2022年5月,单机容量为6.2兆瓦的中国海装“扶摇号”浮式风电装备完成总装。
2023年2月,单机容量为7.25兆瓦的中国海油“海油观澜号”漂浮式机组完成总装,并于3月26日在福陆码头启航前往海南文昌海域。
为何我国海上风电要向深远海发展?取得了哪些重要技术突破?对我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具有哪些推动作用?围绕相关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肖茂林,从中可以找到我国进军深远海风电的答案。
发展深远海风电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经济时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此前透露,2023年将出台《深远海海上风电管理办法》。
可见,深远海将成为我国海上风电未来主要着力点。
您认为,我国发展深远海风电有何战略意义?肖茂林:风电作为清洁能源,在我国的能源结构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海上风力发电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
全球海上风电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底,全球累计装机容量约为5760万千瓦,根据可再生能源协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最新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515.7万千瓦,累计装机3051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一。
我国近海风电资源开发利用已趋近饱和,据统计,全球80%的海上风能资源潜力位于50米以上水深海域。
深远海风电开发限制因素少,海上风电势必走向深远海。
我国50米水深近海范围内,风电技术可开发资源量达4.3亿千瓦,水深超过50米的深海风电技术可开发资源量超过20亿千瓦,相当于近海风资源的4—5倍。
深远海是我国海上风电未来发展方向和主战场。
目前,国内发展浮式风电的水深在50米到100米之间,而中国海油油气平台的作业水深基本在100米到200米之间,从油气融合角度来考虑,将来深水浮式风电的主战场将超过100米。
从技术、经济和全球海上风电探索路径考虑,浮式是开发深远海风电的最好选择。
DNV预测,2030年中国浮式风电市场装机量为500万千瓦,到2050年达到1.02亿千瓦,我国浮式风电将引领全球浮式风电发展。
中国海油在开发深远海风电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首先,中国海油具有40余年海上油气开发作业经验,用海条件便利,数据翔实,具备完备技术体系、资源储备、专业人才和管理体系,这些都为深远海风电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其次,中国海油以“深海一号”、流花16-2等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项目为里程碑,形成了完整的深水工程技术体系和国内领先的深水工程设计、制造及施工能力,技术优势覆盖深远海风电70%—80%的投资,相比国内其他电力和能源企业具有显著优势,为中国海油发展深远海风电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再次,中国海油也是国内最大的海上电力用户,建设有大量油气平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中国海油成为国内唯一可以为深远海风电商业化探索提供应用场景的企业,同时依托中国海油的管线,可为未来深远海规模化综合能源开发提供输氢管线。
我国深远海浮式风电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经济时报:请结合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谈谈我国在深远海风电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技术突破?肖茂林:目前,全球已有4个商用浮式风电场投运,合计容量约250兆瓦,均位于欧洲。
而我国浮式风电起步较晚,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国内浮式示范项目处于示范探索阶段,单机容量较小,单位造价较高,离平价上网目标差距较大。
为了提速中国海油浮式风电进度,中国海油于2021年启动深远海浮式风电科研示范项目“海油观澜号”,装机容量7.25兆瓦,投产后年均发电量可达2200万千瓦时,目前该项目正在文昌海域进行海上安装调试,预计在2023年6月份并网发电。
通过该项目,中国海油突破了深远海浮式风电关键技术,打破了我国海上风电在50米内浅海限制,从功率、水深、离岸距离、单位千瓦造价上看,各项指标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是我国第一个工作海域距离海岸线100公里以上,水深超过100米的浮式风电平台,实现了从研发设计到工程应用全部由中国海油自主完成,奠定了中国海油深远海关键技术突破的信心和决心。
“海油观澜号”设计适应超过17级台风的袭击,为全球抗极限风速最强的浮式风电平台;单位兆瓦用钢量545吨,为国内目前用钢量最少的浮式风电;通过搭建时域一体化仿真模型,实现了一体化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应用于叶片、齿轮箱、传动链、结构等设计校核分析;采用新型浮式基础,以及在国内首次采用了万向节+在线张紧器等创新技术,以此来提供稳定的锚泊固定。
避免占用平台甲板使用面积,极端天气下还可牢固系泊。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在远海深水区域浮式风电机组及基础一体化设计、建造、施工系列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进军深远海风电有利于我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中国经济时报:进军深远海风电对我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形成全球竞争力的风电产业链和供应链具有哪些推动作用?肖茂林:进军深远海风电是中国海油结合油气产业,探索新能源产业差异化发展的一条新路径。
目前,中国海上风电产业迅速壮大,整体行业逐渐发展成熟,向规模化、连片开发与深远海演变。
集专业服务、风电机组、辅助设备、海上风电施工、海上运营和关联产业在内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构建,得到大力推动。
发展海上风电,不仅能直接带动船舶工业、海洋养殖、氢能、海洋旅游、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等产业发展,还可以跟其他经济进行组合,促进我国海洋经济与地方经济的发展。
从风机到叶片,从海底电缆到海上施工装备,一系列海上风电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风电整机装备生产国,产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我国已形成了完整的具有领先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风电产业链和供应链。
我国目前已建成20多个海上风电产业园,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超过3000万千瓦,持续保持世界第一,近海风电资源开发利用已趋近饱和。
推动风电向拥有更优质风能资源和更少人类活动的深远海挺进,对我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形成全球竞争力的风电产业链和供应链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风电设备 风电叶片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