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光伏电站,
小伙伴们想到的一定是地广人稀的青藏高原,
或是茫茫的大戈壁...
像酱紫
还有酱紫的
或者酱紫
但是,在森林覆盖率高,
农林占地比重大,
耕地保护红线紧的江西,
光伏产业怎样才能继续发挥光和热呢?
近年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光伏发电应用领域频频出手、稳步发展,光伏发电规模居世界第一。国家电投江西电力有限公司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形成了“火、水、风、光”多元并举的发展格局,总资产271.41亿元,总装机容量667.22万千瓦,江西公司所属新能源公司具体负责国家电投在江西区域的光伏项目发展。
国家电投江西公司综合利用尾矿库、宜林地、厂区灰场和厂区空地等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发电,先后建成洪门水电厂2万千瓦、贵溪电厂灰场2.5万千瓦、新余良山尾矿2万千瓦、景德镇电厂厂区分布式0.37万千瓦、靖安仁首农光2万千瓦、乐平鸬鹚与高家农(林)光7万千瓦,共计7个光伏电站,投产容量15.87万千瓦;大胆探索适合江西省情的开发模式。在省政府的重视下,江西省出台农(林、渔)光互补示范政策,以乐平项目为试点,建设江西省首个农(林)光互补示范项目。
乐平光伏电站横跨鸬鹚、高家两个乡镇,装机容量7万千瓦,占地面积约130公顷,具有“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科普教育、新能源”四位一体现代能源生态特点。电站得到了江西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通力协作。2015年9月开工建设,6个月实现投产发电。
如何兼顾耕地和光伏用地?
乐平模式将太阳能发电、现代农业、苗木、药材种植、旅游、科教等有机结合,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既不改变土地原有性质,又不破坏耕地、林地,农(林)业开发种植产能基本不受影响,土地使用率达到90%以上,实现一地多用,破解了光伏发电用地难题。
电站通过抬高支架、拉大矩阵间距的方式,确保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日均光照,为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种植作业提供充裕空间。目前,江西公司正在实施“公司+基地”的农业开发模式,结合土地性质,分地块、分季节、分时段,种植油茶、野甜茶等林业作物,三叶青、麦冬草等药材以及旱稻、蚕豆、黄秋葵等农作物。
乐平光伏电站每年为江西电网提供7千余万千瓦时的清洁能源,25年发电周期可减排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1.3万吨,发电效益和农业产值为地方政府增加税收1800万元/年,真正实现了土地增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环境增美、投资增长六大目标。
光伏电站建设不需要浇筑水泥?厉害了!究竟为啥?!
乐平光伏电站是全国目前最大双轴跟踪农(林)光互补光伏电站,智能双轴跟踪系统将光伏板分“东-西、南-北”双向同时跟踪太阳,确保最佳受光角度,发电量较传统光伏可提升20~30%。
东-西向跟踪调节
南-北向跟踪调节
桁架结构支架以压定式直接放置地面,不需平整土地、不需开挖土层、不需浇筑水泥,适应15度以内的斜坡地。光伏组件、逆变器等主要设备均为省内企业生产制造。整体结构设计简单、技术可靠、安装便捷,使用寿命可达25年。
水泥压定块及桁架结构
放眼十三五,国家电投江西公司将在集团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紧紧围绕“建设一流企业、助力弯道超车、再造江西公司”的战略总目标,以“和文化”为引擎,持续奋斗,全员创业、创新驱动,超常规推进光伏发展,为集团公司争当能源行业引领者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想了解更多内容?戳下面的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加入分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