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风仪,气象观测仪器,主要用来观测风向及测试风速,早期主要应用在军事领域,后则多用于航海领域。
发明时间:不详 约公元前2260年发明人:不详 关联人物:黄帝、汉武帝、张衡、孙权风,是古人早期最重视观察的气象之一,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已设“风后”专门测风。
“风后”就是原始的负责测风的“气象工作者”。
古人最早使用的测风工具是一种候风旗,称为“旒”,其实就是有飘带的旗子。
除了候风旗,古人使用较广的测风器还有“相风乌”。
“相风乌”也称“伺风乌”,有木质和铜质两种。
为什么古代会这么重视风呢?这个主要是跟火有关,古代时候打仗需要生活做饭,这飘起来的烟就是一种信号,而风则是这种信号的放大器。
除此之外,风与火搭配后还是一种进攻的武器,比如古代军事常用的火攻就是借助于风,风速风向都是火攻的助推手,历史上多次著名的战争都是以火攻来实现的。
附注: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建的建章宫上立有“凤阙”,此阙得名便因上立铜质相风乌——朱雀造型的测风仪(在中国历史上,朱雀主火,证明风与火有关),人称“铜凤凰”,俗称“铜雀”。
除此之外,测风仪还广泛应用于航海领域,根据史料研究,中国古代大约在三国时期,东吴的吴国已经发明了侧帆技术,并大造海军战船,向海洋进发,孙权曾多次组织跨海远洋航行,而测风仪便是海军远航的好帮手。
由于侧帆技术是对横风的利用,测风仪对侧帆的使用至关重要(需要考虑风速能否对抵海水的流速)。
优己 著《华夏发现发明录》这是一部关于民间科学科技的百科全书!在华夏五千年间,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各族人民诞生了无数智者与幸运者,他们一直在与大自然做斗争,不断发现各种科学奇迹;他们一直在思考,在科技领域上不断的发明创造,诞生了各种各样的智慧结晶。
本书将带您走进华夏文明的发现与发明之旅,感受华夏人民的无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