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海上风力发电基桩,“定海神针”这样造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2   来源:海上风电   作者:风电塔筒   浏览次数:83
核心提示:走进位于乳山港畔的海力风电设备科技(威海)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一切都可以用巨大来形容,起重1500吨的龙门吊、数十米长的厚重钢板、直径9米的单桩筒节……在码头上,一根长84米、直径8.5米的单桩正是该公司制造实力的具体体现。“我们威海公司生产的第一根海上风电单桩,今年4月下旬下线,价值是1600万元。”公司技术质量控制部部长彭学军介绍,“这个约30层楼高的大家伙,整体重量达到了1420吨,比一般的运载火箭都大了许多。在海上风电产业里,它就是名副其实的‘定海神针’。”说起新质生产力,人们往往会想到芯片、算力

   

走进位于乳山港畔的海力风电设备科技(威海)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一切都可以用巨大来形容,起重1500吨的龙门吊、数十米长的厚重钢板、直径9米的单桩筒节……在码头上,一根长84米、直径8.5米的单桩正是该公司制造实力的具体体现。
“我们威海公司生产的第一根海上风电单桩,今年4月下旬下线,价值是1600万元。
”公司技术质量控制部部长彭学军介绍,“这个约30层楼高的大家伙,整体重量达到了1420吨,比一般的运载火箭都大了许多。
在海上风电产业里,它就是名副其实的‘定海神针’。
”说起新质生产力,人们往往会想到芯片、算力这样的高科技产业,而在一些传统的装备制造业,也有很多新质生产力。
比如生产一根海上风电单桩,不仅需要切割、卷圆、焊接、组队、质检、喷涂等十几道工序,耗时更是多达35天之久。
彭学军说:“在海工装备领域,各个设备看起来都很庞大,其实都是精密设备。
所以,业内都奉行‘慢工出细活’。
比如我们生产的单桩,短则七八十米,长则一百多米,但在生产中的每个环节,我们都是用毫米来计量,检测检验它就像医生检查人体一样仔细。
”车间外,叠放着大量厚约10厘米的钢板,一台台数控切割机正分别对一块块钢板进行切割。
“我们根据生产所需,把相关参数输入切割机,把钢板切割成长方形或扇形。
”彭学军说。
一名工人操控着起重设备,缓缓地吸附起切割完毕的钢板,再缓缓地吊运进加工车间,最终在生产线一端缓缓放下,仿佛搬运的不是钢材而是玻璃。
“慢,不是因为这钢板有几十吨重,而是决不能让它受到任何磕碰。
”彭学军说,“你可能觉得,这么厚的钢板怎么砸都没事,但它是用于生产海上风电单桩,决不允许有任何的局部细微变形。
”这单桩究竟有何特殊之处?彭学军以首根下线的单桩为例进行解释,其设计寿命为27年,在建设海上风力发电机时,它约有60米被深埋海床之下,有十余米长期处于海水浸泡中,上方的十余米露出海面,而再往上就是单桩承载的塔筒、轮毂、机舱、叶片等,“海面之上的风力发电设备总共有100多米高、五六百吨重,每时每刻都承受着巨大的风力、潮流冲击力,要确保这台价值近亿元的风力发电机在海中27年屹立不倒,全凭下方的单桩支撑。
而一旦单桩体内存在一处细微变形、一个气泡或一道细纹,就导致单桩使用寿命大幅缩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用毫米测算的单桩究竟细致到了何等地步?彭学军用挠度进行了说明,“通俗来说,一个圆筒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变形。
如果把这根84米长的单桩比作一栋高楼,从楼顶向地面垂下一根铅垂线,那铅垂线的偏差不会超过30毫米。
”生产车间里,一节二十七八米长的钢板在巨大的卷板机上缓慢滚动,逐渐呈现弧形,约45分钟后便形成一个圆管。
其后,便是焊工对钢板两端焊接,使其最终闭合。
此时,圆管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圆,再经过卷板机的“回圆”工序后,才能形成规则的圆形,这便是单桩的一个筒节。
“我们再通过焊接,把几十个筒节组装起来,最终做成单桩。
”彭学军解释,“在诸多环节中,最有技术含量的环节就是焊接。
我们要用超声波来仔细检查里面是否有气泡、裂痕等瑕疵。
”季爱泉是公司制造部的电焊工,他的工作是焊接筒节。
“比如直径8.5米的筒节,两个筒节之间的焊缝长度就是26.8米,仅焊接这一条焊缝就得花38-40个小时。
”季爱泉说,与他搭档的除了焊接设备,还有一台焊接跟踪仪,“在它的辅助下,焊缝才不会跑偏。
我们焊工要跟它达到‘人机合一’的默契程度才能确保焊接质量,就跟赛车手要跟赛车‘人车合一’才能取得好成绩一样。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
我们能确保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员工的不断培训和对生产装备的不断创新、研发。
”海力风电设备科技(威海)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唐春雷说,该公司眼下手握47根单桩的生产订单,今年产值预计突破10亿元,“今后,乳山半岛南的广大海域上,80%以上的单桩由我们公司生产。
”海力风电设备科技(威海)有限公司是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子公司,而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国内生产海上管桩、塔筒等产品的龙头企业。
“我们对在乳山的发展信心满满。
”唐春雷说,乳山作为山东省三大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之一,正全力打造百亿级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集群,“我们的到来,正好补齐了这条产业链的关键一环。
”由于毗邻乳山港,所产的“巨无霸”级别产品可就地出海,公司也在落地乳山的同时就布局更大市场,“下一步,我们将开拓烟台、东营,乃至河北、辽宁等地的市场,更长远的目标是进军日韩。
”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吸引海力风电设备科技(威海)有限公司的重要原因。
“我们是2023年4月份开工建设,当年12月份就投产。
”唐春雷说,“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效率让公司决意投入更大,“今后还会有二期、三期项目,陆续生产塔筒、套笼、升压站模块等产品。
”望“风”而来的不只是海力科技,明阳智能、远景能源、中车同力、豪迈科技、克莱特菲尔、中天海缆等诸多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头部企业也纷纷云集乳山,且发挥出越来越大的虹吸效应,吸引着更多产业项目落地乳山。
当下,山东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乳山基地的项目涵盖了海上风电主机、塔桩、海缆等大部件及变压器、冷却器等核心零部件,形成了上游风场开发、中游装备制造、下游施工运维的集群化发展模式,乳山基地也已成为省内在建项目最多、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产业链条最全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客户端 王震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