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特变电工”下有保底,上有预期,未来可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2   来源:风电网   作者:风电齿轮箱   浏览次数:85
核心提示:#来点儿干货#今天讲讲特变电工,也是多次分析过的公司,其基本面和业务都有详细讲过,所以本文主要讲大逻辑。关注特变电工的应该很熟悉,旗下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是电、煤和新能源,还有一个铝材料占比不是很高。其中新能源在上市子公司新特能源里面,主要做光伏。光伏2024年一定是很惨的,行业会进行残酷的竞争,然后大洗牌。对于新特能源不要抱有太高的期待,能够自负盈亏,不让特变电工往里面贴钱就很好了。当然能够赚钱自然是最好的。特变电工创始人“张新”是我很敬佩的企业家之一,当年公司的前身“昌吉市变压器厂”濒临倒闭,张新作为一

   

#来点儿干货#今天讲讲特变电工,也是多次分析过的公司,其基本面和业务都有详细讲过,所以本文主要讲大逻辑。
关注特变电工的应该很熟悉,旗下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是电、煤和新能源,还有一个铝材料占比不是很高。
其中新能源在上市子公司新特能源里面,主要做光伏。
光伏2024年一定是很惨的,行业会进行残酷的竞争,然后大洗牌。
对于新特能源不要抱有太高的期待,能够自负盈亏,不让特变电工往里面贴钱就很好了。
当然能够赚钱自然是最好的。
特变电工创始人“张新”是我很敬佩的企业家之一,当年公司的前身“昌吉市变压器厂”濒临倒闭,张新作为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没有跳槽,而是赌上全部身家,把厂子接了过来。
接手的时候是八十年代末,经过几年的发展,非常艰难的走过生存期。
1993年改名为“新疆特种变压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后,发展步入正轨,并且1997年成功上市。
当时发行价每股5.19元,发行量3300万股,除去发行费用后,募资净额1.482亿。
这在九十年代当然是一大笔钱,所以随后就开启了收购之旅,比如鼎鼎有名的衡阳变压器厂,还有沈阳变压器厂等,都相继被特变电工收购。
一、衡变在电力行业有这么句话:“中国输变电产业看湖南,湖南输变电产业看衡阳。
”衡阳这座城市现在的名气,似乎没有以前大,因为毕竟不是沿海城市。
但是在某些领域,地位一直都是不低的,比如输变电领域,之前的四大变压器厂,八大电缆厂,九大绝缘材料厂,都在衡阳落地生根。
所以衡阳的输变电产业,现在依然有很大的规模。
而衡阳变压器厂,又是其中的支柱,并且衡变还是特变电工的核心之一,所以研究特变电工,衡变这家子公司,是绕不过去的。
衡变的前身是“南华电器机械厂”,从1952年就开始生产变压器,历史非常悠久。
由于变压器越做越好,所以工厂干脆在1958年改为衡阳变压器厂,也是湖南第一家变压器工厂。
也正是在衡变的影响下,电线电缆和绝缘材料,纷纷落户在衡阳,因为属于配套产业。
不过那个年代我们只具备研制低压变压器的实力,特高压想都不要想,即便是高压变压器,很多也依赖进口。
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四大变压器厂在互相良性竞争下,都慢慢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们发展特高压技术,是2004年之后的事情,当时连区区500千伏的变压器我们都做不了。
特变电工收购衡变后,公司的技术也只能做到220千伏的级别。
当然现在说500千伏可以加上“区区”两个字,实际上在当时并不算低,全球的顶级技术,也只有800千伏,没人能做1000千伏级别的。
而衡变的目标很宏大,喊出的口号是“要做就做1000千伏”。
外行人可能不知道变压器的难度在哪里?核心中的核心,就是里面那个线圈。
可能很多人想象不到,现在高端的变压器,那个线圈还是人工绕制的。
当然有绕线的设备,而且机器绕出来的更漂亮。
但是在绝缘处理上,机器绕线的可靠性比不上手工,人工可以把变压器的漏磁做得很小,机器不行,而且绕线过程中,还不能调整。
用衡变公司一位工程师的说法:“全世界没有任何一台机器,可以代替人工”。
而一台1000千伏的变压器,里面的线圈多达15个,而且大的线圈有近1000匝,每一匝又有30多根导线。
这简直就是用手工建造一座迷宫,而且迷宫每一段的的误差要确保小于1毫米。
这也就是放在变压器上有人工生产的条件,因为电压越高的变压器,需求越小。
比如上图这个大家伙,重达800吨,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现场组装式交流变压器,这一台就能满足整个湖南省1/5的电量负荷。
这个现场就是衡变的工人在进行装配,而且就是2023年上半年的事情。
一个省5台就够了,而且可以使用很多年,可以想象对数量的需求有多低,所以也具备手工生产的条件。
衡变打破世界纪录,并不是去年的事情。
早在2013年,公司就研发出1000千伏特高压变压器,发电机出口电压由27千伏直接升压到1000千伏,这可是世界首创。

不到十年时间,衡变真的完成了当年的宏大目标。
而且技术上一旦开始突破,惯性的力量会推着更快速的发展。
2016年,衡变就研发出±800千伏换流变压器,重点是这个大家伙的很多材料,都成功国产化。
所以电压等级不是重点,重点是材料技术的进步,让未来有了更多进步空间。
果然一年之后,2017年就成功研制出1000千伏特高压现场组装式变压器,也就是上面说的那一台。
这可是世界最大容量的特高压变压器,为我们近几年的特高压输送电发展,做出了大贡献。
当然横幅上面写着的是“特变电工”,所以说衡变是特变电工的骄傲。
有人可能会疑惑,国外为什么研制不出更高等级的变压器?理论上不是技术问题,因为他们在此之前是领先的,只是他们研发到1000千伏的时候,就终止了,没有公司愿意继续研发。
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特高压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多领域的协同研发,不但麻烦,还很慢。
另一个是市场需求的原因,全世界也只有我们中国如此大力快速发展电网,而且由于我们幅员辽阔,加上能源分布不均,所以对电力输送需求很大,而想要低损耗输送足够多的电力,那么电压必须要足够高,容量必须足够大。
这也是现在我们的整个特高压技术,都冠绝全球的原因。
现在我们已经有31条特高压送电线,而其中的27条线路,主要工程产品都是衡变提供的。
比如1000千伏变压器和电抗器,就多达123套,还有换流产品129套。
正是这一条条高压线路,让衡变的变压器产量高达1.3亿千伏安,这可是世界上单体产量最大的变压器公司。
上图是我在特变电工年报里的截图,用红色框出来的就是公司变压器的主要生产公司。
我们可以看到有三家,新疆变压器厂是老根据地,之前就讲过。
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就是刚讲的衡变,还有一家沈阳变压器公司,也很不错的,留着以后再讲。
把这三家子公司搞懂了,就搞懂了特变电工的变压器业务。
下面我们再来看第二大业务板块煤炭。
二、煤炭说特变电工煤炭之前,先说一个前几天的新闻。
前几天新疆的“将淖铁路”正式通车运营,这可是个大事件。
这条铁路位于新疆昌吉和哈密,全长430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Ⅰ级电气化铁路,线路西端与乌将铁路相接,东段接入红淖铁路白石湖南站。
这条铁路从2021年开始建设,我一直在关注,因为这可是未来新疆煤炭运出来的主干道。
新疆有两大煤炭企业,特变电工和广汇能源,他们旗下的煤炭资源并不少,开采成本也很低,但是运输是个问题。
尤其是特变电工,旗下煤矿还在更西边,不但运不出来,而且运费也高。
这条“将淖铁路”不但增加了运力,还缩短了运输距离,所以我说是个大事件。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逻辑其实特别简单,产能是没问题的,尤其是疆煤,很多都是露天煤矿,开着大型机械直接挖就行。
那么家里有多少煤炭储量?核准产能是多少?成本是多少?这几个问题就决定了煤炭企业能赚多少钱。
现在公司的煤炭储量是120亿吨,未来肯定还会继续增加,新疆不缺煤。
特变电工的煤矿位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属于我们第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
目前核定产能7400万吨/年,其中南露天煤矿核定产能4000万吨/年,将二矿核定产能3000万吨/年,将一矿核定产能400万吨/年。
特变电工的煤炭成本差异有点大,开采成本其实就几十块钱每吨,但是运送距离不同,会让成本不同程度的增加。
网上有很多疆煤开采现场的视频,确实是真的,超级巨大的挖机,挖一下就是几十吨煤。
比如徐工就研发出我国最大的挖煤设备XE7000。
就是上图这个大家伙,工作重量670吨左右,让我们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的第四个进入700吨矿用挖掘机领域的国家,非常了不起。
那个大铲子容量30~36m³,如果是挖煤的话,一铲就是50吨煤。
现在全球最大的挖掘机是卡特彼勒6090 FS,工作重量达到1000吨,真是疯狂,52m³的铲车有效载荷可以达到93.6吨。
这种设备简直是挖煤神器,配合相对应的运输卡车,效率非常高。
不过这也就是在新疆煤矿能发挥全部实力,露天煤矿把上面一层揭掉,开着这样的设备挖就行。
之前开运输卡车的还有司机,现在已经逐渐使用无人化卡车,矿山与外面马路不一样,没有交通事故问题,反倒还有矿区特有的安全风险。
所以无人卡车不但安全,还多方位降低了成本。
这是疆煤在全国都有成本优势的原因。
但是开采成本低,运输成本却下不来,如果就在新疆本地销售也没问题,可是如果要运出来,成本就高了。
现在我们的煤炭主要消耗还是在东南沿海地带,火电站主要都在这些区域。
新疆的煤要运到这些地区肯定不现实,成本会非常高,所以目前即便是疆煤出省,大部分也只是运到甘肃,比如特变电工从准东地区运到兰州,就已经快跨越半个中国了。
这也是制约疆煤的主要因素。
所以疆煤除了满足周边地区需要之外,主要是起到平衡全国煤炭的作用。
如果其他地区的煤炭价格过高,那么疆煤就会有优势,运出来后自然会平抑掉高价。
反过来如果煤炭价格比较低,疆煤就不会运出来,或者减少运量,市场煤炭供应就会减少,价格自然就会回调。
当然2022年那种特殊情况除外。
未来随着新疆、甘肃、青海和宁夏这几个地区的交通进一步完善,运力只会越来越高,成本只会越来越低,意味着疆煤有更多的运出空间。
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那些煤炭巨头的产销变化并不大,但是国内煤炭的整体趋势一直都是在增长的,而这个增量部分,就是

 
关键词: 风电叶片 风电塔筒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