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中国核电研发曾遇难题!求助欧美被无情拒绝,我们下决心自主突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2   来源:风电叶片   作者:海上风电   浏览次数:84
核心提示:关注我,一起了解更多中国崛起背后的励志故事!2011年,德国某公司,一位技术员正在接听一通来自中国的电话:“你们怎么那么多要求?这种型号的配电柜我们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应用了很多,为什么偏偏在中国就不能用呢?”......2011年3月11日,位于日本东北的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这次地震导致位于福岛的第一、二核电站受损严重,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全世界范围内的核电站项目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保证核电站在灾害中维持安全状态,就成了摆在全世界核电工程师们面前的一个大难题。这次事故对中国核电行业的

   

关注我,一起了解更多中国崛起背后的励志故事!2011年,德国某公司,一位技术员正在接听一通来自中国的电话:“你们怎么那么多要求?这种型号的配电柜我们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应用了很多,为什么偏偏在中国就不能用呢?”......2011年3月11日,位于日本东北的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这次地震导致位于福岛的第一、二核电站受损严重,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
全世界范围内的核电站项目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保证核电站在灾害中维持安全状态,就成了摆在全世界核电工程师们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这次事故对中国核电行业的影响同样很大,此时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的各项研发设计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之中,突发的福岛事件给“华龙一号”提了个醒:“假如华龙一号遇到了像福岛一样的里氏9.0级大地震,能保证在这种级别的灾害面前不发生核泄漏事故吗?”为了验证这个可能性,工程师们重新核算了原有的安全机制设计方案。
果不其然,在经过工程师们一遍又一遍的验算后,大家沮丧的发现,原有应急柴油机电控系统机柜,假如真的遇到了里氏9.0级别的大地震,别说保证正常使用功能了,就连外形都无法保持完整!电控柜外部按钮“这不行啊,万一真遇到了灾难,常规电力失效,应急柴油机又启动不了,华龙一号的安全系统怎么保证运行?”看着这个验算结果,时任华龙一号总设计师的邢继,皱着眉头说到。
“领导,这台机柜是我们从德国进口的,不如我们问一问德国厂家,看看他们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在场的中国机电工程师提议。
“抓紧联系对方,既然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那就一定要尽快解决!”别看一个小小的配电柜在全套核电站中显得不起眼,但在邢继眼里,任何一个有可能造成系统风险的隐患,都不能忽视!......中国工程师很快就拨通了德国公司的电话,和对方反馈了目前产品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征求实际解决办法,没想到德国公司对此却毫不在意:“我没听错吧?里氏9.0级别的地震!这也太罕见了,为了解决这样一个几乎不可能遇到的问题而大费周章,我认为你们的决定非常不明智!而你们目前订购的产品,已经是我们公司最高规格的产品了!你们想要的那种,恕我无能为力!”“中国有句老话,叫做防患于未然,概率小不等于没概率,万一真的遇到了这种情况,配电机柜打不开,那么核电站如何保障安全呢?”中国工程师并不认可对方的说法,还是希望他们能够重视下这个问题。
“你们怎么那么多要求?这种型号的配电柜我们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应用了很多,为什么偏偏在中国这里就不能用呢?”面对中国方面的需求,德国人仍旧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电控柜内部看到这里,我想很多网友肯定也有疑惑:“我觉得德国人说得不无道理啊,毕竟就是一个小小的配电柜,至于如此大动干戈吗?”接下来胖先生就给您科普一下,在核电站系统中,这个小小的配电柜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对于一座核电站来说,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专设安全设施,设计上要求这套系统能够和常规电力系统联动控制,当核电站失去常规电源时,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就可以为应急母线提供应急电力供应,保障反应堆安全。
所以别看这套系统平时用不到,但真遇到事儿了,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就是定海神针一样的存在。
如此重要的系统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柴油发电机本体、辅助系统和电控系统,其中电控系统的作用就是实现应急柴油发电机组逻辑控制、发电机本体转速调节、电气保护、状态监测和报警等功能,可以称之为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的中枢,说其稳定可靠性能够直接影响整座核电站也毫不为过!如此重要的电控系统,当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机柜来保护,按照中方“华龙一号”需要的合格电控系统机柜,它不仅要满足技术指标要求,还需满足安全级K3类的鉴定要求,例如IP31的防护等级、焊接方式、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性等要求。
而这其中,尤以抗震等级要求为最难:必须要达到满足万年一遇概率的SSE1(O)等级,就是这个过于严苛的指标,直接劝退了德国人!......工程师在组装电控柜面对挑战,德国人直接选择了撂挑子,这可难坏了华龙一号的中国工程师们,在场不少人甚至心生气馁:“就连这一领域的世界第一都搞不定,难道我们的技术路线真的有问题吗?”“不行咱们就把标准降一降吧!毕竟就算是降了标准,咱们也是能够满足相关要求的!”但总设计师邢继可不这么想,毕竟“华龙一号”可是中国人自主研发的首套第三代核电技术,未来是要做示范工程推广的,对于新的挑战,我们决不能退缩:“既然外国人不行,那咱就自己搞,从现在开始,抓紧联系国内机电类企业合作伙伴,大家一起想办法,把这个事情搞出来!”邢继的话掷地有声,毫无任何商量余地。
......就这样,华龙一号的参研工程师们和中国机电企业一起,开始攻克这个难题,大家选取了各种材料,验证各种构型,依据现场安装的厂房楼层、地形以及模拟地震来一一验证。
实验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这是一个熬人的过程,非常考较工程师们的专业知识和对失败的承受能力,大家不管身体还是心理层面,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这样一组组的设计,然后再上机实验,实在是太繁琐了,我们时间有限,耽误不起啊!”难题果然是难题,大家时间没少花,但实际工作进展却很小。
机柜虽小,研发难度却不小!“看来我们不能用传统的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了,大家都开动脑筋想想,怎么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项目负责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希望来一场头脑风暴。
“我们是不是可以结合仿真模拟技术,利用计算机软件先进行数据分析,提前发现问题,这样上机实验的成功率不就高了吗?”头脑风暴果然有效,有的工程师大胆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听了这个建议,大家纷纷议论,都觉得这是个方向,可以试一试。
就这样,为解决核电站应急发电机组控制系统机柜的抗震难题,中国工程师们创造性地把仿真技术应用进来,对机柜地震反应谱进行有限元建模计算、模态分析,以求模拟实验机柜结构在设计工况下产生的最大应力值。
新办法果然有效,中国工程师们利用这种方法,在机柜加工前就可以进行结构分析,提前找出设计过程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及时加以改进,看似不可能的难题,也在之后很短的时间内就被突破,新机柜结构不但更加可靠,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批量生产的效率,比起欧美的产品来,也是不遑多让。
“我们成功了!”难题解决了,中国人的“华龙一号”,离成功更近了一步,这让所有参与设计的中国工程师们难掩兴奋之情。
想当初,中国的核电技术全面落后美欧30年,看现在,随着华龙一号的顺利诞生,世界核电舞台上,终于不再缺少中国人的身影了!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本文完,关注胖先生,了解更多中国核电发展背后的励志故事!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