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国考”再张榜。
2413家三级公立医院通过同一张考卷,在全国同类别医院里再次比对自己的坐标。
通过2018年度和2019年度的自身对比,各省各医疗机构有何发现?透过成绩和排名,绩效考核这根指挥棒以及它指引的方向,你看清楚了吗?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 雷光华解答问题明方向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政府主导的对于我国公立医院的持续性综合评价,相比以往的公立医院评价体系,现行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更科学、指标更精准、覆盖更全面。
作为公立医院“国家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高度重视绩效考核工作,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针对全国范围内2000余家医院开展的,统一病案首页、统一数据平台、统一编码术语、统一“一把尺子”的能力衡量;是检验现代医院落实十余年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标尺;是对三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综合能力的考核。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医院前进的“指挥棒”、奋斗的“风向标”、改革的“方向盘”和发展的“助推器”,绩效考核的各项指标充分体现了政府怎么“管”、人民怎么“看”、医院怎么“办”、大家怎么“干”。
同时,通过绩效考核有望能够从根本上破除“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繁”等医改中的痛点难点问题。
湘雅医院坚持以评促建,对标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
将优化“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12368”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绩效考核的促进作用,医院实现了指标提升、绩效提升、管理提升的综合效果,加快了建设人民满意湘雅特色世界一流医院的步伐,推进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中,湘雅医院2018年度排名第13位,2019年度排名第8位,实现了较大提升,但离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医院发展的目标还有差距,我们需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需要继续大力落实国家医改相关政策、提升医疗质量安全、加强学科建设,不断实现医院新的发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 王建安提升合理用药水平,减轻患者医疗负担随着国家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及浙江省医疗保障局提出“控总量、腾空间”的新要求,门诊均次药品费用作为有效控制的政策基础,医院通过信息化手段,多部门联动、同向发力,目标管理考核等措施来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最终实现门诊均次药品费用控制的目标。
信息化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医院持续优化信息化管理,通过设置规则系统自动拦截不合理用药、重复用药等情况,实现临床用药的实时监控及警示,保障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实现合理用药管理的实时准确与快捷高效。
“MDT”管理推动科学合理用药。
医务部、药学部、财务科等多部门联合“会诊”,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把脉合理用药水平。
同时构建“医生—药师—职能部门”三维管理体系,通过开展药师审方、处方点评、结果院内公开、药品异动监控、专项培训等综合措施保证临床用药科学合理,提升医疗质量,减轻患者负担。
目标管理助推药品费用控制。
医院将基本药物占比作为医院推进合理用药、降低均次药品费用的重要抓手。
围绕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通过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引进、调整品种品规,同时将“基本药物占比”作为临床科室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2020年,在受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医院的基本药物金额占比仍较前提升了9%,患者门诊均次药品费用下降了7%。
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郭伟强将“国考”融入医院管理全过程在2019年度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中,粤北人民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从2018年的B跃升为A。
落实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具体到医院管理改进措施上,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从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深刻理解绩效考核现实意义。
借助建设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和打造省区域医疗中心契机,明确医院的功能定位、责任担当,结合粤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健康状况的实际,以公益性为导向开展好高性价比的医疗活动。
从精细管理的“深度”细致把握绩效考核指标内涵要求。
以问题为导向,认真分析2018年国考存在的不足,对失分项逐一分析,把绩效考核指标内涵的落实深度融入医院日常医疗活动过程,从病案首页质量抓起,组织专业队伍,培训编码知识,科学准确填写疾病编码和手术编码,升级电子病历等级,从实从真从严,加强信息监测分析,基于日常医疗过程落实指标要求。
从整体统筹的“广度”着力提升绩效考核水平。
以医疗质量安全为主线,把医疗安全专项活动和品管圈竞赛打造成医院安全文化符号。
建设临床研究中心,重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专科医疗能力、学术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提升。
建设医联体,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县级医院3家、托管县级医院1家,与19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专科共建等多种形式帮扶活动。
建立绩效考核组织体系,把绩效评价指标责任落实到职能部门,收集、汇总数据及佐证材料有标准,自评结果真实、客观。
从效益效率的“效度”着力提升健康服务水平。
借助信息化手段改造门诊流程、分时段预约、自助服务,建立温馨病房、美化住院环境、改进随访,让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打造“有温度”的人文医院。
通过抓合理用药、耗材带量采购、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医院运行经济合理性监测、全面落实预算管理等手段,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
通过通过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评选年度十佳优秀医生、十佳优秀护士、星级护士等多种形式树立标杆,提升医务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 吴向未提高“国考”成绩,从数据治理做起病案首页是医院医疗信息的重要载体,是病案最核心的信息体现。
2019年,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根据绩效考核的数据应用和指标上报情况,多举措对病案首页数据质量进行整改,在“国考”中实现了跨越式进步。
加强组织领导管理水平,科学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完善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方面,通过微信群、现场讨论等多种形式加强病案信息统计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及时向科室与临床科室医生反馈病案首页缺陷和错误,敦促医生持续改进病案首页质量。
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定期指导临床医生规范书写病历,病案信息统计科加强编码员、统计员的编码培训、主要诊断培训,通过定期业务学习、疑难编码讨论,定期召开病案首页质量问题反馈会,持续提高病案首页数据质量。
医院以前的信息系统存在数据不完整、多口径、无质控等问题,为此2019年医院更换了信息系统,成立了编目、统计、质控等多个工作小组,将责任落实到人,从电子病历源头进行规范,逐一核对数据源,依托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QMS)上传,由专人时刻关注接口值域范围、采集格式、采集条目的变更,以及字段数据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并及时核对数据采集标准和接口规则。
通过提升电子病历质控能力,从源头上规范临床数据质量,不仅保证了病案首页百分百上传,还确保了数据采集和传输的完整性、时效性、一致性、正确性,提高了数据质量,目前医院的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达到4级,实现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推进了病历全流程闭环管理。
整理:本刊记者 宁艳阳 刘也良 连漪 王祎然 王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