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大宗商品Ⅴ》——煤炭的功用与消费结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2   来源:风电叶片   作者:风力发电   浏览次数:88
核心提示:一个商品的重要性主要取决于商品本身的功用性以及可替代性。一般来说,功能越多、应用范围更多的的商品重要性更高,替代性较弱的商品价值更高。所以,我们在谈论煤炭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讨论煤炭的应用场景与消费结构。相信通过介绍,大家对煤炭的基本消费状况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认识。1 煤炭的功用煤炭的发现与使用很早,其用途也从最初的取暖变得十分广泛。一般来说,根据煤炭的使用目的,可以将煤炭分为两大主要用途:(1)动力煤;(2)炼焦煤。其中,动力煤是指用于作为动力原料的煤炭。一般狭义上就是指用于火力发电的煤。从广义上来讲,凡

   

一个商品的重要性主要取决于商品本身的功用性以及可替代性。
一般来说,功能越多、应用范围更多的的商品重要性更高,替代性较弱的商品价值更高。
所以,我们在谈论煤炭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讨论煤炭的应用场景与消费结构。
相信通过介绍,大家对煤炭的基本消费状况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认识。
1 煤炭的功用煤炭的发现与使用很早,其用途也从最初的取暖变得十分广泛。
一般来说,根据煤炭的使用目的,可以将煤炭分为两大主要用途:(1)动力煤;(2)炼焦煤。
其中,动力煤是指用于作为动力原料的煤炭。
一般狭义上就是指用于火力发电的煤。
从广义上来讲,凡是以发电、机车推进、锅炉燃烧等为目的,产生动力而使用的煤炭都属于动力用煤,简称动力煤。
动力煤的热值和挥发分、灰分的要求不像化工煤(如炼钢用的焦煤)那么高。
 从世界范围来看,动力煤产量占煤炭总产量的80%以上。
世界10大煤炭公司主要生产动力煤,其比重约占该10大公司煤炭总产量的82%;美国动力煤产量占其总产量的90%以上;我国动力煤产量也占到煤炭总产量的80%左右。
动力煤的使用主要有:1)发电用煤:现在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消费方式;2)蒸汽机车:随着现代机车动力的改变,使用量大量减少;3)建材用煤:主要是为了烧制建材;4)锅炉用煤:依然是重要的应用场景,如取暖;5)生活用煤:数量大,但是现在生活用煤也比较少,主要依靠用电;6)冶金动力煤:冶金动力煤主要为烧结和高炉喷吹用。
炼焦煤主要用于炼制焦炭,焦煤在炼焦炉中隔绝氧气经过1,000 °C干馏后,可挥发成分已经去除,剩余的固态物质即焦炭。
通常按用途分为冶金焦(包括高炉焦、铸造焦和铁合金焦等)、气化焦和电石用焦等。
炼焦煤生产直接关系到冶金、煤化工等重工业部门和部分电力、城市煤气等行业。
炼焦煤的主要作用是用于炼制焦炭,而焦炭最主要的应用市场是炼钢行业,可以说是钢铁行业的基本粮食。
焦炭既可以作为燃料,同时吸附性也非常好,可以作为氧化还原剂,帮助去除铁的杂质。
除此之外,气化焦是专用于生产煤气的焦炭。
主要用于固态排渣的固定床煤气发生炉内。
电石用焦是在生产电石的电弧炉中作导电体和发热用的焦炭。
2 煤炭的消费结构从煤炭的消费领域来看,发电依然是煤消费的重要部分,这主要是因为煤炭作为发电原料具有成本上的优势。
不过在不同国家,其占比有所不同,因为不同国家的煤炭储存量是不同的,而煤炭的运输成本相对比较高,如果没有密集的铁路与公路网,煤炭的成本要高于其他原材料。
而欧洲产煤比较少,所以欧洲的煤发电相对较少。
钢铁用煤是煤炭消费的第二大部分,主要是因为钢铁本身需求量巨大,而就工艺来说,炼钢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特别是炼焦煤。
由于钢铁的需求量与社会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是高度相关的,所以,如果未来炼钢工艺没有发生大的改变,钢铁用煤的比例将会增加。
建筑用煤主要是用来烧结相关建筑原材料,如砖瓦、水泥等。
化工用煤的消耗未来有可能会增加,因为工业产品越加复杂,所需要的原材料也会增加,特别是煤的成本相对较低,所以短时间内无法被取代,即使是工业原料,依然是企业选择的优先项。
3 中国煤炭行业的特点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以及资源分布结果的不同,不同国家的煤炭产业发展也有所不同。
首先,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众多,需求量非常高,同时中国的产量也非常高,所以必然与其他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具体表现在:1)中国的煤炭资源丰富,但经济可采储量较少,人均占有量低,同时需求量也非常大;2 ) 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
3)中国动力煤资源丰富,炼焦煤资源稀缺,生产与资源产地不一致。
4)煤炭运输情况主要是以铁路运输为主,水运、陆运为辅。
5)煤炭开采产量最大,但小企业多,行业集中度不足。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