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好奇与科技:由“海外奇器展”谈开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2   来源:海上风电   作者:风力发电   浏览次数:52
核心提示:由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自主策划的科学展览《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自2024年春天开幕以后,吸引了众多观众。展览以晚清士人出洋记述为主线,配合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藏约100 件/套西方科技实物展品,反映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西方科技世界。以器观人,同时也以人观世界,是这一展览的神来之笔。展览期间,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陆续邀请科学史研究专家开展讲座,也拓展了观众对展览内容的了解与认知,其中就包括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胡翌霖所做的《好奇与科技:工业启蒙中的科学精神》的讲座。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胡

   

由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自主策划的科学展览《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自2024年春天开幕以后,吸引了众多观众。
展览以晚清士人出洋记述为主线,配合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藏约100 件/套西方科技实物展品,反映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西方科技世界。
以器观人,同时也以人观世界,是这一展览的神来之笔。
展览期间,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陆续邀请科学史研究专家开展讲座,也拓展了观众对展览内容的了解与认知,其中就包括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胡翌霖所做的《好奇与科技:工业启蒙中的科学精神》的讲座。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胡翌霖应邀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做《好奇与科技——工业启蒙中的科学精神》的科普讲座该讲座从希腊科学的起源讲起,从希腊全民求新求奇的社会氛围开始说起,深入浅出地为听众分享了奇珍室的发展如何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科学物件的收藏和博物馆兴起,并且通过现代早期空气泵、电磁学等演示实验,向我们说明了伟大的科学洞见是如何来自于社会土壤之中。
讲座强调了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的同根共源,博物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好奇心的激发与培育等。
经主讲人同意,本期将这次讲座的精彩内容整理分享给读者。
观展现场真空中能孕育出真的科学吗?好奇心是科学精神的一部分和关键环节,这个观点最早来自亚里士多德。
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提到,希腊学术是一种自由的求知活动。
这种活动有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闲暇;第二个要素是批判;第三个条件是惊异。
这三个条件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科学的底板。
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教授是我的老师。
他提出,科学精神首先是自由的精神。
真正学科学的人必须有一颗对世界的好奇心,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
这种好奇心是科学发展的最初动力,也是原始创新的最终动力。
对此,大家都有普遍的认知。
但是,科学需要谁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到底是来自一小部分精英学者还是市民大众?著名科学史家詹姆斯·E·麦克莱伦第三的说法是“希腊科学是空悬在社会学的真空之中,自然哲学家们进行的是毫无实用价值、似乎也毫无意义的个人研究,有时还要受到敌视和嘲笑”。
这句话传达出科学家好像是遗世独立的观点,他们关注的是超越功利和脱离人间的事务。
但是,科学家真的是生活在真空中吗?真空中的他们能孕育出真的科学吗?《圣经》中记载了雅典人和旅居在雅典的外国人的风尚是对新鲜事物的谈论。
艺术史家伊波利特·丹纳曾经提出希腊人以人生为游戏,以人生一切严肃的事为游戏,以宗教与神明为游戏,以政治与国家为游戏,以哲学与真理为游戏。
希腊文化的核心是奥林匹克,广场是希腊、罗马人的公共活动空间,剧场则是希腊公众精神生活的核心。
可以看出,希腊哲学家好奇心文化和普遍追求新奇有趣的社会底层文化是一致的。
展览第一单元“水陆交通”展览中《海外奇器》的部分 正显现了好奇心的复兴再说到现代启蒙运动,这个时期除了政治上主张自由平等博爱,还有科学启蒙和工业启蒙。
整个现代的崛起来自于中世纪晚期文艺复兴对西方的唤醒。
这个阶段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依托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好奇心的复兴。
在15世纪和16世纪大航海时代,欧洲人带回了令人新奇的事物。
从一本“奇珍室”目录插图可以看到,这些新奇事物有独角兽的角、海马、象牙、象骨等。
奇珍异宝的收藏成为西方独特的一种生活方式,收藏人在自己居所开辟出“奇珍室”作为他们特殊的社交场所。
展览《海外奇器》中复原的维多利亚时期的达里尼书房,正反映了这股自然志的收藏文化。
这个展览空间里包含了珍奇柜、标本、化石、地球仪等物品,在桌子的右侧第一个抽屉中可见X博物馆收藏的三幅阿波罗琴蚬蝶复古蝴蝶标本艺术(Lyropteryx apollon)。
罕见和新奇的自然物能够给观众带来一种可能激发感官的美的体验,从而引发公众的好奇心。
这里的珍奇柜可以看作是现代博物馆的前身,也是对近代之前博物学传统的延续。
展览中复原的维多利亚时期书房社交文化的炫耀属性扩大了这种知识交流,有许多人提前购买新奇的第一手信息,就是为了在社交圈层形成一个话题中心。
1637年的郁金香泡沫算是最极端的案例,尽管不属于科学领域,但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对新奇事物的狂热。
随着透镜等技术的发展,许多人不再满足于对自然物单纯的收集,而是选择对自然物进行更彻底地观察和研究。
真空泵、电磁学 被好奇心推动的发明诸种在整个好奇心文化的推动之下,这种兼具科普和娱乐的新奇实验表演也随之在社会中流行。
17世纪、18世纪,实验和发明的风潮通过采用令人惊叹的形式吸引了更多的受众:电气实验、自动机、首次气球飞行等。
示范表演涉及了包括力学、磁学、天文学、流体静力学、气体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化学等主题。
实验科学背后的知识力量来自于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
在美第奇宫廷、西芒托学院、伦敦王家学会、法国王家科学院等中心的影响下,从17世纪末起,英格兰和荷兰的大学开始讲授这种新科学。
新课程的建制化出现在18世纪中期前后。
自然哲学席位也通常更名为实验物理学席位。
大学第一次去购买物理器材并且创造实验室空间。
拿科学仪器真空泵来说。
在早期科学实验室中,气泵是绝对可靠的压轴好戏。
每当哪位贵族大公大驾光临某个科学聚会,它的神奇便不可避免会被展示一番。
在炼金术者的熔炉和蒸馏装置之后,这是第一个用于实验的大型昂贵设备。
本次展览《海外奇器》中有两件真空泵可以供大家参观:一件由20世纪早期的英国伦敦格里芬与塔特洛克有限公司生产,另外一件演示真空泵来自1900年左右奥地利维也纳的勒诺与福斯特公司。
科学史经典绘画《利维坦与空气泵:霍布斯、玻义耳与实验生活》展示了17世纪60至70年代从事实验工作的玻义耳和他的反对者霍布斯之间的气泵争论。
玻义耳的气泵和虎克的显微镜,构成了王家学会的重要展品;招待达人显贵时,主要的展示项目总是泵浦实验。
于玻义耳而言,气泵是知识生产的手段。
构成新气体力学的事实,是由空气泵所产生的。
演示真空泵 勒诺与福斯特公司 奥地利维也纳 约1900年回顾真空泵的发明史,它

 
关键词: 风电叶片 风电塔筒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