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氢”风徐来 逐“氢”而行国氢科技“氢”尽全力推进“零碳”交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2   来源:节能风电   作者:风电招聘   浏览次数:92
核心提示:2024年2月20日,国家交通运输部批复下发《关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展重卡换电站建设组网与运营示范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氢科技”)成为交通强国建设“氢燃料电池研发与氢能交通运营平台应用”试点任务实施单位。氢能是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新动能,是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柱性技术。交通领域被视为氢能应用的“先导领域”,国氢科技全自主化研发的“氢腾”燃料电池作为两者的“耦合剂”,拥有全自主化高性能膜电极、高耐久钛基金属双极板、高集成化电堆

   

2024年2月20日,国家交通运输部批复下发《关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展重卡换电站建设组网与运营示范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氢科技”)成为交通强国建设“氢燃料电池研发与氢能交通运营平台应用”试点任务实施单位。
氢能是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新动能,是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柱性技术。
交通领域被视为氢能应用的“先导领域”,国氢科技全自主化研发的“氢腾”燃料电池作为两者的“耦合剂”,拥有全自主化高性能膜电极、高耐久钛基金属双极板、高集成化电堆设计与水热管理技术等多项技术优势,以专业化定制服务,为用户提供清洁、高效、稳定、安全的电能,让氢能从源端应用到交通全场景。
“氢”车熟路,“明星”同款氢能大巴驰骋阡陌加氢8-10分钟,最大储氢量25公斤,最大续航630公里。
相比传统燃油车,搭载“氢腾”FCS80燃料电池系统的国家电投氢能大巴每行驶100公里,减排二氧化碳70公斤,相当于14棵普通树木一年的吸收量。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国氢科技自主研发氢燃料电池车作为主运力,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以“零事故、零故障、零失误”展示了我国自主氢能技术的品牌实力。
此后“氢腾”品牌一战成名,国家电投氢能大巴也成为各地政府、各大盛事盛会、各大企事业单位追捧的“明星”接驳工具。
从双奥之城北京到天府之国成都,从滨海小镇博鳌到国家级新区雄安,国家电投氢能大巴见证了惊艳世界的“中国故事”,圆满完成了接驳任务。
日常生活中,作为员工班车、学生校车、旅游客车,国家电投氢能大巴履职尽责,以优异的车辆性能为每位乘客提供品质服务,引领绿色低碳出行新风尚。
“氢”装上阵,全域示范应用已经启幕基于“八大件”的全部关键材料和部件开发,国氢科技打造了“氢腾”拳头产品,面向“供给侧”需求,面向“2B”市场,“氢腾”成功在客车、机车、应急电源车、中重卡等场景应用推广,自主研发体系及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经受多个重大项目检验。
氢能机车满载氢气可单机连续运行24.5小时,时速达80公里/小时,平直道最大可牵引载重超过5000吨,相较传统燃油和电力机车,在相对密闭的地铁、隧道、矿山等环境下使用优势更加明显。
2021年10月,全国首台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在内蒙古锦白铁路正式上线运行,开创了国内氢能机车上线试运行的先河。
氢能重卡加氢仅需5分钟,续航可达400公里,每辆每年运行里程10万公里,可消纳本地副产氢气3吨/(年·辆)以上,减排二氧化碳近20吨/(年·辆)。
2023年12月,搭载“氢腾”FCPS-C120-V3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重卡正式交付济南,首批氢能渣土车和环卫车服务于济南起步区城市建设与环保清洁。
“氢腾”船用氢燃料电池系统净输出功率240kW,专为船舶应用场景开发,具有高扩展性、长寿命、低成本等特点,可承受内河、近海环境的严苛考验。
2024年1月,搭载“氢腾”FCPS-S12船用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船舶“西海新源1号”顺利下水,这是全国首艘商用氢能高端旅游商务接待船,广泛适用于内河等航运应用场景,为打造绿色航运、助力船舶运输领域贡献力量。
针对轻量化、小功率场景需求,国氢科技专门开发了空冷燃料电池产品系列,可用于无人机、小型车辆、备用电源等场景。
2023年12月,国家电投华东氢能产业基地第1000台燃料电池已正式下线交付,服役于全国各地各领域的“氢腾”前赴后继开拓氢能产业及市场规模,加速推动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应用。
在张家口,可以看到正在关键输电场景开展巡检的氢能无人机;在宁波,可以看到正在配送“菜篮子”的氢能物流车。
在济南,你可以看到正在短途出行的氢能省力自行车。
近年来,由于核心技术的迭代、利好政策的加持、产业规模的扩大、示范应用的推广,氢能装备价格显著降低。
以燃料电池为例,从2020年到2024年其售价降低了70%以上。
有专家预计,再经过一段时间培育,氢能车辆就能与燃油车经济性持平,在交通市场竞争中进一步赢得青睐。
硬核“氢”功,自主创新布局一体化产业基地在发达国家相继将氢能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高度的背景下,优先抢占氢能产业市场显得至关重要。
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以此为指引,国氢科技聚焦氢燃料电池和先进制氢装备核心技术自主化,大力开展氢能领域关键材料与“卡脖子”技术攻关。
该公司构建全自主化技术链,掌握了从催化剂、碳纸、质子交换膜、膜电极、双极板等部件级材料,到整堆组装、系统集成等产品级关键核心技术及工程化生产工艺;同时聚焦产业化协同发展,围绕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加快京津冀、华东、华中、东北、华南、黄河流域等多点产业化布局,在北京、宁波、武汉、长春、济南、佛山、日本东京等国内外多个城市建设氢能高端装备研发与制造一体化创新基地。
截至2024年5月11日,国氢科技成立七周年之际,搭载“氢腾”燃料电池的海陆空在运交通设备700余辆,纯氢运营总里程正式突破2000万公里,累计减排二氧化碳1.4万吨,相当于28万棵普通树木一年的吸收量。
与此同时,该公司自主研制的“氢涌”兆瓦级PEM制氢装备也已成功下线并陆续交付“可再生能源+PEM制氢+加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应用,“按”下了产销模式转换“按钮”,推动完善氢能行业全产业链发展。
氢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今年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国氢科技表示,该公司将通过聚焦氢能关键技术研发、建设氢能装备制造基地、布局氢能示范应用场景,继续以交通强国建设为抓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继续注入新动能,为美丽中国继续“讲述”新故事。
作者:刘静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