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的分级和取名规则如下:分级:按照中国气象局的标准,热带气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速划分为六个等级。
具体为:热带低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 10.8 - 17.1 米 / 秒,风力为 6 - 7 级。
热带风暴: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 17.2 - 24.4 米 / 秒,风力为 8 - 9 级。
强热带风暴: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 24.5 - 32.6 米 / 秒,风力为 10 - 11 级。
台风: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 32.7 - 41.4 米 / 秒,风力为 12 - 13 级。
强台风: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 41.5 - 50.9 米 / 秒,风力为 14 - 15 级。
超强台风: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 米 / 秒,风力为 16 级或以上。
取名:命名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 14 个成员国和地区分别提供 10 个名字,共 140 个,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柬埔寨、中国大陆、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
命名要求:每个名称不能超过 9 个字母,容易发音,在各成员所使用的语言中没有不良的含义,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不允许是商业机构的名称,选取的名称应得到台风委员会全体成员的认可(一票否决)。
名称 “退役”:一旦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为了防止它与以后的台风同名,台风委员会成员可以申请将其从命名表中删去,这个名称将会永久除名并停止使用,空缺的名称由原提供国或地区重新推荐一个新的名字填补。
例如,2013 年的超强台风 “海燕” 因其极高的风速和破坏力在菲律宾、越南和中国华南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灾害,被台风委员会除名,后由中国提名的新名字 “白鹿” 取代。
2023 年的台风 “海葵” 对中国多地造成严重灾情,在 2024 年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亚太经社理事会 / 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 56 届会议上,决议正式通过了台风 “海葵” 的除名。
21 世比较有名的台风:21 世纪最强台风桑美2006 年的超强台风 “桑美”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
“桑美” 从不起眼的热带云团到超强台风,只用了短短 4 天。
它给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共造成了 25 亿美元的巨大损失。
台风 “桑美” 登陆后,浙江温州、台州、丽水和福建宁德等地遭受狂风暴雨袭击。
温州市苍南县昌禅站 24 小时降雨量达到 576 毫米。
苍南、平阳、泰顺和宁德福安城区严重积水,断水断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毁损严重。
浙江、福建两省灾区各级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全力抓好防台抗台工作的落实。
浙江及时组织转移 100.1 万人,温州市紧急下拨 1000 万元应急资金,灾区各级民政部门筹措 4000 多顶救灾帐篷、1.9 万套衣被及大批饮用水和方便食品。
福建紧急转移安置 71 万人,筹措 1500 万元救灾应急资金,2.5 万顶救灾帐篷和 2 万床棉被,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
“桑美” 还导致浙江、福建两省 388.1 万人受灾,因灾死亡 104 人,失踪 190 人,紧急转移安置 171.1 万人;倒塌房屋 5.9 万间,损坏房屋 28.1 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 111 亿元。
灾情还在进一步核实统计中。
由于 “桑美” 严重影响了中国东部地区,造成了上百亿人民币的损失和数百人死亡,2006 年 12 月 4 日至 9 日召开的的第 39 次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中决定将 “桑美” 这个名字退役,在第 40 届会议中由 “山神” 替代。
利奇马台风造成的损失2019 年第 9 号台风 “利奇马” 是 1949 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之一。
“利奇马” 共造成河北、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 9 省(直辖市)1402.4 万人受灾,209.8 万人紧急转移安置,3.7 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1.6 万间房屋倒塌,13.4 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 1139.7 千公顷,其中绝收 93.4 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 537.2 亿元。
国家气候中心评估称,“利奇马” 在我国陆上强度维持在热带风暴及以上级别的滞留时间长达 44 个小时,其滞留时间为 1949 年以来第六长。
受 “利奇马” 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江南东部、江淮东部、黄淮大部、华北东部、东北地区东部部分地区等地累计降水量一般有 50~250 毫米,山东中西部地区累计降水量超过 250 毫米。
山东、浙江、江苏、安徽、上海等地共有 46 个国家站的日降水量达到或超过极端阈值,其中山东临朐、青州、广饶和浙江北仑等 19 个国家站的最大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浙江东部和北部、福建北部沿海、上海、江苏东北部和中南部沿海、安徽东北部、山东北部和半岛、河北东部、辽宁南部等地出现 8~11 级阵风,浙江东部沿海岛屿、山东青岛和泰安局地有 12~15 级,温岭石塘镇三蒜岛、椒江区南岙村、温岭北港等地风速达到或超过 17 级。
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统计显示,“利奇马” 的风雨综合强度指数为 158.6,为 1961 年以来最大。
“利奇马”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 2000 年以来第二多,仅次于 1323 号台风 “菲特”。
菲特台风导致浙江全境洪涝在专家们看来,台风 “菲特” 带来严重损失,除自然因素外,也有人为因素。
自然方面,若风暴潮出现时潮位本身较高,总潮位就会很高,可能与堤坝齐平或超过堤坝,造成损坏甚至溃堤,导致海水长驱直入,淹没农田房屋等,还可能引发海水倒灌、洪涝等次生灾害,影响排水。
人为方面,没能准确预报出实际降雨量是各地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
在台风 “菲特” 到来之前,气象部门预测降水量会达到 100~200 毫米,很多地方认为当地水库、堤坝没问题,可后来却发生不同程度决堤。
浙江余姚损失惨重,一方面应急调度存在问题,上游水库未及时排空腾出库容,失去泄洪功能,防洪堤未及时封闭;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深入,过去低洼地势中的稻田被建上房屋,自然蓄水功能被削弱,房屋重力使原有土地发生地面沉降,加剧洪灾影响。
过去当地人从河道中挖取淤泥增加土壤肥力,无形中起到疏通河道作用,但随着农业化肥大范围推广使用,这种传统行为方式逐渐消失,导致河道输水能力下降,增大洪水威力。
莫兰蒂台风对厦门的影响2016 年第 14 号台风 “莫兰蒂” 是建国以来登陆闽南的最强台风,也是 2016 年登陆我国大陆的最强台风。
“莫兰蒂” 登陆时恰逢天文大潮,致使福建、浙江、江西等省遭受不同程度影响。
遭受正面袭击的厦门大面积断电、停水,受灾严重。
厦门电网遭到重创,大量变电站停运,全市大面积停电,尤其是岛外地区更加严重。
大批行道树、广告牌、标识牌被刮倒折断,甚至连根拔起,许多大小道路因此被阻,全市交通一度瘫痪。
部分片区内涝严重,许多车辆被砸被淹,甚至还有车辆被风掀翻。
厦门岛内将于今晚 8 点左右恢复正常供水。
除了厦门,“莫兰蒂” 还给泉州带来险情。
上午 10 点左右,泉州崇武半月湾海堤迎来最大潮位,受台风和天文大潮双重影响,海湾内波涛汹涌,吸引了周边群众和外地游客近百人前来观潮,车辆和群众都挤在海堤边的狭小空间内,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海燕台风成为风王2013 年的第 30 号台风 “海燕” 是有气象纪录以来全球最强的热带气旋之一,被称为西北太平洋的 “风王”。
在 “海燕” 鼎盛时期,形状规整,云系密实,有着非常清晰的台风眼。
“海燕” 巅峰时期中心最低气压只有 890hPa,JTWC 评定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为 170kt(相当于 314km/h),我国则给出了 78m/s(280km/h)速度评价。
“海燕” 凭借着它的低气压,高风速成为了 21 世纪以来西北太平洋的 “风王”。
“海燕” 几乎是在其强度的巅峰时期登陆菲律宾,当年 “海燕” 登陆之后重创菲律宾,之后西行之后路径北翘,擦过我国海南岛后登陆越南,“海燕” 的靠近也给广西、海南等地带来了狂风暴雨。
摩羯台风的破坏力超强台风 “摩羯” 破坏力极大。
台风 “摩羯” 已经在海南文昌沿海地区登陆,大风破坏性极大,将造成大量树木倒伏和房屋倒塌,易发生城乡积涝、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广东西南部 6 日下午至 7 日凌晨,叠加天文潮,将有明显风暴增水。
雷州湾出现较大风浪。
台风 “摩羯” 风力强度大、降雨极端性强、浪潮增水显著、致灾风险高。
其中,雷州半岛是需要重点防范的地区。
台风 “摩羯” 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17 级以上(62 米 / 秒)。
目前,海南岛大部地区已经出现大暴雨,部分乡镇有特大暴雨。
台风 “摩羯” 可能会是一个被除名的台风,要以防御 “威马逊” 的心态来应对 “摩羯”。
受台风 “摩羯” 影响,海口航班取消,列车停运;广东高层住宅可能会摇晃;湛江徐闻县城狂风呼啸,大雨滂沱,街道两旁的很多大树被连根拔起,围墙倒塌,不少小区的供电中断,记者站在楼房里,也明显感觉到楼体在左右摇晃。
21 世纪以来,有许多台风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超强台风 “桑美” 以其强大的破坏力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之一;台风 “利奇马” 造成多省受灾,损失巨大;台风 “菲特” 因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浙江全境洪涝;台风 “莫兰蒂” 重创厦门等地;台风 “海燕” 凭借其低气压和高风速成为 “风王”;超强台风 “摩羯” 破坏力极大,致灾风险高。
这些台风不仅给受灾地区带来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提醒我们要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提高应对台风灾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