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雅砻江流域在建装机规模最大水电站孟底沟项目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电站总装机容量2400兆瓦,是目前国内在建最大的水电工程之一,也是“十四五”期间雅砻江中游水电开发的战略支撑项目。
据悉,孟底沟电站建成后,年发电量104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原煤459万吨,是我国大幅降低碳排放强度重要组成措施。
】我国是世界的水电大国,不时有大型水电站开工、建设、投产的新闻,这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但是媒体在报道时,总是使用千瓦时的概念,非常不好。
其实千瓦时就是老百姓口中“度”,也就是一千瓦的发动机一个小时发电量就是一度电。
用“度”这个单位名称既清晰,又节省篇幅,又亲民容易懂,为啥新闻不使用呢?非常奇怪。
我想大约是这个原因。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因此,要制造点新词,或者使用一些大家不懂的、不常用的词汇,显得“专业”,显得与众不同,人为制造看点。
靠使用“千瓦时”这样的词汇来显得专业性,恰恰说明的不专业、心虚和空洞。
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也是脱离大众的体现。
毛主席在延安时专门批评过,有人在写标语时,在人民的人字上加上两个撇,在工人的工上加一个拐弯,写字的人显得“有学问”,故意不让老百姓看懂。
其实,新闻有时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不一定一定要震撼,不需要过度渲染,也不需要没事找事,没新闻找新闻,没热点找热点。
平铺直叙,实事求是就很好。
虽然没制造热点,没有那么吸引眼球,起码作为一个事实、一个知识点记录下来也是好的。
我们现在总在抱怨“卷“。
这就是新闻卷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不注重事实,不注重事情的根本,早就忘了新闻的初衷,而是只注重事情的表面。
没有思考,没有沉淀,没有去做正确引导舆论的工作,只想着做表面文章,追求热点,实现自己成名,实现自己的利益,所以自己内心深处就感觉自己总在做毫无意义的事情。
因此,”卷“的迷茫,”卷“的不得了。
只要放下名利,真正做点对社会,对人类发展有意义的事情,就豁然开朗了,就没有那么”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