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空气”居然也能发电!1天40000度,中国电网是咋做到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2   来源:风电滑环   作者:风电叶片   浏览次数:78
核心提示: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综述空气能用来做什么?你肯定会说,当然是呼吸啊!难不成当饭吃吗?这的确没错,不过你绝对想不到的是,现在的科技可是越来越强了,居然能让空气来发电了!你可能会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在如今的中国,这已经成为现实。2021年,贵州毕节建成了可以每天发电40000度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这种技术不仅解决了电力难以存储的问题,还能在电网负荷高峰时释放能量,平衡电力供需,堪称现代科技的一项伟大突破。那么,平凡的“空气”是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综述空气能用来做什么?你肯定会说,当然是呼吸啊!难不成当饭吃吗?这的确没错,不过你绝对想不到的是,现在的科技可是越来越强了,居然能让空气来发电了!你可能会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在如今的中国,这已经成为现实。
2021年,贵州毕节建成了可以每天发电40000度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这种技术不仅解决了电力难以存储的问题,还能在电网负荷高峰时释放能量,平衡电力供需,堪称现代科技的一项伟大突破。
那么,平凡的“空气”是如何变成电能的?这种技术的原理又是什么呢?空气怎么发电?都给自行车轮胎打过气吧,你每次压下打气筒手柄,将空气压入轮胎中,这就是最简单的空气储能。
只不过在发电中,这个过程被放大了无数倍,并且更加精密和复杂。
用来发电空气压缩储能系统比较复杂,主要由压缩机,储气罐,热量管理系统、控制系统等等部分组成。
这套系统的核心思想是在电力需求较低的时段,用多余的电驱动压缩机将大量空气压缩到高压状态,并将其储存在特制的高压储气罐中。
这些储气库往往隐藏在地下一千米深处,储存着几乎可以比拟一座小山体积的空气。
当电力需求高峰来临,储气罐便会释放这些压缩空气,推动涡轮机高速旋转,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整个过程由高效精密的控制系统来调节,实现这个超大“充电宝”每个环节的正常运转。
为了让这个过程更加高效,科学家们还设计了一种叫做“热量回收”的技术。
因为在压缩空气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利用,就会浪费掉。
而在释放空气的过程中,空气膨胀会变冷,可能导致能量损失。
为此,科学家们将这些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储存起来,然后在空气释放时再把它“还”给空气,使其温度升高,从而提高能量转化效率。
这种设计使得整个系统的能量效率可以提升到70%以上,几乎与传统的抽水蓄能系统相当。
中国的新突破2021年10月份,贵州毕节,一项开创性的工程项目——1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成功实现了并网发电。
这座系统并非只是实验室里的理论模型,而是一个实际应用的“空气发电厂”,每天能够产生40000度电,相当于3000户普通家庭一天的用电量。
这一数字背后,是科技与工程的完美结合,更是对“空气能发电”这一概念的生动诠释。
这个项目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它在技术上的突破,更在于它在实际应用中的巨大贡献。
通过每天稳定输出40000度电,这座系统在电网调峰,消纳可再生能源以及减少碳排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贵州毕节的这座系统也只是中国压缩空气储能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地方正在建设或计划建设类似的系统。
例如,山东肥城的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利用当地丰富的盐穴资源,将压缩空气储存在地下1000米深的盐穴中。
这座电站的储气容量超过50万立方米,储气压力可达100个大气压,能够在用电高峰期连续放电6小时,每年发电量高达6亿度,为20--30万户家庭提供电力保障。
此外,河南信阳300兆瓦的空气压缩储能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在江西,河北,新疆等地,类似大规模储能的项目正在陆续启动。
这些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使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从试验阶段走向大规模应用。
中国的技术崛起与未来别看我们中国现在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上遥遥领先,但其实,这项技术的起源并不在中国。
早在20世纪中叶,“压缩空气储能”这一概念就已经出现。
1978年,德国率先建成了世界首个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至今仍在运行。
美国紧随其后,在1991年于阿拉巴马州的麦金托什建成了另一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由于当时技术限制,这些电站的储能转换效率相对较低,仅为40%--50%,并且需要燃烧天然气来加热压缩空气,在环保和效率上和中国的现在的先进电站无法相比。
这些国家的早期探索为后续的技术进步奠定了基础,我们中国在进入这一领域时,得以有了更多创新性的策略。
比如“热量回收”技术的应用,一举将转换效率提升至了约70%。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还是山东肥城的项目。
这座电站不仅规模庞大,而且技术先进,其效率可达72.1%,储存进去1度电,就能够释放出0.72度电,远高于早期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深入推动了国家能源战略的进一步转型。
当然,这一技术从小规模示范项目到大规模产业化仍然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成本控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虽然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但要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仍需进一步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这涉及到材料,设备,施工等多个环节的成本优化。
此外,商业模式的探索也是一大挑战。
储能项目的盈利能力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如电价机制,市场需求等。
在中国,尽管政府和市场已经认识到压缩空气储能的巨大潜力,但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仍需深入探索。
幸运的是,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开始关注这一领域,推动着压缩空气储能从示范项目向“产业化”不断迈进。
结尾空气,原本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却在科学家们的手中,却变成了一种可以储存和释放的能源。
这既是技术的进步,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这项技术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的能源挑战,还为全球范围内碳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信随着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这种“空气发电”方式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朝着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方向迈进。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类似贵州毕节的项目在全国乃至全球落地生根,为世界带来更加清洁,更加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关键词: 风电网 风力发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