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不用艾畅用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2   来源:风电齿轮箱   作者:风电塔筒   浏览次数:25
核心提示:作者:冀连梅前言:上周,突然间各大主流媒体广泛报道我科普了六年多的儿童复方感冒药,一时间广州、海南、山东等地的网友纷纷把当地日报、晚报的报导截屏给我,让我突然有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幸福感,我相信今后又会有不少孩子可以远离这些药了。媒体报导的时候,只是提到了艾畅,但实际上,这是一大类儿童药,常见的品种还包括小儿氨酚黄那敏、复方氨酚甲麻等(见下图)。每次我科普这类药,都需要强大的内心支持自己,因为总会有一些家长和医生留言质疑。家长会说:不用艾畅只能喝水吗?我更愿意听医生的话服用这些药,不然小病拖成大病更麻烦。你

   

作者:冀连梅前言:上周,突然间各大主流媒体广泛报道我科普了六年多的儿童复方感冒药,一时间广州、海南、山东等地的网友纷纷把当地日报、晚报的报导截屏给我,让我突然有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幸福感,我相信今后又会有不少孩子可以远离这些药了。
媒体报导的时候,只是提到了艾畅,但实际上,这是一大类儿童药,常见的品种还包括小儿氨酚黄那敏、复方氨酚甲麻等(见下图)。
每次我科普这类药,都需要强大的内心支持自己,因为总会有一些家长和医生留言质疑。
家长会说:不用艾畅只能喝水吗?我更愿意听医生的话服用这些药,不然小病拖成大病更麻烦。
你写这些就是在博眼球。
医生会说:作为医生,我觉得你说的都对,可中国的家长素质还不行。
这是当今现实医疗环境的写照。
每次看到这些留言,我都感觉心累,科普了六年,写了六年儿童感冒治疗和护理的文章,出版了两本科普书,如今发篇提醒文章还要不断被人叫板,承受他们扣过来的帽子,说你写科普是为了哗众取宠、博眼球。
科普不易,好人难当!所幸我心中还有爱。
对于想要学习、追求不断更新用药知识的医生和家长,我再把科普书《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图解母婴版)中有关儿童感冒护理和治疗的问答文章分享出来。
读完大家就会发现,不用艾畅一类的复方感冒药,安全可用的对症治疗药物还有很多;除了让孩子多喝水,大家能选择的护理措施也还有很多。
我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不要把孩子康复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药物上,那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药源性伤害。
科学的护理是孩子快速恢复健康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针对孩子感冒时出现的发烧、流涕、咳嗽、有痰等症状,必要时可以针对具体症状使用药物,但仅推荐选用单一成分的药对症治疗,而不推荐复方感冒药。
儿童感冒高发的季节,这是有关儿童感冒和护理最全的一篇问答,请大家帮忙转发出去以解答朋友圈和各种育儿群里的困惑。
问:宝宝感冒是不是分好多种呢,现在冬天一换衣服就受凉了,然后就流鼻涕,有时衣服穿多了出汗也会感冒。
这是为什么呢?平时又应该注意哪些呢?答:A:感冒分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有上百种,其中以鼻病毒最常见(30%~50%),其次为冠状病毒(10%~15%)、呼吸道合胞病毒(5%)、副流感病毒(5%)、腺病毒(<5%)和肠道病毒(<5%)等;引起流感的病毒主要有两种类型——甲型(也叫A型)和乙型(也叫B型)。
根据病毒表面蛋白种类的不同,甲、乙型流感病毒又进一步分类为不同的亚型,如H1N1,H3N2,H7N9等。
从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12月5日发布的流感疫情报告看到,近期北京流行的主要流感病毒类型为甲型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
孩子出汗时,毛细血管扩张,汗毛孔处于开放状态,为了将体内的热量释放出来,若换衣服时受到冷风刺激(如穿堂风),汗毛孔没有及时关闭,仍然持续开放,向外散热,而毛细血管却遇冷收缩,血流减少,使得宝宝的体温调节与血液循环失衡,抵御病毒的能力就会下降,致使孩子感冒。
平时应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避免穿太多出太多汗,也要避免出汗后吹冷风。
问:宝宝23个月,怎么分辨是风热感冒还是流行性感冒,还是风寒感冒啊,每一种感冒不同需要怎么样护理呢?答: A: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说法是中医对感冒的区分,西医没有这样的说法。
西医将感冒分为两种: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症状以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咽喉痛这类的鼻咽部症状为主;流行性感冒症状则是浑身酸痛的症状和发高烧的症状比较严重。
这是因为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毒毒力一般较强,产生的并发症通常也比较严重,如病毒性心肌炎、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尽管两种类型感冒的诊断和表现的症状不尽相同,但护理手段是大同小异的,多喝水、多睡觉、多休息。
对症使用退烧药退烧,生理性海水盐鼻腔喷雾剂清洗鼻涕,淡盐水漱口缓解咽喉痛等。
问:宝宝15个月还小,感冒不能时常吃药和打针。
在家庭日常护理中,细菌性感冒和病毒性感冒又有什么需要注意区别的吗?答: A:即使是大一点儿的宝宝,感冒时我们也不主张时常吃药和打针,护理得好可以不用药自愈。
现代医学里没有“细菌性感冒”这样的诊断。
感冒90%以上是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随着病程的进展,有少部分体质弱的患者可能会继发细菌感染,引起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咽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气管炎、肺炎等。
当有细菌感染的并发症出现时,患者已经不再是单纯感冒了。
如果医生诊断宝宝的感冒继发或者合并了细菌或者支原体等感染,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一旦使用抗生素,需要足剂量足疗程地规范使用,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更不能随意停药。
问:有同事说,宝宝感冒一定有炎症,吃感冒药的同时要给宝宝吃消炎药,这种说法对吗?答:A:不对。
通常人们误以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事实上抗生素是抗菌类药物,只对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有作用,对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
由于宝宝心、肝、肾等脏腑娇嫩,病情变化快,因此宝宝感冒家长不能掉以轻心,要细心观察病情变化,一旦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并发症,须及时去看医生明确诊断,只有感冒合并或者继发了细菌感染时,才需要吃所谓的“消炎药”,即实际上是阿莫西林、头孢等抗生素。
问:人们常说输液治疗感冒好得快,对吗?答:A: 不对。
普通感冒发烧不应该滥用输液,输液不过是暂时缓解了发烧的症状,并不能把感冒病毒从身体里彻底清除出去。
儿童感冒用药的原则是:能不用药不用药,能少用药不多用药,能口服不注射。
因此提醒家长们不要迷信输液,输液不仅会给宝宝增加注射的痛苦,而且还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以及输液反应的风险。
此外,输液室患儿数量众多,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安徽省卫计委曾下发过一份《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公布了“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其中列出“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的儿童感冒不需要输液。
”问:宝宝11个月了,最近经常咳嗽反反复复,嗓子总是呼哧呼哧的,经常会感冒,请问应该如何处理,平时又该注意哪些地方呢?答:A:如果看医生确诊宝宝的反复咳嗽是由于反复感冒造成的,可以通过多喝水、多休息,调节居室内温湿度等手段护理宝宝。
应对宝宝反复感冒,一分预防胜过十分治疗。
感冒是会传染的疾病,可以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冒患者或者他们接触过的物品传染上,所以在感冒流行季节,家长要少带宝宝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避免交叉感染;另外,家长要给宝宝勤洗手,一岁以内的宝宝喜欢吃手,常常是因为处于口欲期,通过吃手认知世界以及满足自我安慰,不需要刻意纠正,但要注意把手洗干净,以避免感冒病毒通过吃手传染上。
还有,家长们也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从外面下班回到家里,要先换掉外面的衣服,漱漱口,清洁一下鼻腔,洗净脸和手后再抱宝宝。
问:13个月宝宝咳嗽有痰,好象咳出来在嘴巴里了,但是她不会吐又被吞回去了,吞下去的痰是不是又回到原来的地方了,这样反复是不是会导致咳嗽时间加长啊?答:A:这么小的宝宝有痰吐不出来是正常的,吞下去的痰进了肚子也是正常的。
痰产生的地方是呼吸道,吞下去的地方是消化道,不是一个地方,不会导致咳嗽时间加长。
少量多次喝水可以促进痰液排泄。
问:最近我们这边发生肠胃性感冒的宝宝特别多,比如我朋友的宝宝才3个月,也没有添加辅食,也得了肠胃感冒,我家宝宝也发烧了,后来去儿童医院确诊为肠胃性感冒。
其次,我姐姐家的宝宝也得了肠胃性感冒。
想咨询下,是不是大人身上带的细菌传到宝宝身上了?答:A:严格意义上讲,医学定义里没有“肠胃性感冒”这种诊断,只有“感冒”和“病毒性胃肠炎”这两种诊断。
感冒指的是病毒侵犯上呼吸道引起打喷嚏、流鼻涕、发烧等症状;病毒性胃肠炎指病毒侵犯胃肠道粘膜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病毒性胃肠炎患者除了腹痛、呕吐、腹泻症状外,也会有发烧、肌肉酸痛等症状,而且若是腺病毒或轮状病毒,也可能会同时侵犯呼吸道,引起患者轻微流鼻涕或喉咙痛。
无论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病毒性胃肠炎,都是可以通过接触或者呼吸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容易在密集的人群中传播,因此应尽可能让宝宝远离密集的人群,与生病的亲戚适当进行隔离,勤洗手,勤换洗衣物。
问:宝宝由感冒引起的病毒性结膜炎怎么护理?宝宝感冒好了以后他会自然好吗?结膜炎严重不严重,需要怎么护理和注意什么?答:A:由感冒引起的病毒性结膜炎是自限性的,通常病程持续1-2周左右可以自愈,症状轻的话不用药物治疗,眼睛红、肿、痒症状严重的两岁以上宝宝,可以选择含抗过敏成分和减充血成分的滴眼液如那素达缓解症状,但这类药不会缩短病程,只是缓解不舒服的症状。
护理时要知道病毒性结膜炎具有传染性,可以接触传染和由污染物传播。
宝宝在接触自己的眼睛或鼻腔分泌物后要彻底洗手。
为避免交叉感染,宝宝要注意隔离,不能到公共场所去,以免传染他人。
此时宝宝自身抵抗力也低,也容易被别人传染上其他疾病,故宝宝应注意休息,清淡饮食。
问:宝宝两岁半了,抵抗力不是很好,容易感冒,感冒后胃口还不好,请问老师:增强抵抗力,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A:《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2013年)中提供的数据显示,儿童平均每年感冒5~7次,因此7岁以下的儿童每年感冒5-7次很常见,尤其在冬天,孩子们户外活动时间少,室内的病毒浓度又高,不要轻易给孩子扣上免疫力差的帽子,也不要滥用各类所谓的增强免疫力的药品。
孩子的免疫力就是在不断地和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每年感冒超过7次在医学上才定义为反复呼吸道感染。
对于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平时尽量避免接触患病的人群,家中若有人感冒,应主动和宝宝隔离,或者带上口罩洗净双手后再与宝宝接触。
宝宝的居室应该是一个无烟的环境,家庭成员应该尽可能戒烟,戒不掉的要远离宝宝居室吸烟。
同时,推荐反复感冒的宝宝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以减少患病的次数。
感冒后胃口不好很常见,家长注意给孩子的饮食多变换些花样,多些易吸收、不油腻的食物,避开不易消化的饮食,不用一次吃太多,更不要在孩子不想吃的时候强迫喂食,可以少食多餐的形式调理胃口,以保证宝宝摄取均衡营养。
不推荐给宝宝用丙种球蛋白、干扰素、脾氨肽、匹多莫德等所谓免疫增强剂来提高免疫力,不仅没有长期的明确疗效,还有可能带来未知的药物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