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成长板块情绪怎样?后续如何看待?1.根据股价与景气度的背离程度和对后续景气度确定性的判断,前期我们主要筛选的是toG的方向:风电、光伏储能、军工。
核心逻辑:①年度单位来看,景气度决定超额收益。
②每年4月底,年报一季报披露后,可以找出一些股价表现与一季报景气度相背离的行业,背后原因是市场认为一季报的景气度在未来不能持续。
③但是,我们想在其中筛选未来景气度大概率可以持续的板块,其股价大概率会进行修复。
去年5月,按照这一套逻辑和方法,我们主要筛选出来的是半导体和军工。
今年5月,考虑到下半年经济复苏斜率的不确定性,按照此方法,我们主要筛选出来的是toG的板块(与国内经济总需求关系不大,后续延续高景气的确定性较高),比如军工、光伏储能、风电(风电属于预计后续会改善)。
这些板块的股价都有明显修复。
但是这其中我们也落掉了近期政策密集落地的新能源车板块。
2.以成交额占比(或者换手率)来衡量的成长板块情绪如何?反弹至此,可以用成交额占比或者换手率来观察下各个主要赛道的情绪演绎到什么程度了。
一般来说,当一个板块的成交额占比或者换手率达到历史经验值的一个较高水平之后,会进入一个板块内部情绪扩散或者板块整体冲刺的阶段,后续换手率会逐步回落,对应情绪降温。
当成交额占比(或者换手率)较低的时候,是否可以作为买入条件取决于对未来产业周期的判断。
目前来看,汽车、新能源车相对历史位置的成交额占比最高,光伏和风电次之。
军工和半导体的成交额占比目前位置仍然处于阈值下方,预计后续军工和国产替代部分的半导体还有补涨机会。
3.如何看待科创板和半导体?半导体板块的成交额占比持续位于低位,不排除会有补涨,尤其是其中国产化替代的部分。
但是,从趋势角度来说,底成交额占比的位置,能不能有大级别的机会,还取决于半导体周期的β。
全球半导体产业周期和国内半导体产业周期,可以分别用全球和中国半导体销售的同比增速来表征。
①美国的消费周期,对全球和中国半导体周期都有显著影响,很多消费品需要芯片,都是半导体的下游。
②中国的半导体周期与全球半导体周期基本同步,下行周期大约2年左右。
从股价表现上来看,美股的几个TMT行业,在长时间序列上,走势与全球半导体销售同比增速几乎一致,时间序列上稍微领先。
同样,国内的科创板(半导体占比较高),走势与全球、中国的半导体销售同比增速也几乎一致,都在去年8月见到高点,目前周期下行不到一年。
若到年底再看,全球半导体销售周期已经下行一年半,距离2年的下行周期更进一步,考虑到全球半导体周期与美国消费增速的相关性,本次美联储连续大力度加息缩表后,如果导致美国消费数据更快速度下行,不排除加快全球半导体产业周期的出清。
同时,结合历史上美股TMT板块股价会一定程度领先于全球半导体周期,我们还是判断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是布局科创板更好的阶段,在此之前的机会更多是结构性的,比如半导体的国产化替代。
4.成长板块中医药的性价比逐步凸显,成长板块以外看好猪肉和消费建材为代表的地产链。
经过连续几年的政策压制,不管是估值还是机构持仓的角度,都显示投资者对医疗服务、创新药、医疗器械等板块预期已经降到极低的位置。
具体来说,公募基金对医药板块有很强的定价权,即公募加仓,医药板块当季度就会取得超额收益,反之也是如此。
而估值角度,由于新能源为代表的板块估值提升较快,因此股债收益差处于-2X标准差的医药,性价比逐步提升。
其次,成长板块以外,近期我们主要推荐猪肉和消费建材为代表的地产链,前者关注点是近期猪肉价格的快速上涨和在后续旺季猪价的上涨幅度,后者关注点是6月以来地产数据的边际回暖和在后续改善的斜率。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国内外疫情风险。
天风宏观风险定价-拥挤度回归中性6月第4周各类资产表现:6月第4周,美股指数多数上涨。
Wind全A上涨了2.15%,成交额5.5万亿元,日均成交额小幅下降。
一级行业中,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汽车和国防军工表现靠前;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和煤炭等表现靠后。
信用债指数上涨0.09%,国债指数下降0.05%。
7月第1周各大类资产性价比和交易机会评估:权益——行业平均拥挤度回升至中性,进入行业轮动阶段债券——流动性溢价和流动性预期矛盾加剧商品——油价大跌但仍有供给端支持,紧平衡未见缓解汇率——美国进入实质性衰退之前,美元的强势很难逆转海外——交易重心重新从紧缩转向衰退风险提示:出现致死率提升的新冠变种;经济增速回落超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固定收益维持对转债市场的积极乐观,6 月或仍处于重要窗口本周权益市场延续上涨,主要股指成交额持续提升。
权益市场表现强于预期如何理解?由于国内整体基本面并无超预期利好;海外通胀、美联储加息压力仍存,我们认为本轮上涨并非基本面因素及其预期驱动。
中期来看,在政策支持与经济底的预期下,下半年复苏概率依然较大,基于改善的基本面叠加更宽的流动性,权益市场下半年或应好于3-4月较差预期对应水平;短期来看,行情或仍集中于情绪博弈,在基本面修复斜率未超预期的背景下,不宜轻易转为全面乐观,但仓位控制或可保持积极。
转债角度,各平价估值近期恢复小幅上行。
中短期而言,我们认为不同平价转债估值或维持高位震荡,总体来看短期内转债估值可能类似弱化版的2021年下半年;长期而言转债估值或存在压力,主要依据是下半年如复苏确认,资金面长期存在收紧的倾向。
转债交易规则再度向股票迈进。
交易所新版实施细则、适当性管理的3点变化:参照股票的涨跌幅对转债涨跌幅进行限制;特定情形下披露转债“龙虎榜”;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总体来看一方面剑指转债炒作资金,另一方面可保护不了解转债炒作行情、处于信息劣势的自然人投资者。
我们可能在后市见到转债市场成交额较快回落,但对绝大多数正常交易活动可能无明显影响。
需留意绝对收益还是高弹性是一个风格问题,而非转债特性。
我们认为,转债愈发不似“债性与股性的结合”,而更似“债性与股性的对立”;纯低价策略不能开发转债的“潜力”;从另一个角度讲,“双低”组合表现好可能也并非由于其“低”,而是由于其转股溢价率也不高(具备股性)。
在进攻行情下,仅仅“低”可能不是优点。
策略方面,考虑几个层面:1)景气赛道股有望随权益情绪持续回暖而反弹。
新能源、电子等板块中长期供求格局未改变,短期内成长赛道或权益情绪回暖而有良好表现,中期视角下需关注历史估值水平,谨慎判断向上空间。
2)市场转暖背景下,有自身反转逻辑的行业依然相对安全。
多个行业困境反转逻辑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例如国内疫情阶段性好转后消费反转预期、猪周期持续博弈、造纸产业成本高位震荡后回落预期,以及俄乌冲突影响的农业产业链机会等。
3)关注4月底以来弹性修复的“新晋偏股型”标的。
目前双低组合可投性略有修复,且能够跟随大盘实现修复的标的通常基本面并不很差;在较低价格的保护下,未来空间或依然较高。
建议关注华翔、牧原、旺能、祥鑫、润建、特一、通22、福能、华兴、兴业等相关标的。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风险;海外紧缩超预期风险;欧、亚地缘政治风险;宽松政策效果不及预期风险;主体信用和舞弊等风险。
金融工程量化择时周报:中枢抬升,应对不变中枢抬升,应对不变上周周报提示:市场短期上升动能仍然强劲,当前建议利用短期均线进行防守,在均线上方继续持股,市场若跌破10日均线,调整结构或降低仓位。
最终市场继续沿10日均线上行,wind全A上涨2.15%。
市值维度上,上周代表小市值股票的国证2000指数上涨2.67%;中盘股中证500上涨0.82%,沪深300上涨1.99%,上证50上涨1.31%,创业板指上涨6.29%;上周中信一级行业中,电力设备新能源和汽车领涨,电力设备新能源涨幅7.86%;煤炭与石油石化继续调整,煤炭周下跌5.79%。
上周成交活跃度上,家电和机械资金持续流入明显。
从择时体系来看,我们定义的用来区别市场整体环境的wind全A长期均线(120日)和短期均线(20日)的距离继续收窄,最新数据显示20日线收于5041点,120日线收于5193点,短期均线位于长线均线之下,两线距离由上周的-5.43%变化至-2.93%,均线距离的绝对值开始小于3%的阈值,市场处于典型的震荡格局,但震荡下沿开始明显抬升,从我们的框架,震荡的下沿由之前的最低点抬升至上证3150点,形成新的震荡中枢。
市场进入底部震荡格局,核心的观察变量为风险偏好的变化。
短期而言,宏观方面,下周进入宏观事件的真空期,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提升;价量方面,当前反弹突破半年线和3月市场的上轨,同时交易量并未明显放大,说明市场继续上行的阻力有限,上升动能仍然强劲,当前建议继续利用短期均线进行应对,在均线上方继续持股,市场若跌破10日均线,调整结构或降低仓位。
行业模型主要结论,在考虑了海外利率的变化情况,天风量化two-beta中期行业选择模型信号数据显示,6月模型结论显示利率处于我们定义的上行阶段,经济处于我们定义的下行阶段,行业配置建议关注周期下游和消费;根据分析师盈利预测景气度(边际变化和绝对幅度)情况,排名靠前的行业为煤炭、光伏、油气开采以及稀有金属和养殖;因此,综合板块和景气度,继续重点配置汽车、家电、锂矿以及光伏、煤炭;主题上重点关注电池30ETF(159757),上周继续大涨超6%;宽基指数上,继续重点关注科创ETF(588050)。
从估值指标来看,wind全A指数PE位于50分位点,属于中等水平,PB位于25分位点,属于偏低水平,结合短期趋势判断,根据我们的仓位管理模型,当前以wind全A为股票配置主体的绝对收益产品建议仓位60%。
择时体系信号显示,均线距离为-2.93%,均线距离的绝对值开始小于3%的阈值,市场处于典型的震荡格局,震荡下沿开始明显抬升,从我们的框架,震荡的下沿由之前的最低点抬升至上证3150点,形成新的震荡中枢。
市场进入震荡格局,核心的观察变量为风险偏好的变化。
短期而言,宏观方面,下周进入宏观事件的真空期,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提升;价量方面,当前反弹突破半年线和3月市场的上轨,同时交易量并未明显放大,说明市场继续上行的阻力有限,上升动能仍然强劲,当前建议继续利用短期均线进行应对,在均线上方继续持股,市场若跌破10日均线,调整结构或降低仓位。
6月模型板块配置建议关注周期下游和消费;根据分析师盈利预测景气度(边际变化和绝对幅度)情况,排名靠前的行业为煤炭、光伏、油气开采以及稀有金属和养殖;因此,综合板块和景气度,继续重点配置汽车、家电、锂矿以及光伏、煤炭;ETF主题上重点关注电池30ETF(159757);宽基指数上,继续重点关注科创ETF(588050)。
风险提示:市场环境变动风险,模型基于历史数据。
电子7月金股:立讯精密事件:公司发布21年年报,21年实现营业收入1539.46亿元,yoy+66.43%,归母净利润70.71亿元,yoy-2.14%,扣非归母净利润60.16亿元,yoy-1.20%。
公司同时发布22年一季报,22Q1实现营收416.00亿元,yoy+97.91%,qoq-42.96%,实现归母净利润18.03亿元,yoy+33.63%,qoq-24.2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24亿元,yoy+30.56%,qoq-24.62%。
点评:并表立铠精密(盐城)21年实现营业收入高增长,利润受原材料物流价格上涨+新业务投入影响+智能声学穿戴需求疲软拖累。
21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1539.46亿元,yoy+66.43%,归母净利润70.71亿元,yoy-2.14%,扣非归母净利润60.16亿元,yoy-1.20%。
21年全年毛利率为12.28%,yoy-5.81pct,净利率为5.08%,yoy-3.02pct。
对应21Q4单季度,21Q4实现营收729.34亿元,yoy+121.19%,实现归母净利润23.81亿元,yoy-6.4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21亿元,yoy+7.64%,对应毛利率8.01%,yoy-6.98pct,qoq-7.99pct,净利率为3.68%,yoy-4.4pct,qoq-1.71pct。
21年并表立铠精密(盐城)对营收增长有较大贡献,21年实现营收497亿元,实现净利润10.9亿元,对应净利率为2.2%,主要是由于新收购的立铠精密产品前期投入较大、产品成本结构中物料占比高。
同时全球缺芯背景下原材料价格及物流运输成本上涨+智能声学可穿戴产品需求阶段性承压等因素对于公司毛利率也形成一定拖累。
分行业来看,21年电脑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通讯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消费性电子、其他连接器及其他业务分别实现营收78.57/41.43/32.69/1346.38/40.39亿元,yoy+123.11%/+45.66%/+44.32%/+64.56%/+96.82%,占营收的比重为5.1%/2.69%/2.12%/87.46%/2.62%,毛利率为19.86%/16.11%/17.41%/11.36%/19.84%,yoy-1.59pct/-0.41pct/-2.32pct/-6.49pct/-2.49pct。
2021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51%/2.43%/4.31%/0.36%,yoy-0.00pct/-0.23pct/-1.90pct/-0.62pct。
一季报超预期,毛利率环比有所改善,净利润增速高于前期预告值25%~30%。
公司22Q1实现营收416.00亿元,yoy+97.91%,qoq-42.96%。
一季度国内外疫情使货物通关速度下降、部分物料供应商停产、运输能力下降,影响物流交付及收入确认,对收入增速有一定影响,但同比仍保持高增速。
利润端,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8.03亿元,yoy+33.63%,qoq-24.2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24亿元,yoy+30.56%,qoq-24.62%。
一季度毛利率为11.8%,yoy-5.0pct,qoq+3.8pct,净利率为5.0%,yoy-1.5pct,qoq+1.3pct,毛利率受上游材料短缺成本上涨+运输成本上涨+产品结构变化影响同比下降,但环比有所改善。
22Q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51%/2.01%/4.06%/0.35%,yoy-0.32pct/-0.46pct/-2.42pct/+0.10pct,整体费用率下降,效率提升。
坚定看好公司作为消费电子龙头“零部件-模组-整机”供应链垂直整合战略持续强化+汽车业务布局深远,充分受益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积极扩产:公司汽车业务产品布局包括线束,连接系统,新能源(PDU、BDU、逆变器等),智能网联(路测单元、车载通讯单元),智能驾舱(域控制器、信息娱乐系统、多媒体仪表)以及智能制造。
线束、连接器产品等将充分受益于智能化、电动化带来的市场扩容+国内新能源车企崛起有望优先配套国内供应链+公司前瞻布局高压、高速、新能源产品,已经导入北美新能源品牌客户,国内造车新势力等新能源车企+公司积极扩产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连接产品;集团业务协同+积极对外合作,汽车业务长期成长性充足。
集团汽车业务(立胜布局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立景创新具备车载摄像头模组资质)深度协同+公司积极对外合作(合作奇瑞赋能整车制造、合作速腾聚创布局激光雷达)双重驱动下,公司汽车业务将迎发展新机遇,做大做强可期。
合资奇瑞+控股股东100亿收购奇瑞20%股份,开拓整车odm模式,汽车新平台确立;大客户品类扩张+份额提升支撑公司传统消费电子业务成长,持续看好公司“零部件-模组-整机”供应链垂直整合战略。
1.零部件:收购日铠电脑完善结构件布局,机光声电一体化布局全面渗透;2.SiP:产品端整体表现成熟,已实现在智能健康可穿戴产品端布局的全覆盖,短期内拓展智能声学可穿戴产品及周边功能模块,未来长期将朝芯片/半导体模块封装方向发展,SIP自给率提高有助于提升公司组装毛利率;3.光学:立景创新收购高伟电子切入前摄模组环节(体外),协同光宝光学实力进一步增强;4.组装:收购纬创切入iphone组装(体外)、承接台厂份额applewatch组装份额提升。
投资建议:维持22、23年营收2127/2765亿元,yoy+38%/+30%,净利润105/149亿元,yoy+49%/+41%的盈利预测。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不及预期、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不及预期、国产配套不及预期、苹果AR新品发布不及预期、公司份额提升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消费电子销量、asp不及预期通信7月金股1:中际旭创事件:近期Dell’Oro发布最新报告,2022年一季度,全球数通交换机销售额同比增长16%,与历史新高仅相差2%。
其中400G交换机出货量超过了80万端口,且预计今年400G交换机端口的增长将持续加速。
数通交换机端口与数通高速光模块需求密切相关,数通行业需求高景气态势有望得到持续验证。
我们点评如下:行业角度看,全球光模块市场未来5年保持14%年复合增长,数通市场复合增速预计更高。
公司全球光模块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高速数通光模块龙头地位突出,重点受益行业高景气。
根据Lightcounting预测,光模块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到176亿美元,5年复合增速14%。
从结构上看,随着社会数字化转型,AI、AR/VR等新技术驱动算力和流量的持续成长,数通光模块需求增速有望超越行业平均水平。
公司全球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21年公司位居全球光模块市场份额并列第一,且在前十大厂商中市场份额提升最多。
800G等新产品再次占据先发优势,龙头地位有望持续巩固,重点受益行业高景气。
公司层面看,行业高景气推动季度收入有望持续成长。
公司21Q4收入23.73亿同比增长28.7%创历史新高,22Q1收入20.89亿同比增长41.9%也创一季度历史新高。
收入的良好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