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郑晨烨 东莞报道 3月份的东莞,正值南方常见的回潮天,薄雾笼罩下的天空难见阳光。
在这样容易让人郁闷的天气下,高杰却显得十分高兴:“二十三四度的温度,百分之八十多的湿度,除了湿度略高,南方的阴天是最合适锂电池工作的环境,对储能电站来说算是好天气。
”作为一名储能电站的运维工程师,高杰目前在蓝思科技(东莞)光储项目(以下简称:“蓝思光储”)工作,该项目是目前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用户侧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项目,其中储能建站规模达105 .8MWh、配备光伏建站规模达5.9MWp(兆瓦功率)。
“我们的储能电站帮助蓝思科技实现用电‘削峰填谷’,每年可转移高峰负荷约3650万度电;屋顶光伏年发电量约540万度电,年节约标准煤约1800吨,减排二氧化碳4802吨,二者结合,每年可帮助企业节省用能成本七八百万元。
”向记者介绍这些数字的时候,高杰有些自豪。
那么,什么是储能?为什么要储能?储能的商业模式又究竟如何呢?3月28日,经济观察报记者来到蓝思科技(东莞)光储项目内进行实探,从建设背景到运营模式,试图全方位了解了当下储能项目建设的产业意义。
实探储能“看到里面堆起来一排排集装箱,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公司划了一个物流区域,后来领导跟我说里面是电池,给工厂供电用的。
”3月28日,在蓝思光储的项目地外,一位路过的蓝思员工跟记者交流时表示。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误会,原因在于蓝思光储“奇特”的项目外观。
毕竟在将近3500平方米的面积上,一排排鳞次栉比坐落的白色集装箱,远望去确实就像正在忙碌吊卸的陆运港口。
但走进了看,在这些集装箱之下,是墩厚的黑色钢结构框架,这些筋钢骨梁稳稳地将每一个集装箱支撑在离地4米高的平面当中,而箱体下方则被用作蓝思科技(300433.SZ)厂区的停车场。
这些白色集装箱箱顶之上,安装着光伏组件,箱体外,预制着通风管道及各类电气设备的接口。
“中国南方电网”的企业LOGO在侧壁上格外显眼。
“这些集装箱就是我们的储能系统,你可以看到每一排集装箱其实是两两配对的,每一对设备我们称为一单元,其中一个箱内装的是电池系统,叫电池舱,与之对应的叫电气舱,里面集成了变压器、变流器、高压柜等等电气设备,现在储能系统的集成度很高,所有的设备基本就一个柜子,1:1配备,保证安全。
”站在一个电池舱外时,高杰向记者介绍。
储能电池舱随后,他简要地向记者讲解了储能电站的运行过程:充电的时候,来自蓝思科技厂区的电会先通过变压器降压,随后再通过变流器转换成直流,充入电池舱中,放电时则相反,电池舱中的电会通过电气舱中的设备,经变流、升压等步骤后,为厂区内生产设备供电。
“这一个单元的储能设备由我司集成提供,整体容量27MWh,光这一个单元就能够满足园区内13.25MW的生产用电两小时,当所有单元的储能设备连在一起,就构成了这个105 .8MWh的巨型‘充电宝’。
”科华数据(002335.SZ)子公司科华数能技术中心总经理曾春保指着其中一套箱式储能设备向记者表示。
他告诉记者,该项目中的每一单元储能模块,都配置1套能量管理系统(EMS),其中包含4G网关模块,用于无线信息传输。
并且在储能升压一体机集装箱和电池系统集装箱顶部安装光伏导轨,用于安装光伏组件,并且在一体机低压配电柜汇中预留光伏接入开关,光伏发电就近并网。
值得注意的是,蓝思光储属于一个典型的光储一体化项目,即建设用储能电站的同时,还配套有光伏电站。
光储一体项目不过,高杰强调,蓝思光储所配套的光伏电站,并不是指记者在储能集装箱顶看到的光伏设备。
“集装箱上面的光伏是用来给储能电站配套设备(照明、空调、风机等)供电的,相当于是储能系统的一部分,除了供能之外,箱顶上的光伏板也能把夏天的太阳遮住,降低箱体温度,为箱内电池、电气设备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高杰说。
他告诉记者,蓝思光储中的配套光伏电站,实际上是指安装在一旁的蓝思科技厂区内的屋顶光伏。
据南方电网产业投资集团技术专家黄邵远向记者介绍,蓝思科技厂区的屋顶光伏建设面积约为36420平方米,估算年发电量达540万度。
“蓝思光储的屋顶光伏和储能电站是互相独立的,屋顶光伏发的电会直接用于厂区生产,储能电站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