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四川能投稀缺平台,川能动力:风光发电效率高,锂电布局再造增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2   来源:风力发电机   作者:风电塔筒   浏览次数:179
核心提示:(报告出品方/分析师:西南证券 王颖婷 池天惠)1.稀缺国资锂矿企业,绿电锂电双轮驱动1.1 绿电锂电双轮驱动,四川能投稀缺平台川能动力是四川能投集团旗下唯一A股上市平台,公司坚持突出新能源主业,新能源发电和锂电业务协同发展。公司成立于1997年,2016年破产重组后通过大力整合、专项建设和有效运营,致力于打造“新能源发电+锂电储能”双轮驱动业务模式,主要涉及风力光伏发电、垃圾发电、锂矿采选、锂盐生产等多个领域,发展历经三个阶段:1)化工勃发时期(1997-2008):乘重化工时代之风,盈利良好。公司前身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西南证券 王颖婷 池天惠)1.稀缺国资锂矿企业,绿电锂电双轮驱动1.1 绿电锂电双轮驱动,四川能投稀缺平台川能动力是四川能投集团旗下唯一A股上市平台,公司坚持突出新能源主业,新能源发电和锂电业务协同发展。
公司成立于1997年,2016年破产重组后通过大力整合、专项建设和有效运营,致力于打造“新能源发电+锂电储能”双轮驱动业务模式,主要涉及风力光伏发电、垃圾发电、锂矿采选、锂盐生产等多个领域,发展历经三个阶段:1)化工勃发时期(1997-2008):乘重化工时代之风,盈利良好。
公司前身川化股份于1997年由川化集团发起设立,主营业务化肥、化工产品的生产与制造,于2000年在深交所上市。
此间,公司主营业务增长稳定,连续9年无亏损,营收平均同比增幅10.7%。
2)企业危机时期(2009-2016):政策加市场双重压力下,公司2009年营收首度同比下跌-15%。
09-16年,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化工市场不景气,公司产能积压持续巨亏,于16年以4.5亿受让不良资产,宣告破产重组,此后川化股份正式成为四川能投控股子公司。
3)重组转型期(2017-2022):公司通过多次并购重组,实现绿电、环卫及锂产业链等业务布局。
17年公司通过收购集团旗下能投风电,主营业务新增风力、光伏发电。
18-20年,公司通过设立川能锂能基金、持股鼎盛锂业,获得了四川省阿坝州李家沟锂辉石矿的开采控制权,展开锂资源战略布局。
21年公司收购川能环保,增设环卫一体化业务,并于21年11月实现并表,实现业绩大幅增厚。
22年公司加快了战略布局,22年4月同时收购了国理锂材料、鼎盛锂业、启迪清云及川能风电等公司,持续加强对新能源发电和锂产业链的布局。
22年6月公司拟与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合资成立德阿锂业,再度加码锂盐加工业务。
公司是唯一国资背景锂矿上市公司,未来有望持续获得母公司资产注入。
截至21年底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四川省国资委,最大股东四川能源投资集团直接持股35.3%,合计持股46.8%。
四川能投集团是四川政府新能源锂资源运作平台,在锂矿资源和新能源发电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为国内唯一国资背景锂矿上市公司,川能动力未来有望持续获得母公司优质资产注入,成为四川锂矿资源的整合者。
新能源发电方面,四川能投省内供电超70%,基本控制了全省电力的输配,具有专供优势,利于公司持续做大做强新能源发电主业。
公司持续优化业务板块,新能源发电业务占比增长显著。
2020年前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为以发售电为主的电力业务,和以化工及机电物资购销的新能源综合服务业务。
近年来考虑到传统化工服务业务盈利能力较差,且风险较高,公司主动大幅缩减了相关业务体量,持续调整业务结构,21年新能源综合服务业务营收缩减至14亿元,电力业务营收提升至15.4亿元,占比达34.9%。
公司于21年新增高毛利的环卫一体化业务,贡献营收27.4亿元,占比32.1%,成为公司另一大盈利板块。
公司资产重组动作频繁,大股东增持,公司发展信心足。
近年来公司通过频繁的资产并购多次实现了在风光发电、锂产业链、环卫一体化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公司自2017年,转型新能源发电以来,先后收购能投风电、启迪清云、及川能风电等风光电业务公司,持续做强电力主业,并于2021年并购川能环保、实现固废并表,增厚营收。
公司自2018年,设立川能锂能基金,收购鼎盛锂业,展开锂产业链布局。
为夯实公司在锂产业链上游权益,公司于22年4月拟收购国理锂材料,且先后增持鼎盛锂业股权至72%。
鼎盛锂业于18年投产锂盐生产线,获得净利润1042.2万元,锂产业生产经验足。
除掌握上游实业权益外,公司于20年6月获得李家沟锂矿开采权,该矿山预计为2022年唯一投产的绿地硬岩锂矿。
为最大化留存锂产业链利润空间,公司进一步加强与锂产业链相关企业合作,相继与四川路桥、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和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考虑到未来锂电需求端的不断扩大,锂资源行业景气度高,公司深化锂产业链布局多年,有望成为四川锂矿资源的整合者。
22年以来,大股东多次利用自有资金增持公司股份,表明集团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1.2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盈利能力快速提升得益于新增环卫一体化及垃圾焚烧发电业务,公司21年业绩实现跨越式增长。
公司2021年营收44.1亿元,同比上涨120.7%,增势强劲,系资产重组后,环卫一体化及新能源发电项目持续增长,且完成了固废业务并表。
22Q1公司营收同比下降55.3%,系公司暂停了毛利率较低的新能源综合服务业务,而21年11月并表的环卫一体化业务带动公司22Q1归母净利润增长20.3%,达到2.2亿元。
公司优化产业结构战略布局成果显著,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结构调整,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17-2021年毛利率由5.8%增至33.3%,同期净利率由5.9%增至15.2%,主要系公司在建风光发电项目投产,并开始逐步调整低毛利的新能源综合服务业务。
2022Q1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跨越式增长至69.5%/49.4%,系公司暂停低毛利新能源综合服务业务,公司电力销售/垃圾处置/设备销售/环卫清运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6%/50%/26%/23%。
公司期间费用逐年上涨,但仍低于同业可比上市公司。
2017-2021年,公司因优化主营业务板块,新增新能源发电及环卫一体项目,期间费持续增长,于21年达12.8%。
2021Q1,公司财务费用增幅明显,增高至11.5%,系公司因业务结构调整营收大幅下降,同时川能环保资产负债率较高,并表后大幅增加了公司财务费用。
但对比来看,21年公司期间费率在同行业上市公司仍处于低水平,表明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待后续资源实现充分整合后,公司期间费用率有望得到优化。
绿电加环卫打开公司ROE上升通道。
2017-2022Q1,公司年化ROE震荡后增势明显。
公司20年年化ROE触底,系公司在建新能源项目增多及新能源综合服务业务调整。
公司于21年开始年化ROE增势明显,增长9.9%,系公司新增环卫一体化业务订单稳定,新能源发电项目投产运营好。
公司22Q1资产负债率为56.6%,在新能源及锂产业企业中处于较低水平,考虑到绿电运营及锂矿业务的重资产属性,未来公司在融资空间上有较大优势。
2.风光业务做大做强,固废产业添砖加瓦2.1 风光项目有序推进,发电量再创新高政策驱动加速风光产业建设,电价竞争凸显公司规模优势。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再次明确2030碳达峰目标,后续提出要加快推进大型风光基地建设。
政府相关部门配套产业支持政策,风电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四川省《“十四五”光伏、风电资源开发若干指导意见》指出,风电、光伏项目按照市场化原则采用综合评价方式或电价竞争方式优选确定项目法人。
电价竞争方式中,风电项目以上网电价为主要竞争因素,光伏项目以上网电价为唯一竞争因素。
强调以电价竞争为项目配置方式,将使得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央企优势凸显。
公司有望借助规模化领先优势,集中省内优质风光项目资源。
扎实开展风电生产建设,储备项目资源充沛。
公司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业务通过所属公司川能风电及其项目公司开展。
截至2021年,公司已投运风电光伏项目16个,总装机容量为944MW,在建项目计划装机容量232MW,核准项目计划装机容量160MW。
除已投产和在建项目外,公司在四川省还有约1000MW优质风电资源待开发建设,项目开发有序推进,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公司风电场所在四川省属于风能资源IV类区,风电资源优势明显。
公司风电场主要位于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美姑县和攀枝花市盐边县。
2021年公司会东县风电装机容量为535.8MW,美姑县风电装机容量为218.0MW,盐边县风电装机容量为168.0MW,盐边县光伏装机容量为22.4MW。
公司风电场所在四川省属于风能资源IV类区,曾4次被评为AAAAA级风电场,资源优势明显。
运维及建设管理优势突出,风电利用小时数大幅领先于同行。
公司培养和锻炼了一支专业高效的运行维护技术队伍,对不同功率、结构的机型都有运营维护经验,处理各种故障拥有丰富技术处置经验。
通过技改和创新,具备了自行解决核心部件故障的能力;通过采用先进的故障监测系统,做到了从被动维修到主动故障监测的转变,缩短了停机维修时间。
通过不断优化风功率预测系统,在大风期全力发电,在小风期进行检修维护,提高了全年有效发电小时数。
2021年全年公司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2984小时,大幅领先于同行,较龙源电力/节能风电/三峡能源分别高出26.1%/26.0%/29.0%。
发电量上网比例高消纳无忧,平均上网电价行业领先。
电力销售方面, 2021年公司风光总发电量为23.9亿千瓦时,售电量约23.3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加约6.7亿千瓦时,主要原因是大面山三期、堵格一期、井叶特西风电场分别于2020年1月、9月、12月投产,使得公司发电量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
公司风电、光伏项目所发电能主要通过接入电网变电站直接销售给国家电网,电量由电网全额收购,上网电量占比超过95%。
电价方面,在枯水期、平水期执行上网标杆电价,丰水期按照四川省经信厅2021年省内电力交易总体方案要求参与丰水期电能替代交易。
2021年,公司风电平均电价0.56元/KWh,较龙源电力/节能风电/三峡能源分别高出14.3%/21.7%/21.7%。
上下游供需稳定,保障未来持续盈利能力。
经营模式上,公司贸易继续保持“以销定采”销售模式,公司采取锁定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客户的方式,匹配上下游各自供需需求,并以市场价为基础,通过协商谈判确定采购和销售的价格,从中赚取贸易差价。
采购方面,公司采购货款多采用银行存款、票据等方式进行结算,一般为“货款两清”方式。
2021年,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76.3%,供应商集中度较高。
销售方面,公司贸易主要客户亦以国企为主, 2021 年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82.9%,客源稳定,保障公司盈利的持续性。
2.2 切入固废领域,实现上下游协同发展政策支持和实际需求双重刺激下,我国垃圾发电市场规模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底,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
2020年我国城镇垃圾处置产能为56万吨/日,按照吨投资50万元计算,“十四五”期间垃圾焚烧建设空间大约为1200亿元。
同时,“十四五”期间省内垃圾发电增量市场仍然可观。
《四川省生活垃圾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2021年到2030年,新建和扩建生活垃圾发电项目32个,日处理能力2.06万吨,新增装机容量40.8万千瓦。
未来,产业结构升级将带动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公司进入垃圾焚烧发电领域,21年主营业务新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投资运营。
公司以BOT模式从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投资运营业务。
垃圾焚烧发电BOT模式是指政府授权主管部门通过招标方式,将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权和经营权以专营的形式授予有资格的投资商,投资商负责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投资、融资、设计、采购以及安装调试。
项目建成后,垃圾焚烧发电厂按照协议规定向政府提供垃圾处理服务,并利用焚烧余热发电,政府按照协议规定向垃圾焚烧发电厂支付垃圾处理费,并保证垃圾焚烧发电厂剩余电力上网销售,投资者由此回收项目投资、经营、维护成本并获得合理回报。
在规定的特许经营期届满后(通常为25至30年),投资者将按照协议规定,将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所有权/经营权无偿移交政府。
公司垃圾发电业务运营稳定,生产效率领先。
2021年,公司完成对川能环保51%股权收购。
公司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主要位于四川雅安、遂宁、广安、自贡及河南长垣、内蒙古巴彦淖尔等地。
截至2021年底,公司共有垃圾焚烧发电项目8个,总装机规模156.5MW,日处理垃圾能力6800吨,年可处理垃圾248.2万吨。
其中已投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7个,总装机规模13.9万千瓦;在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1个,为巴彦淖尔项目,装机规模18MW,日处理量为700吨。
公司垃圾焚烧项目运营稳定,生产效率领先。
公司持续加大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研发力度,污染物排放控制良好。
公司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
在投入运行时,同时投入了防治污染设施,现阶段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能确保生产运行和污染物达标排放。
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工艺设置机械式液压炉排焚烧炉,配备有相同的除尘、脱硫、脱硝设施各一套。
垃圾焚烧烟气采用“SNCR炉内脱硝+半干法+干法+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的组合净化工艺。
除尘系统采用袋式除尘器去除率达到99.9%,脱硝系统采用SNCR技术去除率达到80%以上,脱酸系统采用干法、半干法系统,通过活性炭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再经过布袋除尘严格控制了末端排放数据。
设备都定期开展了日常维护保养,确保了设备长时间可靠运行。
公司加强业务拓展,开展环卫一体化和环保设备销售业务。
公司的环卫一体化类业务服务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城乡范围内的垃圾清扫与收集、垃圾清运、绿化带养护、河湖整治工程、公厕和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运营管理等。
通常为短期服务类项目,服务期限一般为3-5年,部分项目属于PPP类长期服务项目。
公司通过投标等方式取得项目后与地方政府签订服务协议,执行合同内容并按合同约定收取服务费。
环保设备产品主要包括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设备、环卫设备、污泥处置设备与生物质热电联产设备等。
主要由川能节能工程与项目EPC单位签订设备销售合同,将设备销售至EPC单位,并在设备安装且调试合格后确认收入。
环卫一体化和环保设备销售合同金额接近10亿,为公司业绩贡献较大增量。
公司环卫一体化业务控股子公司由川能环保及所属环卫项目公司开展。
21年公司在执行的环卫项目7个,合同金额约3.4亿元。
清扫面积5,000余万平方米,清运垃圾65余万吨;污泥项目2个。
同时,在雅安、古蔺开展了垃圾分类项目,新中标广安城南环卫项目,正与雅安等地市洽谈大件垃圾等合作,未来订单有望持续增长。
公司环保设备销售业务主要由控股子公司川能环保下属公司川能节能工程负责,主要包括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设备、环卫设备、污泥处置设备与生物质热电联产设备销售。
21年公司环保设备销售订单涉及合同金额约5.6亿元,新增订单涉及合同金额约2738万元,为公司业绩贡献较大增量。
(报告

 
关键词: 风电设备 风电叶片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