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旬传来一则新闻:宁夏地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供电量超过了地区用电量。
这则新闻不太起眼,却能引发人们进一步想象:风能、太阳能发电量比用电量都多了,那火电什么的都可以歇着了?宁夏岂不实现了“无碳供电”?这难道不是环保领域的特大新闻?照这个模式推广下去,什么雾霾,可以见鬼去了吧?然而我们没有看到后续的相关报道,这则新闻孤零零的待在那,只是鼓舞着关注环境保护的朋友们。
1. 不是要替代火电,而是要全面发展我们细看这则新闻,再看之前的相关报道与文件,就能发现事情并不这么简单。
“宁夏电网风电、光伏发电电力达到1100万千瓦,占发电电力的49%,达到用电负荷的102%。
”看来,风能与太阳能发电量不到总发电量的一半。
那么另外一大半的发电量(大约1145万千瓦)就是来自传统能源了,其中火电会占绝大部分。
事实也确实如此。
根据《宁夏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宁夏地区的火电装机容量(可以理解为发电能力),2010年为1271万千瓦,2015年为1984万千瓦,计划到2020年超过3200万千瓦。
看来,不仅火电发电量巨大,而且还将持续扩张下去,从2010年到2020年平均年增长率为9.7%,比近几年的GDP增长率都高。
所以“无碳供电”是没影的事。
这让人有点一头雾水。
难道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不是为了替代火电吗?我们再看《宁夏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根据规划,到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1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两者的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6%和26.5%。
规划中,电力总装机容量年增长率大约12%,明显超过了GDP增长率。
知道了这些数据,我们大概就能明白,宁夏电力行业的发展方向不是用风电、太阳能发电来替代火电,而是各种形式的电能全面发展。
电力发展的目的不是内销,而是要外输,或者说“出口”到别的省份。
2. 充沛的电力不仅用不掉,卖也卖不掉这么看,也不错。
宁夏电力充沛,自己用不了,就卖给附近省份呗。
嗯,情况又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首先,附近省份会买宁夏的电吗?答案并不乐观。
举个例子,甘肃吧,宁夏的南邻。
甘肃的电力更充沛,被称作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省”,2017年平均外输电力超过230万千瓦。
其他的省份呢?情况也差不多。
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一带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地。
在太阳能方面,西北地区空气干燥、也相对稀薄,日照量大,更便于发展太阳能。
在风能方面,西北地区风大、植被稀疏,也适于发展风能。
可以说,西北地区在发展能源——尤其是清洁能源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宁夏是其中的典型。
因此,西北的电力,宁夏的电力,不仅自己用不了,而且临近省份也用不了,要远程卖给中部、东部地区。
这样听起来不错,但是会面临两个问题。
第一,就是电力输送成本较高。
比如去年初,云南电力企业拟向广东输送电力。
广东的电价为每度电0.361元,云南的电价为每度电0.18元。
从云南输送到广东的成本为每度电0.192元。
结果算下来,云南的电输送到广东,是要亏钱的。
电力输送成本之高,可见一斑。
如果不能盈利,远程输电就难以持久。
第二,就是买方的购电意愿不高。
根据《工人日报》的介绍,在我国,一省范围内的发电、输送电都由本省电力集团来把控。
为了确保本省电力行业的利益,虽然东部许多省份电力供应紧张,但大都不太愿意大量外购电力。
因此,西北地区电力虽然充沛,但是自己也用不了,“出口”也困难重重。
这就是西北地区电力行业所面临的普遍困境。
所以,西北各个省份都在积极应对电力“消纳”问题,也就是发出来的电用不掉的问题。
宁夏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在大力提高电力外输能力。
国家也在发展电力服务市场,以便全国各地的供电企业与电力用户之间各取所需、互通有无。
3. 坦然面对发展中的不平衡说到这里,当初那则新闻似乎也变了味。
本来以为是环保取得了大成就,结果是电力行业取得了大发展。
电越来越多本来是好事,那么多电反而用不掉。
甚至于,电力系统都没有满负荷运行。
我们在看一眼《宁夏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宁夏地区2015年的火电装机容量为1984万千瓦,计划到2020年超过3200万千瓦”。
现在是2019年,这个数字肯定要超过1984万千瓦吧?可是根据本月中旬的新闻,近期宁夏地区火电的实际供电量不足1145万千瓦,只相当于装机容量的一半左右。
当然,这里不是说规划、建设、运营或者哪方面有问题。
规划本就是具有前瞻性的事,从规划到运营,每个环节都有可能遇到新问题。
结果,很容易导致发展不平衡。
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发展来解决。
目前来看,电力匮乏的问题似乎是解决了,电力结构也越来越环保。
接下来就要处理如何调控的问题了。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源丰富的西北地区能更好的支援全国经济,为经济、为民生提供稳定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