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告别风雨飘摇走向安居乐业 这是连家船民的上岸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2   来源:风电招聘   作者:风力发电机   浏览次数:84
核心提示:在福建三都澳湾区的盐田港畔,有一处崭新漂亮的渔村远近闻名。这里是福建省福安市溪尾镇连家船民聚集的纯渔业村溪邳村。过去,溪邳村的渔民终生漂泊水上,因为生活穷苦,岸上还流传着“有女莫嫁船上汉”的民谚。1998年“造福工程”启动,“连家船民上岸定居”被列入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溪邳村,也由一片滩涂变成如今的美丽渔村,连家船民真正告别了海上漂泊的生活。宁德福安溪尾镇溪邳村村民 郑廷平:那个时候,打水都要到岸上打,船上又没电,都用煤油灯,经不起风雨,风大的时候都灭掉了。宁德福安溪尾镇溪邳村村民 欧增发:当时我们家的

   

在福建三都澳湾区的盐田港畔,有一处崭新漂亮的渔村远近闻名。
这里是福建省福安市溪尾镇连家船民聚集的纯渔业村溪邳村。
过去,溪邳村的渔民终生漂泊水上,因为生活穷苦,岸上还流传着“有女莫嫁船上汉”的民谚。
1998年“造福工程”启动,“连家船民上岸定居”被列入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
溪邳村,也由一片滩涂变成如今的美丽渔村,连家船民真正告别了海上漂泊的生活。
宁德福安溪尾镇溪邳村村民 郑廷平:那个时候,打水都要到岸上打,船上又没电,都用煤油灯,经不起风雨,风大的时候都灭掉了。
宁德福安溪尾镇溪邳村村民 欧增发:当时我们家的船稍微比这个长一点,宽一点点,要住十个人。
吃睡都在这里,下面放棉被、粮食、柴片。
“一条破船挂破网,子孙三代挤一舱;捕来鱼虾换干菜,上漏下漏都是烦”。
洗澡,我们用一件布围起来,人在这里走来走去都是弯着腰。
1998年,福建召开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现场会,持续开展连家船民搬迁上岸工程。
宁德福安溪尾镇溪邳村村民 欧增发:第一期是用木头建的,一栋里面都要住两家人。
宁德福安溪尾镇溪邳村村民 欧增发:第二期是用石头盖的,这里一层住一户人家了。
生活条件不一样了,有改变了。
宁德福安溪尾镇溪邳村村民 欧增发:第三期盖三层半,房子也宽、长,下面有一厅一厨房,上面还有5个房间。
刚搬上来的时候,灯光通明,感到很激动,都睡不了觉。
福建省配套出台系列政策,解决连家船民搬迁、就业等问题。
到2002年,福建省连家船民上岸搬迁工程完成。
宁德福安溪尾镇溪邳村村民 欧增发:上来后,水、电条件很好,老人家看病、小孩子读书条件都很好,很方便。
宁德福安溪尾镇溪邳村村民 郑廷平:黄鱼、鲈鱼、鲷科鱼都有养。
后来换的是塑胶渔排,不像原来的木质排、塑料泡沫,七散八散,海面上都是,改造的大部分钱都是政府出的。
溪邳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90年代初的850元增至2023年的32334.5元,村集体财政收入从90年代初的6.6万元增至2023年的172万元。
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连家船民告别了风雨飘摇,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
责任编辑:程程

 
关键词: 风电叶片 风电塔筒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