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长文创作季# #文章首发挑战赛##记录我的2024#一、我国海上风电的现状风能作为一种完全清洁且无穷无尽的自然能源,既能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又不会增加碳排放,相对于化石能源发电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但是陆上风电可开发资源正逐步减少,海上风电成为了风电行业的发展方向。
与陆地风电不同,海上风电更少受占用土地、噪声污染等因素制约。
同时我国经济重心在东南沿海,而陆地风电资源却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发展海上风电有利于就近供应东南沿海。
不过随着不断开发,可供利用的近海风电资源越来越少,海上风电正逐步向深海推进。
1、我国海上风能丰富我国海上风能的开发潜力巨大。
我国拥有18000 多公里的海岸线,可利用海域面积达300000 平方公里,具有发展海上风电的巨大潜力。
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研究,我国近海水深 5-25 m 和 25-50 m 海域内垂直高度 100m 的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分别为 2.1 亿千瓦和 1.9 亿千瓦。
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冬春季节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夏秋季节受热带气旋影响,海上风能资源较为丰富,而闽粤沿海地区台风较多,风能资源更优。
近年来,海上风电市场的累计装机规模增长速度远高于陆上风电市场,陆上风电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 13.9%,海上风电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 63.4%。
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40年全球风电装机量将达到418吉瓦,发电量占全球总量近5%,届时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与整个欧盟相当,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从2019年的4吉瓦提高到110吉瓦。
在可持续能源目标的政策影响下,这一数字可能会提高到170吉瓦以上。
在未来二十年中,欧洲和中国的相关市场机会将达到4000亿美元或更多。
2、深远海电大势所趋由于近海开发资源有限,其他经济活动争夺资源,且场址较为分散,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是必然趋势。
相较而言深远海域具有风资源更优、限制性因素更少等优势。
据统计,全球超过80%的海上风能都蕴藏在水深超过40m的海域。
如果水深30~60m常用导管架基础,水深超过60m的中远海区域需要采用漂浮式基础。
根据全球风能协会的预测,2026 年将实现漂浮式风电的商业化。
预计到 2030 年,漂浮式风电装机规模将显著增长,其中中国新增装机容量将达 400MW,占全球新增的 6.4%。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存量海上风电主要集中在近海区域,深远海风资源开发处于起步阶段。
近日,海南万宁海上漂浮式项目样机工程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采购成交,中车株洲所、东方电气、运达股份以及上海电气四家整机厂商中标。
海南万宁海上漂浮式项目是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预计总装机容量为1吉瓦,该项目首期工程的推进被视作漂浮式风电发展的一大重要节点。
3、海电机组大型化海洋工况复杂,存在盐雾、台风、海浪等恶劣自然条件,对风机的稳定性、可靠性要求更高,因此海上风电建设成本远高于陆上风电。
降低成本就是风电机组大型化。
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不断增大。
2023 年 6 月,全球首台 16MW海上风电机组在三峡集团福建平潭外海一期海上风电场顺利完成吊装任务,即将进入商业运行,这是目前全球已投入安装的最大风机, 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全球已投运的单机容量最大海上风电机组。
2023 年 4 月,中国华能集团宣布由其牵头研制的 18MW 国产化直驱型、半直驱型 海上风电机组已完成机组总体设计,有望于 2024 年实现整机下线。
二、 海上风电产业结构海上风电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的原材料及零部件制造、中游的整机制造及配套、下游的风电运维等部分。
具体而言,上游产业包括制造风机主体所需的风电叶片、风电轮毂、发电机、齿轮箱、轴承、主轴等。
相比于陆上风电,海上风电由于运行环境的特殊性,除了风机主体以外,还需要用特殊的海塔装置进行固着,并且需要海底电缆、海上变电站等特殊设施,实现电力输出。
其中海缆又包括连接风机的阵列缆和输出电力的主缆。
1.海上风电项目政策2020年1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 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新增海上风电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按规定完成核准(备案)并于2021年12月31日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存量海上风力发电项目,按相应价格政策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所以2021 年末海上风电出现了抢装行情。
2021 年 11 月,国家能源局和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其中将“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列为重点任务, 并提出开展新型高效低成本风电技术研究、开发 15MW 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研发远海深水区域漂浮式风电机组等。
此后,海上风电的政策频频发布,有力推进了该行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地方政府积极推进海上风电行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布了相关政策。
2.海缆市场广阔我国海上风电行业前景明朗,海缆市场需求极大。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预测,2023 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7000-8000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新增规模 800~1000 万千瓦;2024 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 7500~8500 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新增规模1200~1500万千瓦;2025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规模将超 9000 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新增规模超过 2000 万千瓦。
在一个海上风电项目中,输电系统通常由用于连接各风力发电机组与海上升压站的集电海缆(阵列缆)和用于连接海上升压站与陆上变电站的送出海缆(主缆)两部分组成。
根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数据,以 220kV主缆,35kV阵列缆为例的项目,海缆约占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总成本的10%,其中阵列缆约占3%,主缆约占 5~10%,海缆环节单吉瓦价格大约为10~20 亿人民币。
按照上述数据, 假设2023~2025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 8/15/20吉瓦,预计2023~2025年中国海电带动的海缆市场规模大约为120/225/300 亿 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8.11%。
全球的海缆市场空间则更为广阔,2021 年全球海底电缆市场规模约 254 亿美元,预计 2021 年至 2027 年年均增长率为7.1%, 其中海上风电场使用规模占比45%。
此外,综合考虑目前海上风电新增 装机速度,以及海风风机容量大型化,离岸距离进一步增加,未来单吉瓦海缆投资占比有望有进一步提升。
3.深海海电海缆长度提升目前,国内已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大多是近海项目,平均离岸距离约 25~30km,“十四五”期间有望推进至40~50km,个别风电场开发有望延伸至 50~100km的深远海。
深远海域的风能资源储量不仅更丰富,而且 风速更稳定,并且能避免挤占海岸线和航道资源,最大程度降低对沿海生产生活的影响。
随着风电机组走向深远海,送出缆的长度也将相应增加,对于海缆而言需求有望增长,一般来说风机离岸距离越远,每单位吉瓦的送出海缆的价格就越高。
4.海缆龙头独占鳌头海缆产品因为结构复杂,技术壁垒较高,海缆市场集中度高。
因此国内具有海缆业绩的目前只有东方电缆(603606)、中天科技(600522)、亨通光电(600487)、汉缆股份(002498)、宝胜股份 (600973)、起帆电缆 (605222)6 家企业。
随着海风深入发展,大长度、大 水深、柔直海缆以及软接头技术成为未来海缆厂家核心竞争力,海缆产品电压等级也在不断提高,东方电缆、中天科技和亨通光电经过十多年 的技术沉淀和经验积累,在高端海缆研发与应用层面具有显著优势。
根据海缆市场招投标情况来看,2021 年 11 月海缆招投标重启至 2022 年 8 月,中天科技、东方电缆、亨通光电三家获得的订单金额占比分别 为 37%、33%、16%,合计占比达到 86%。
三、海缆三甲分析(一)中天科技(600522)1.产品分类。
中天科技主营按照产品分类,根据2022年报电网建设营收122.8亿元,占比30.49%;光通信及网络营收91.38亿元,占比22.69%;海洋系列营收73.23亿元,占比18.18%;铜产品赢搜50.23亿元,占比12.47%;新能源营收32.92亿元,占比8.17%。
其中海洋系列毛利率33.77%,光通信及网络毛利率24.12%是毛利率最高的两个产品。
“下海越洋”的海缆是中天科技的重要业务板块。
中天科技开发的“大长度、大水深、大容量、高电压、低成本”系列海缆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天科技也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海缆专业制造商之一。
2.在手订单。
截至 2023 年 8 月 28 日,公司能源网络领域在手订单约 236 亿元,其中海洋系列约 86 亿元,电网建设约 120 亿元, 新能源约 30 亿元。
在海上风电建设上,公司再次在广东、山东两地中标、执行多个典型工程,如中标国华半岛 南 U2 场址海上风电项目、惠州港口二 PA、PB 海上风电项目等,圆满交付了惠州港口二 PA 海上风电项目 220kV 和 66kV 等项目海底电缆产品; 海洋工程服务上,公司实现贯穿设计、采购、施工、运营期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总承包 服务模式,2022 年,公司海洋工程服务海上风电项目 30 余个;公司实现大功率风机吊装科 技成果,获得专利 100 余件。
公司与风电设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合资打造两艘先进的风电 施工船舶。
公司工程总承包能力和运维总承包能力不断提升,运维销售规模不断扩大。
公司在南通、盐城、阳江、汕尾、乳山等地建设多个海缆工厂和工程公司。
在产业布局上形成“设 备+施工”并行的局面,在区位业务上发展为以江苏为中心辐射黄海与东海,以山东、广东 为两翼拓展渤海与南海的良好形势。
3.业绩预测。
信达证券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14 36.22 亿元、41.54 亿元、47.78 亿元,增幅为+12.69%/+14.69%/+15.02%,当前收盘价对应 PE 分别为 13.38 倍、11.67 倍、 10.14 倍,维持“买入”评级。
4.自由现金流估值。
2022年中天科技的自由现金流为45.65-19.56=26.09亿元,如果未来十年年均增长率为12%,将来的永续增长率为4%,参考无风险收益率为20年国债利息4%,风险补偿为5%,则预估市值为950.73亿元,目前市值414亿元,为预估市值的43.54%,已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
(二)东方电缆(603606)1.产品概况。
公司是国内陆地电缆、海底电缆的核心供应商,连续六年上榜全球海缆(能 源领域)最具竞争力企业10 强。
公司主营业务为海底电缆、电力电缆等一系列 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安装敷设及运维服务。
截至 2023 年第3季度,在公司海缆系统、陆缆系统和海洋工程三大业务中,陆缆系统营收占比 51.10%, 海缆系统营收占比42.76%,海洋工程营收占比 6.10%,受到海上装机量的影响,海洋工程和海缆系统的营收同比变动率为负,尤其是海洋工程业务营收跌幅较大。
2.技术领先。
公司高端成果转化为行业领先地位不断注入新动能。
公司产品覆盖面广,满足 各种需求。
公司拥有500kV 超高压交流海缆,高压交流海缆实现从66kV 到220kV 的覆盖,中压交流海缆实现10kV到35kV 的覆盖,柔性直流海缆实现±80kV到±535kV 的覆盖,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海缆不断向更高电压等级突破,以适应未 来风机大型化、风场规模化的发展趋势。
此外,公司在软接头技术、脐带缆技术等高难度产品技术水平和成果转化上独具优势。
3.在手订单充足。
2022 年,公司接连中标国家级海缆项目,优势明 显,实力强劲。
截至 2023 年三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约 71 亿元,其中海缆系统36.05 亿元(220kV 及以上海缆约占 55%,脐带缆约占 30%),陆缆系统 24.84 亿 元,海洋工程 10.11 亿元。
4.业绩预测:华安证券预测公司 2023-2025 年营业收入为 79/100/127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 /26%/27%;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6/21亿元,分别同比增加48% /30% /31%。
5.自由现金流估值。
2022年东方电缆的自由现金流为6.472-4.438=2.034亿元,如果未来十年年均增长率为12%,将来的永续增长率为4%,参考无风险收益率为20年国债利息4%,风险补偿为5%,则预估市值为74.12亿元,目前市值271.4亿元,为预估市值的3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