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8℃,连日来,四川多地高温天气持续,四川电网用电负荷3次创下历史新高,最大用电负荷达6503万千瓦,较去年最大用电负荷增长7%。
高温之下,“虚拟电厂”概念火爆出圈,不烧煤不烧气,甚至不发一度电,但又确确实实解决了用电负荷的缺口问题?到底是怎么办到的?先给各位扫个盲,虚拟电厂它既不虚拟也不发电更不建厂,它的兴起和滴滴快车这种“虚拟出租车”产生背景有点类似,想想没有他们的时候出行打个车,基本全靠缘份,平台可以将资源需求方和供给方进行合理分配和对接,优化配置这些灵活车辆,懂了吧,虚拟电厂就是干的这个事,它把那些闲置的负荷资源分配给需要的地方。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说这不就是个调度指挥中心吗?这个说法没错,但不止于此,因为它既能让你省钱还能让你挣钱。
看看最新的数据,7月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已经达到了51.1%,他们动起来是车,停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个小型储能站,我们按一辆车65千瓦时的容量算,如果虚拟电厂告诉车主,等1小时充电五折哟亲~会不会响应?少花不就等于多赚?在基数巨大的新能源车面前,这些让出来的负荷难道不比修个火电厂更经济更环保?既然说到了修电厂,虚拟电厂的建设成本仅为常规电厂的1/8到1/10,这意味着,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建厂,更多的单位参与,就有更多的负荷能够调节,像极了下载软件,某一节点下的人越多速度越快。
如今,成都市虚拟电厂管理平台已接入成都高新区、龙泉驿区、双流区以及国网四川综合能源、特来电等5个子虚拟电厂,可调节能力已超过40万千瓦,这就相当于在成都的市中心建了个40万千瓦的发电站,按照《成都市虚拟电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的目标,在明年,成都市虚拟电厂的调节能力将达到130万千瓦,相当于凭空多出一个大型火电站的发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