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填补空白!电缆隧道无线传感网络及通信设备配置技术规范发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2   来源:节能风电   作者:风电网   浏览次数:83
核心提示: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团体标准T/CES 260-2023《电缆隧道无线传感网络及通信设备配置技术规范》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提出,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缆分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东交通大学、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光华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编制完成。该标准规定了无线传感网络与通信设备的术语和定义、通用要求、技术要求、电气特性基本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方面的要求。1. 标准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1)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团体标准T/CES 260-2023《电缆隧道无线传感网络及通信设备配置技术规范》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提出,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缆分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东交通大学、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光华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编制完成。
该标准规定了无线传感网络与通信设备的术语和定义、通用要求、技术要求、电气特性基本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方面的要求。
1. 标准起草单位及主要起草人(1)起草单位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缆分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东交通大学、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光华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主要起草人李伟、周韫捷、司文荣、袁奇、李海、蒋晓娟、吴辰斌、杨天宇、何邦乐、仝杰、周宏、张永康、屈志坚、李红亮、楼铁城、项恩新、裴蕴智、张明皓、李荡。
2. 标准制定背景基于传感器与无线通信技术可构建多参量综合监测的无线传感网络,可满足电缆隧道的监测需求。
在无线传感监测方面已有大量研究与应用,但在电缆隧道应用方面经验尚少,没有具体标准可以参照执行。
且要应用在电缆隧道中,这些无线传感器与通信设备还需满足抗强电磁干扰能力、长期稳定性、高绝缘性能、防水性能等条件。
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基于智能传感器与无线通信技术可实现电缆隧道内部参量的综合监测与预警,且能够满足上述条件,电缆隧道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也符合目前城市能源互联网的电缆隧道智能传感与运维的需求。
因此,在此背景下,开展了关于“电缆隧道无线传感网络及通信设备配置技术规范”标准的编制工作。
3. 标准主要内容(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线传感网络与通信设备的术语和定义、通用要求、技术要求、电气特性基本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缆隧道内部多参量综合监测用无线传感设备、通信设备的选择、设计、性能测试、部署及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主要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 A:低温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 B:高温GB/T 2423.3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 2423.22 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N:温度变化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4943.1 信息技术设备 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8897.4 原电池 第4部分:锂电池的安全要求GB/T 9254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T 17618 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GB/T 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 17626.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3)术语及定义主要包括传感器节点、网关、无线传感网络、无线通信、自组网的定义。
(4)通用要求主要规定了监测量、传感器类型、通信装置、部署方式、组网方式、安装方式方面的要求。
(5)技术要求主要包括硬件设备的设计要求、功能要求。
(6)电气特性基本要求主要规定了无线电骚扰限制、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工频磁场抗扰度、脉冲磁场抗扰度、静电放电抗扰度、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7)试验方法主要规定了试验环境条件及安全试验、电磁兼容性试验、环境试验、外壳防护等级试验的方法。
(8)检验规则主要规定了设备的型式试验、出厂试验、到货检验试验、现场试验和特殊试验规则。
(9)调试和验收主要规定了无线传感设备、通信设备的调试和验收要求。
4. 标准制定效益本标准的建立,填补了电网在电缆隧道内部无线传感网络及通信设备配置方面标准的空白,可以规范化城市电缆隧道内部无线传感网络及通信设备配置,为设备厂商制造相关设备时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使所提供设备满足电缆隧道使用条件。
同时,也可为电缆公司无线传感网络及通信设备配置验收提供合理标准,以保障电缆隧道内部应用的可靠性。
该标准的制定,可从根源上有效提高本市电缆隧道无线传感网络及通信设备配置水平,解决存在的功耗高、通信不稳定、安全性低等问题,降低威胁电缆隧道安全的风险,保证城市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进而在城市能源互联网的电缆隧道智能传感与运维中广泛应用。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