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清柠前言“出生在核反应堆旁边,搬家到了罗讷河谷后,又和另一座核电站做了邻居!”10年前来自《世界报》的读者发言,是法国核电发展的最佳写照。
从战后重建开始,不论是戴高乐还是密特朗,法国领导层从未放弃对核能的专注。
目前法国本土累计建造了56座核反应堆,发电总量占七成以上。
经过70余年的培养,核电已经成为了法国能源的顶梁柱。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各国民心动摇,谈“核”色变。
德国选择弃核,中国选择暂停,日本也只好延期核项目。
然而法国却不为所动,持续下注核电。
十年后的今天,欧洲各国又因为激进的清洁能源政策被天然气价格绑架,依靠核电长期出口电力的法国,已经成为了欧洲电力的救世主。
法国“核电祖师”的地位,也在对中国核电造成长期影响。
法国能源自主 只能依靠核电从客观环境考虑,能源领域留给法国的,只有核电一条路。
对于欧洲工业国家而言,传统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然而法国的国情过于特殊:历史上曾经由于煤炭问题与邻国产生冲突。
石油方面原本可以依靠阿尔及利亚,但战后的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也让该国和法国脱离了联系。
作为在欧洲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工业大国,法国建国初期的能源供给,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194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成立了法国国家原子能委员会(CEA),专门进行核能开发。
这家官方机构的领导人,正是居里夫人的女婿,钱三强的导师——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
法国人对能源自主的渴望,由此可见一斑。
(图左为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经过十余年的研究,1956年,法国人开发了属于自己的石墨气冷反应堆。
作为最基础的反应堆,它采用石墨作为核反应的减速剂,可以使用廉价的天然铀。
然而早期的气冷堆效率太低,使用石墨做减速剂,后续运营成本相对较高。
CEA因此转变技术路线,寻求更高效的核反应堆技术。
好消息是,法国当时乘上了“原子时代”的东风。
1958年,在CEA和法国电力(EDF)的主导下,法国从美国西屋引进了高压水堆的技术。
高压水堆将水送入反应堆加热,再通过热水进行发电,体系小,技术成熟,安全性高。
法国在消化压水堆的技术之后,确定了压水堆主导的核能发展路线。
1964年,法国第一座商用核电站落地,整个国家的主要能源向核能转型。
然而让法国领导层死磕核电的,不是核能技术,而是石油禁运。
1973年,国际石油危机爆发,名义油价和实际油价相差300%,“用油发电”已经成为绝路。
时任法国总理梅斯梅尔因此提出了一个极端的思路:用10年时间修80座核电站,到2000年修170座。
(法国总理梅斯梅尔)大量修建核电站,对应的安全风险不可小觑。
法国科学家经过讨论之后,向法国政府提交请愿书,建立“核能信息科学家联盟”(GSIEN),以独立渠道和非政府方式,为公众传播核能相关信息。
上世纪80年代,美苏两国分别发生了三里岛核事故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GSIEN和法国政府针对核电安全问题开展了长期的宣传,甚至开辟核电站公众旅游项目,这才让法国核项目避免停摆。
尽管法国核电站达不到梅斯梅尔预期的上百座,但是就算是几十座核电站,也能满足法国能源独立的需求。
2004年,核能成为法国份额最大的消耗能源,占总量39%。
法国核工业技术出口产值也在2014年达到60亿元。
法国多余的核电甚至可以出口到其他国家,每年带来30亿欧元的收入,借助核电开发,法国已经与德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形成了“电力联合体”。
产学研管一体 核电稳定廉价法国能够借助核电实现能源自主,主要是解决了三个核心问题:核电怎么发,核电怎么管以及核电怎么用。
前文提到,法国核工业立足的路线是压水堆,压水堆在核反应堆分类中属于轻水堆,依赖大量水资源进行热交换。
主流商业轻水堆建设过程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