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频惹争议的福岛核废水排海事件再生波澜。
5月7日至5月12日,福岛第一核电站再现漏水事故,这已是今年以来该区域发生的第四起核废料泄漏事故。
尽管福岛核事故已过去了十年,这些接二连三被踢爆的泄露事故却表明,福岛核电站的善后处理仍步履维艰。
早在2011年,全球核能源产业就因福岛核泄漏事故备受震动,德国因此关闭了部分核电站,意大利更是全民公投彻底否决了核能源,中国也一度暂停新增核电项目审批。
出于安全性考虑,一些国家在核能发展问题上仍存有疑虑。
但在碳中和时代,核能在能源低碳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性却不容小觑。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曾指出,核电是当前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低碳电源。
与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相比,核电成本低廉、便利稳定,核电站在运行期间也更清洁。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统计,目前有30个国家使用核电,有28个国家正在考虑、规划或积极致力于将核电纳入其能源结构,以帮助其实现气候目标。
在建核电机组装机容量多年位居全球首位的中国,也将核电视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资源之一。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这是近十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发展核电时首次用“积极”一词来表述。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1》预计,“十四五”及中长期,核能作为近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自主三代核电会按照每年6至8台的核准节奏,实现规模化批量化发展。
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保障核安全仍是核电发展最重要的任务,中国核电企业如何修炼安全生产内功?“碳中和”目标下的中国核电企业又将如何发力?2021年5月23日 19:45分凤凰卫视中文台《龙行天下》30/60 之 碳中“核”敬请关注编辑:张榕、栗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