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热点解读|限电!停产!一文为你解读“限电”的本质原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2   来源:风电叶片   作者:节能风电   浏览次数:103
核心提示:日前,我国江苏、湖南、浙江、广东、云南等10余省份在“能耗双控”的目标下相继采取了限电的措施。“限电”从企业侧传导至居民侧,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限电”是什么?为什么会“限电”?如何解决“限电”问题?本文将阐述“限电”的本质及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三大路径,以回答限电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一、何为“限电”“限电”指通过间歇或按时供电的方式,临时减少客户用电负荷的措施。“能耗双控”,是指既控制能源消耗强度(也称单位GDP能耗,反映能源在创造经济产值时的利用效率),也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在“碳达峰、碳中和

   

日前,我国江苏、湖南、浙江、广东、云南等10余省份在“能耗双控”的目标下相继采取了限电的措施。
“限电”从企业侧传导至居民侧,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限电”是什么?为什么会“限电”?如何解决“限电”问题?本文将阐述“限电”的本质及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三大路径,以回答限电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一、何为“限电”“限电”指通过间歇或按时供电的方式,临时减少客户用电负荷的措施。
“能耗双控”,是指既控制能源消耗强度(也称单位GDP能耗,反映能源在创造经济产值时的利用效率),也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国家一直重视针对能源消耗的考核。
目前,全球各地疫情反复,我国是少有实现复工复产、恢复产能的国家之一。
在其他国家产能未能恢复的情况下,我国一直为满足国内外需求而开足马力生产。
在此背景下,今年我国多地能耗接近“红线”,国家发改委对9省区能耗强度、消费总量发出一级预警。
不少省份不得不采取“限电”措施,进行拉闸限电,停产、“开一限六”等现象层出不穷。
二、“限电”的本质是三个“矛盾”事实上,本轮限电早在一个月前就已有征兆:8月1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等省能耗双控目标预警等级双双飘红,形势十分严峻,终于在9月末酿成全国范围内的“灰犀牛”事件。
究其原因,本轮限电本质上是三重“矛盾”叠加的结果:1. 能源结构与减排目标的矛盾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是最重要的化石能源,而火电是最重要的电力供给方式。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煤炭占全部能源消费的56.8%,同比增长0.6%;全年火电生产5.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占总发电量的68.5%。
尽管近年来风电、核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稳步上升,但短时间内仍难以取代火电的核心地位,特别是风电、光伏的发电出力存在较大的波动性,电网完成对新能源消纳的升级改造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一方面是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深入导致的电力需求急速膨胀,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去煤炭、去火电的“运动式减排”,两者的矛盾导致了现有能源结构无法以“软着陆”的方式达成能耗双控的短期目标,不得不采用限电的方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踩下了急刹车。
很显然,这种结果并非是国家制定双碳战略、推动我国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初衷。
2.“市场煤”与“计划电”的矛盾在我国,煤炭早已实现市场化,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
2020年,全国有超过400家煤矿关停,以产煤大省山西为例,全省关闭煤矿32家,减量重组退出42家,总退出产能3604万吨。
除了国内供给减少,煤炭进口也因与澳大利亚的贸易摩擦而显著下降:自2020年12月停止从澳大利亚进口焦煤以来,今年1-7月焦煤进口量同比下降了42.7%。
煤炭供给的短缺促使价格大幅上涨,而国内的电力市场具有很强的公共品属性,价格一直是国家计划主导,这就导致大部分火电厂处于亏本经营状态,发电量越大亏损越厉害。
这种供需价格矛盾也使发电厂缺乏扩大电能供给的积极性,进一步导致了电能供应短缺。
3. 限电目标与限电弹性的矛盾本轮限电之所以被人们广泛关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东北不仅限了工业用电,更限了居民用电。
一般来说,居民用电都是最后被限电的对象,保障民生是限电的前提,限电的对象通常都是消费量巨大的工业用电。
但东北的情况明显影响到了民生,考虑到目前已经入秋,而电厂余热是东北供暖的主要

 
关键词: 风电招聘 节能风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