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文化活水滋养“石榴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1   来源:风力发电   作者:节能风电   浏览次数:57
核心提示:光明日报记者 陆 健 光明日报通讯员 秦宇杭 陈黎明皓月当空,悠扬的马头琴声响起。远道而来的蒙古马女子马头琴乐队,以马头琴和呼麦两种蒙古族传统艺术形式,为观众送上经典的蒙古族乐曲。近日在良渚博物院内举行的“良·雅·集——时空交响中秋音乐会”,是一次良渚古韵与元上都遗风的深度互动,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时代乐章的和谐共鸣。中华民族大家庭早已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而“石榴果”的成长,离不开文化活水的滋养。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在迎接八方来客中,持续讲好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起源故事。良渚

   

光明日报记者 陆 健 光明日报通讯员 秦宇杭 陈黎明皓月当空,悠扬的马头琴声响起。
远道而来的蒙古马女子马头琴乐队,以马头琴和呼麦两种蒙古族传统艺术形式,为观众送上经典的蒙古族乐曲。
近日在良渚博物院内举行的“良·雅·集——时空交响中秋音乐会”,是一次良渚古韵与元上都遗风的深度互动,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时代乐章的和谐共鸣。
中华民族大家庭早已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而“石榴果”的成长,离不开文化活水的滋养。
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在迎接八方来客中,持续讲好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起源故事。
良渚文化就像一泓活水,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交汇,共同为“石榴果”不断注入养分。
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乃至世界上距今五千年且同时拥有城墙和水利系统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都邑遗址,代表了长江流域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作出的卓越贡献。
自2019年申遗成功以来,良渚遗址始终秉持“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展示理念,持续加强与国内外不同文明文化的交流互鉴,不断深化良渚文化的展示与传播。
举办“玉见中华五千年文明”线上直播、“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览、“玉映金辉”良渚·三星堆文化交流活动……申遗成功五年来,良渚遗址持续加强同国内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
“我们想展现良渚文化的‘源’和‘流’。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天进介绍,“如果说良渚是‘源’,那它的‘流’是什么样的,它和之后的中华文明究竟有何关系?这些问题需要一系列的展览来说明。
良渚遗址正是以一次次的展览,用可触可感的形式让各族群众知道,良渚和今天有着密切的联系。
”良渚遗址公园积极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不同民族的群众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和文化传承。
“通过讲解员生动的讲述,我对良渚文化、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内涵都有了更多了解。
”杭州亚运会期间,随全国少数民族参访团到访的赫哲族代表卢艳华,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参观时不胜感叹,“良渚文化就像一条精神纽带,连接过去和未来。
”来自嘉兴市桐乡二中的学生沈佳奕在参加完良渚研学后写道:“长河必有源头,伟大的民族必有根与魂,通过参观良渚博物院和古城遗址,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代中国的辉煌文化和智慧传承。
”多元的互动体验和完整的展示体系,带来了高人气。
申遗成功以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已接待包括全国少数民族参访团、甘孜州对口支援地区青少年参访团、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港澳青年浙江行”等境内外访客900余万人次。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01日 04版)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