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看了日本每年发电量,再看看中国发电量,差距已经很大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2   来源:风电叶片   作者:风电滑环   浏览次数:147
核心提示:在2022年,我打开了一份热乎乎的报纸,醒目的头条数据映入眼帘——中国全年发电量高达8.7万亿度!这个惊人的数字不仅大幅领先美国、日本、俄罗斯以及印度这几个发达国家的总和,更意味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稳稳当当地跃居全球电力生产第一大国的宝座。回想1992年,当时的中国发电量仅有6930亿度,与日本的9120亿度相比差距很大。如果有人在当时说中国在某一领域会超越日本,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这话过于自大,很难让人相信。然而,仅仅3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却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彻底打脸了那些曾经持怀疑态度的人。当年我们自力

   

在2022年,我打开了一份热乎乎的报纸,醒目的头条数据映入眼帘——中国全年发电量高达8.7万亿度!这个惊人的数字不仅大幅领先美国、日本、俄罗斯以及印度这几个发达国家的总和,更意味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稳稳当当地跃居全球电力生产第一大国的宝座。
回想1992年,当时的中国发电量仅有6930亿度,与日本的9120亿度相比差距很大。
如果有人在当时说中国在某一领域会超越日本,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这话过于自大,很难让人相信。
然而,仅仅3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却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彻底打脸了那些曾经持怀疑态度的人。
当年我们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的情形仍历历在目。
那时的中国,宛如一只勇猛的幼狮,虽力量单薄,但已蓄势待发、呲牙咆哮。
如今,这只幼狮已蜕变为人马并重的雄狮,高高昂起压制一切野心家的钢铁臂膀,对世人咆哮着我们的骄傲和自信。
我为祖国在国际大舞台上取得的骄人成就感到无比自豪。
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从落后国家成功跻身成为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领头羊,这份荣耀的取得并非易事,它汇聚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心血与汗水。
1992年,我国的发电总量为6930亿度,这一数据几乎与日本的9120亿度相当。
那个时候,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蓄势待发。
中日两国在发电领域的差距并不明显。
然而,到了1996年,中日两国之间发电量差距进一步加大的序幕被拉开。
四年后的1996年就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这无疑是中国电力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那时候起,中国人民就像有了强大的力量,在发电领域奋勇向前。
我们人多势众、威武如山、势如破竹,如同一股钢铁洪流,汹涌向前。
就在这短短的几年里,中国的发电量已连续稳步增长,与曾几何时遥远的日本拉开越来越大的距离。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脑海里依旧能浮现出电力从业者们沉闷的日子,忙碌的工作,夜以继日,孜孜不倦,他们夜以继日,孜孜不倦的身影。
正是凭借着一代又一代电力人的不断努力和拼搏,中国的发电事业才能一次次地迈向新的高峰。
2012年,中国发电量跃居世界第一,这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让全国各地的电力人都深感自豪。
至今,我仍然记得那时的欢腾与振奋。
这一份骄傲,无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回顾日本发电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充满重重困难,道路曲折漫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个曾经的东亚岛国在美国的资助下,开始探索现代化发电之路。
起初,日本主要依赖煤炭发电。
由于人们尚未认识到化石燃料的危害,煤炭因此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电力能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油这种新兴的"黑色能源"变得日益重要。
日本迅速转向,将重心放在了石油发电上。
转眼进入上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重视核电的广阔前景。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们仅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便成功研发了轻水堆反应堆,并于1963年10月26日启动了首座核电站的运行试验。
2011年3月11日的地震彻底改变了日本发电产业的走向。
福岛的核泄漏事故引发了全国性的反核浪潮。
这起事故使当地福岛核电站陷入瘫痪。
面对民意的强烈反抗,日本政府态度之坚定与固执令人惊讶。
尽管舆论普遍对其表示不赞同甚至指责,但在次年3月,他们还是不顾一切地重新启动了受灾的核电站。
我无法想象当时的场景,一定是充斥着愤怒和不理解的声音,但无论如何,福岛核电站在这个阴云密布的时刻重新开始运作。
目前,日本曾经辉煌的核电产业只剩下15座勉强运转的反应堆,发电量已经缩水至过去的二十分之一以下。
为了满足国内的电力需求,他们只能大量使用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发电,这使得能源进口比例不断提高,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之一。
中国的水力发电产业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令世界瞩目。
它不仅作为可再生的绿色能源,而且在发电过程中几乎没有污染,完美地契合了现代的环保理念。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的发电产业呈现出疲软。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中国在上世纪末期开始大力推进水电建设,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今天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首先,我们成功建立了全球瞩目的超级水电站——三峡工程,这座独树一帜的大型混凝土大坝,设计之宏伟,设备之先进,发电量之巨大,堪称我国水电事业的巅峰之作。
更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在全球十大水力发电站的排名中,中国取得的成就简直令人叹为观止,竟然包揽了一半以上的席位!去年,白鹤滩水电站的最后一台机组投入了运营。
这座水利工程宏大壮丽,选位精准,布局合理,施工细节处理更是展现了中国工程师卓越超凡的工程能力。
他们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如攻克了300米级高拱坝的抗震设防难题、突破了地下洞室群规模建设的瓶颈,还创新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世界首创纪录。
这一切深入人心,让我回想起那位厚实的工装,满脸胡子拉碴的中年工程师。
他是当年白鹤滩工程的外籍专家,在见证了中国人的拼搏和智慧后,他由衷地赞叹道:“中国人的工匠精神、国家意志和决心令我钦佩无比。
靠着中国工程师一代代的不懈努力,中国的水电事业在世界舞台上屹立不倒,熠熠生辉。
他们那份执着于工作,以及对民族的自豪,正是中华民族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源泉。
我国水电站建设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既是我国无数建设者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也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实力的不断增强密不可分。
近些年来,中国被誉为"基建狂魔",这一称号在全球各地传播,生动地展示了我们的基建水平。
我国在基建领域的持续深耕让我们已经成为全球工程建设的佼佼者。
无论是桥梁、隧道,还是高铁,无论是民用建筑还是基础设施,我们都追求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品质,从而缔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世骇俗的神话。
日本由于其国土狭窄、资源匮乏的问题,基础设施发展的潜力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虽然在某些细分领域有一定的突破,但要想像中国这样大规模地建设庞大的工程设施,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提到基建,我们应该引以为豪。
新疆那拉提大桥的雄姿不禁让我想起:这座横跨绝壁悬崖的钢铁巨构,其曲线宛如一条盘旋的雄狮,工艺精湛、造型独特,堪称一绝。
在遥远的青藏高原上,那座神秘的土公路青纱大桥耸立在云端之上,它的跨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而且还成功地战胜了高原严寒和缺氧等种种困难,最终傲然耸立,惊艳登场。
人们常说,“要铺就一条路,得先修一座桥”。
桥梁之所以备受赞誉,在于它能够联通千里运输线,构建城市的交通网络。
无论是桥梁还是道路的修建,背后都离不开无数中国工程师和建设者的辛勤付出。
在大中华的众多基建工程中,不难发现许多堪称历史上的明珠和可圈可点之作。
例如,20世纪60年代的武夷根隧道,以及2022年全球最长的双线高速铁路——沿江高铁的建成,都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基建技术上的精益求精。
去年刚刚竣工的尼泊尔姆斯蒂大桥,被誉为"千年挂索桥",其独特的设计和建造无疑再次展现了中国工匠精神的独树一帜。
之所以中国的基础建设实力如此强大,正是因为一代代的中国人的执着与坚韧,以及我们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有了这份情怀,任何艰巨的目标都将不再是问题,任何雄伟的工程我们都将建成。
纵观全文,中国的发电量能够持续提高,并与日本拉开如此巨大的差距,其关键在于我国电力生产团队的不懈努力。
他们对电力事业的追求从未有丝毫懈怠,勇攀高峰,精耕细作,如今才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端。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长,电力消费需求也必将水涨船高。
据相关部门预测,在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用电量预计将年均增长5%左右。
随着需求不断增长,我们需要生产更多的电量,才能满足需求,这样一来,与日本在这一领域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到一个新的高度。
然而,作为电力行业的工作者,我对这种进步却不感到惊讶。
我有幸每天都能亲眼见证电力行业的蓬勃发展。
我看到了一代又一代电力人放弃了家庭团聚的机会,默默无闻地为基层奉献;我看到了他们承担民生的重任,不分昼夜地追求就为了能让全国人民能过上幸福生活。
有了这支可靠铁军的坚守,电力事业的腾飞将如浪花淘尽铅华一般势不可挡。
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当人们再次翻开报纸,定能看到更加骄人的数字:那将是中国电力人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的新的辉煌篇章。

 
关键词: 风电招聘 节能风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