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中印核电工业比拼:印度核电年发电量560亿度,中国是多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1   来源:风电设备   作者:节能风电   浏览次数:74
核心提示:导语自19世纪以来,核能就以其清洁高效的特性成为最受瞩目的新型能源之一。核电的好处显而易见,它相比传统化石能源不仅在使用过程中可大幅降低碳排放,更能够缓解传统能源枯竭的困扰。因此许多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都开始着手研究核能,希望通过这一清洁能源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也希望借此机会拓宽经济和战略发展空间。不过,核电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核废料,同时在反应堆中极有可能发生泄漏、熔毁等事故,因此有着较高的安全风险指数。许多国家受制于核技术涌现出的挑战,进展困难重重。中国作为核能兴起晚,发展的国家,自20世纪70年

   

导语自19世纪以来,核能就以其清洁高效的特性成为最受瞩目的新型能源之一。
核电的好处显而易见,它相比传统化石能源不仅在使用过程中可大幅降低碳排放,更能够缓解传统能源枯竭的困扰。
因此许多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都开始着手研究核能,希望通过这一清洁能源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也希望借此机会拓宽经济和战略发展空间。
不过,核电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核废料,同时在反应堆中极有可能发生泄漏、熔毁等事故,因此有着较高的安全风险指数。
许多国家受制于核技术涌现出的挑战,进展困难重重。
中国作为核能兴起晚,发展的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逐步建立完善核电工业体系,并逐步实现核电技术国产化。
随后,中国核电之路一帆风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中国与印度同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也是当下除美国之外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那么这两国究竟哪一个在核电发展上更胜一筹?中国自1970年代以来积极发展核能,而印度却始于1948年,这让印度在核能发展似乎比中国更占优势?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中国核电走向世界。
中国之所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选择不发展核技术,是因为当时环境尚不成熟,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人才能力。
同时,我国也因连年受战乱,经济萧条物资产出不高。
因此中国政府必须将重心放置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之上以壮大国力。
但即使以后发展逐渐完善后,中国也始终保持了对核技术的警觉与谨慎。
直到70年代,我国在经过努力建立良好经济基础后,终于得到了进一步寻求科技发展的机会。
可是由于当时世界核工业尚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在我国对核能研究领域具有不小的技术障碍。
这时,中共中央决定从国外引进一些先进核技术与设备,并派遣专家前往法国及苏联学习核技术进行交流,并于1979年与法国签署协议,联合开发核电机组。
1984年,中法两国合作开发的第一台压水堆核电机组正式投入运营,它就是秦山1号。
由于秦山1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核电机组,因此它不仅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样也是中国被世界认可为拥有核研发能力的重要象征。
但秦山1号与后来的引进机组相比却有着诸多不足之处,最明显的就是日本引进的两台机组,比秦山1号更安全可靠且安全性更高。
而正是鉴于此,中国政府自1991年起决定在今后的核能发电建设中实行自主设计、自行制造、自己调试的建造原则。
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使中国培养出一支很强的专家队伍,更能够加快中国在核能[领域]的发展。
同时,中国还决定将引进西屋公司和法国合作开发的AP1000和EPR引进来,并在此技术基础上开展自主创新研究。
2006年,我国规划了新建5台“华龙一号”机组,到2020年,以“华龙一号”为设计基准建设的6台机组蓄势待发,这项技术实现了完全的自主研发。
如今,目前已经有三代核电技术全面实现国产化,而且并不是全部“华龙一号”机组都是我们自己建造的。
在国内,我们还建造了许多采用他国技术的标准供我们学习和改进。
这不光是在技术上的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更是我国向世界展示了我们的实力和成就,对我国来说,意义重大。
近年来,中国发展速度飞快,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受人瞩目的对象。
数据上看,截至2023年,我国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57吉瓦,采用“华龙一号”技术建造的核电机组数量已经从4台扩展至10台,总装机量从44吉瓦跃升至108吉瓦。
而且这只是建成的“华龙一号”机组,今后还会有更多。
中国目前正在兴建的福清9-10号工程,就是“华龙一号”机型,并且数年后的排队事宜也已经进入讨论阶段,这将会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华龙一号”市场。
根据相关规划,中国在2035年的装机目标是到达70吉瓦,到2050年,则是将这一数据扩大至150吉瓦,甚至更高。
据统计,自91年以来,中国已建造了55台各型号机组,在其中56%为二代改良型,38%为三代型,两台跑分管换热器型号反应堆占比6%。
现在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也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压水堆阵列,是英国和加拿大之和的2.5倍,也是美国的73%。
印度为何相对落后?1964年前后,印度对核科技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展了相关研究计划,但由于当时无论是国内环境还是国外局势都十分不稳定,因此这一计划险象环生,历经波折,并未如预期般顺利进行。
直到1974年,印度成功爆炸了一颗名为“和平的原子弹”的铀弹之后,便开始频繁举办有关核电方面的信息交流会,以寻求国际合作方面的帮助。
但是由于没有能力独立研发,因此只能陆续引进一些西方国家的设备和技术进行参照学习。
然而这些国家对印度抱有敌意,无意将大片核心领域转让给印度,因此导致印度至今仍未掌握这些先进技术,这使得印度在今后面对新问题时无法应对。
1980年,印度终于成立了自己的原子能委员会,并筹备了自己的原子研究组织,以便在未来能够自己研发新型原子能设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自1966年以来印度作为成员国之一加入了国际原子能控制组织,希望以此来完善自己的原子能储备体系,并依靠其它各国向印度施加进口压力以获得利益。
印方表示愿意将本国原有的实验氮堆改造成重水堆,以便用于科研实验,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要履行这一承诺,因为他们早已突破重水堆壁垒,再造重水堆只会让他们更加富有资源。
正因印度坚持己见,不愿意将技术成果与全球分享,其它国家只好放弃与印度合作,共同实现真正的全球能源共享,于是于2001年停止了与印度合作共赢协议——国际原子能共享协议,并从此不再满足印度提出的各种要求。
尽管中国和印度都有建造重水堆和压水堆,但印方由于没有足够能力进行生产发展,因此从未获得过任何自身利益,这也导致印方一直处于劣势,从始至终没有实力进行自主研究,即使建造了压水堆也只是制造出像阿尔及利亚那样搭载设计建设比例的车祸反应堆,这是因为印度国内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建设维护。
与此同时,由于印度总是抱有“自己精神”的意图,针对国际原子能组织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印度不仅没有严格执行,还频繁违背,致使其整体安全管理出现漏洞并酿成惨剧,因此不能保证自身安全,国际社会也难以放心与其合作,只得与其全面切割。
巧合的是,在2008年前后,由于美伊战争爆发,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与印度达成了一项新的贸易协议,却继续沿用从前那种双标行为,仅仅是为了实现成就借机回归“中国气体许可证”就在两者间不停切换标准,这导致印度再次跌回老路,没有实力完成自己的协议承诺,只能承担相应后果,因此如今只有19台机组在运还面临国际制裁,这便是两国现状和未来走势之间的不同之处。
中印核电发电量比较根据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数据,“到2023年,中国累计发电4400亿度,占全国累计发电量近5%”而“印度每年的发电量也达到了560亿度,占了全国发电量3%。
”可见,在发电量方面,我国可远远超过印度。
因此笔者认为我们要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在“华龙一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断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以自身强大的实力来助力全球经济繁荣与稳定,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绿色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结语如今,中国在全球核电行业中已经位居领先地位,无论是在技术水平还是装机容量方面,都远超其他国家。
而且我们仍将继续前行,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 风电招聘 节能风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