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发电量,大PK了!《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4》报告公开的信息显示:全球各国、地区在2023年的总发电量为2992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
增势与前几年的平均水平保持一致,平稳提升。
中国发电量超过美国2倍,但GDP却远低于美国按国别来看,中国依然领跑全球,2023年的发电量高达94564亿千瓦时(如上图),同比上涨6.9%,全球占比扩大至31.6%,超过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巴西,这五大发电量强国之和。
细心的网友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个报告中的“中国发电量为94564亿千瓦时,与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开的数据好像不一致”呢?如下图,给出的是接近8.91万亿千瓦时,增幅为5.2%。
数据为什么不一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4》报告并未给出具体解释,南生猜测是:该报告统计的是“全口径”,而我国国家统计局给出的发电量统计范围是“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
即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换言之: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发电量数据实质上是偏低了。
美国排第二名,2023年发电量为44940亿千瓦时,同比萎缩1%,全球占比下滑至15.02%。
不到中国一半的发电量,但美国的GDP却远超中国,这样的结构性差异,被一些经济学家诟病了。
表面上看,美国经济实力依然傲视群雄,但他的核心却是以金融、医疗保险、房地产、文旅、科技服务等为主的服务业。
若剔除这些虚拟类商品,仅观察实物类商品的创造能力,中国早已超过美国了。
这不是说,服务业不重要。
服务业当然也很重要,不仅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还能给农业、制造业、建筑业等提供广阔的消费与投资市场。
服务业的现代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达到较高程度的标志之一。
尤其是服务业中的科技服务、信息与软件服务、商业服务都属于“新质生产力”,正是我国要加强发展的。
但中美两国的着眼点不同,我国强调服务业的本质是“为实体经济服务”。
而美国的经济结构却过于“脱实入虚”。
以当前火热的AI为例,美国展现出来的是AI能像人一样画画、做视频、聊天,而中国却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提升生产效率。
刚刚,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天津成功闭幕,期间发布了AI产业报告,里面提到:中国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物联网、5G与6G、智能机器人、智能芯片、自动驾驶、虚拟和增强现实、计算机视觉。
以及光电技术、空间技术、生物识别、网络安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在内的众多领域。
虽然在部分尖端技术领域仍落后美国,但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中国产出的实物类商品已远超美国了。
这就是中国发展模式的优越性体现,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新兴技术可以在全产业链中得到检验、试错、升级和迭代,解放人类双手,促进劳动生产力的提升。
美国政客,早已发现美国经济结构的弊端,但无能为力无论是之前的奥巴马、特朗普,还是如今执政的拜登都在积极推动“制造业回归美国”政策,出台多项战略规划想要大力发展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包括且不限于半导体、新能源、智能机器人……但他们都忽视了“发展惯性、路径依赖”的巨大阻碍。
美国经济结构的“脱实入虚”不是某个或某几个领导人刻意推动的,而是美国资本家的全体意志产物——利用霸权就可在全球疯狂崛起利益。
那还辛苦发展制造业干什么呢?仅需保留少部分高利润的制造业,满足资本家的获利胃口即可,其他的都走吧,美国富豪看不上了。
除非美国霸权崩塌,无法在全球收割韭菜,美国资本家才会走回头路。
否则,美国制造业仅局限于少部分高端产业,虚拟产业占比过于庞大的“不归路”,将成为一条不可阻挡的惯性的力量。
并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让美国轻易走不出这一循环。
最终结果只能是:美国人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的梦想在中国一一实现,推动人类发展的核心贡献者将由美国逐步转向中国。
本文由南生撰写,欢迎转发、评论、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