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G端项目怎么了?为何好多IT民工不愿意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2   来源:风力发电机   作者:风力发电机   浏览次数:92
核心提示:C端产品大家都愿意做,毕竟成功了名声和钱都有了。B端产品做的人也不少,毕竟专业壁垒比较高有门槛。但G端产品的从业者寥寥无几,除了公司少的原因外,还有这四个因素。可能还有些童鞋不太清楚什么是G端产品,其实也可以理解是B端产品的一个分支,和B端产品类似。但G端产品服务对象不一样,主要为政府或事业单位开发的产品或服务,因为服务的群体的一些特殊性,因而独立出来的一个名称:G端(就是Government政府的意思)。再来科普一下G端的相关服务范围,主要分为3类:公共服务类,就是服务全国或某一地方民众的公共服务类。比

   

C端产品大家都愿意做,毕竟成功了名声和钱都有了。
B端产品做的人也不少,毕竟专业壁垒比较高有门槛。
但G端产品的从业者寥寥无几,除了公司少的原因外,还有这四个因素。
可能还有些童鞋不太清楚什么是G端产品,其实也可以理解是B端产品的一个分支,和B端产品类似。
但G端产品服务对象不一样,主要为政府或事业单位开发的产品或服务,因为服务的群体的一些特殊性,因而独立出来的一个名称:G端(就是Government政府的意思)。
再来科普一下G端的相关服务范围,主要分为3类:公共服务类,就是服务全国或某一地方民众的公共服务类。
比如前几年疫情时大家使用的粤康码功能、大家使用的12306购票网站、还有面向深圳的APP:I深圳 、粤商通,这是典型的公共服务类。
内部服务类, 不对外服务的,主要服务政府或事业单位内部人员使用的系统。
比如内部OA或办公类的系统,我之前在中广核智慧工地的一个比较宠大的内部系统,这是属于内部服务系统。
行业监管类,主要起到对各行业的监管效果。
我做过对金融行业7+4机构的监管平台,这是面向金融行业的一个监管项目。
为什么有很多人(主要指IT行内人员)不愿意做G端项目的乙方角色,我最近几年都是服务G端项目产品,以上三个类型都做过,相对来说最好做的应该是行业监管类,最难的是内部服务类。
主要如下几点:一、需求经常变动如果你负责的G端项目是偏向内部服务类的项目,那需求变动是常事,为何呢?因为内部服务类的项目系统经常有人在用。
有人使用就会有优化,即使立项文档中有写明功能范围也无济于事,因为业务部门只在乎实际工作中实用的内容,对于立项文档来说是没用的。
他们也从来不会看这个,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是签合同的审计人员。
所以哪怕是他们之前提的需求也会赖账。
很多需求功能上个月刚确定好,上线后发现不对,又得改需求,小改还好,有些甚至大改。
主流程都变动了,而对于插在中间的产品人员真是两头受难,既要忙着应对客户,还得应对研发人员的冷嘲热讽。
如果你想和客户他们据理力争,几乎是没啥用,而且可能会影响后期的合作。
那怎么办? 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合同外的功能点、工时备份好,到时候和他们核对成本。
二、需求沟通成本大G端项目主要是面向政府或事业单位,提需求的人大多是编制以内的人,甚至大多数人不太懂IT知识,很多时候随意一两句话的需求,也不会给你文字上的信息,只是口头描述,很多比较抽象,如果你不太懂业务知识,基本不太可能胜任任这个岗位。
所以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招聘产品岗位时,必需要求同行同岗位。
在需求沟通时,因为他们没有相关知识,需求随意提,要不就直接按XX这样做,如果你说做不到,他会说XX都能做,为什么你们就不能做。
其实真实情况不是不能做,是因为项目成本有限,这个成本问题需要考虑好。
不是他们提什么就能做什么。
比如我之前在某事业单位做的一个智慧工地的项目,那边靠海手机几乎没有信号,但是需要做设备巡检,怎么做?就是离线功能,先在本地上传数据,等有网络后自动上传到服务器。
这个原理是成立的,但实际上实际有一定的难度。
难在哪呢,一是成本问题二是技术实力有限三、随叫随到,没有时间观念G端项目的客户,多少有点官架子,作风有点偏向官僚主义,总觉得他们高高在上,你们乙方是他们的下属,是他们的服务对象。
所以有事时习惯随叫必需随到,不能拖延,但是当他们在忙的时候,你有事情你找不到他们,座位上没人,电话也不接,这时候应该在开会,要不休假了,休假期间一般不会管工作上的事情。
什么叫没有时间观念?就是客户以主观角度来评判你的输出时间,比如和你需求沟通完,然后立马确定上线或输出时间,过几天向你要结果。
他也不会关心你手头是否有其他任务,如果到时间你没有及时输出,轻则怼你,重则投诉你。
此外周末和法定节假日要随时待命,因为有时候周末他们其他部门上班,需要项目或产品协调开发去解决BUG 。
关键问题是G端项目文件好多部署在政务云端上,没法通过远程线上处理,需要到现场连接他们的网络才能写入脚本,然后确定无问题后再布置上线,因此客户现场需要有一个技术待命,我觉得挺难的。
四、输出要求高、数量多前期我们说过G端项目有点形式主义,需要输出好多文档,包括PPT,还有原型,流程图。
和甲方需求沟通时,多是需要输出流程图,或比较高保真的原型,这样相对沟通成本低一些,但这些都是需要制作出相对好看的原型,这些太费时间和精力。
当然还有其他问题,比如答辨,交付,培训等,总的来说G端比B、C端项目要难做一些。
随着国家布局数字化战略,加上鸿蒙系统问世,我相信未来G端的项目需求可能会越来越多。
作者:平心而论,公众号:书海智慧之窗本文由 @平心而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关键词: 风电招聘 节能风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