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高质量开发利用地热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2   来源:风电网   作者:风电设备   浏览次数:76
核心提示:作为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地热能可广泛应用于发电、温室种植、食品烘干、建筑物供暖和制冷等领域。近期发布的《中国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规模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截至2021年底,地热供暖(制冷)能力达到13.3亿平方米。地热能是一座潜力巨大的宝库。我国地热资源量约占全球地热资源的1/6,336个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资源年可采量折合标准煤约7亿吨,水热型地热资源年可采量折合标准煤18亿多吨,地下3000至1万米的干热岩型地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约856万亿吨,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与风

   

作为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地热能可广泛应用于发电、温室种植、食品烘干、建筑物供暖和制冷等领域。
近期发布的《中国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规模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截至2021年底,地热供暖(制冷)能力达到13.3亿平方米。
地热能是一座潜力巨大的宝库。
我国地热资源量约占全球地热资源的1/6,336个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资源年可采量折合标准煤约7亿吨,水热型地热资源年可采量折合标准煤18亿多吨,地下3000至1万米的干热岩型地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约856万亿吨,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相比,地热能还有独特优势,它不受季节、气候、昼夜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可形成不间断的能源供应。
风电、光伏的年均运行时间一般在2000多小时和1000多小时,地热则可以达到8000小时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双碳”背景下的能源工作既要保障安全,也要推进绿色转型。
地热能开发利用环境影响小,能源利用效率高,节能减排效果好。
在我国能源消费还将保持一定增长、油气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背景下,大力推进地热能规模化开发利用,对更好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总体上看,我国地热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与“双碳”目标要求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比如,地热关键技术支撑需要加强,地热发电装机容量也有待提升,等等。
推进地热能高质量开发利用,要尽快摸清家底,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适宜性、开发利用总量和开发强度等进行总体评价,避免粗放式开发利用。
同时,要加快推动地热能相关行业从单一、低效向多元、高效的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用能方式由单一地热能转变为“地热能+”,产业链条由单一能源行业转向与旅游业、种植养殖业及工业等产业综合利用、地热能梯次开发利用等。
比如,云南等地正探索利用地热发电之后的剩余热水为农业温室大棚供暖,拓宽了地热能的应用场景,也有效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一些地热资源远离能源消费市场,不少高温地热资源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区,开发利用前期成本较高,需要强化政策支持。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有利于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财政、金融政策等,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
统筹安排,精准施策,共同营造有利于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政策环境,才能进一步激活行业发展活力,让地热能开发利用热起来。
能源保障和安全是“国之大者”。
“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能源发展转型任务更加紧迫。
开发利用好地热能这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积极建设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我们一定能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19日 15 版)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