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要加大精准脱贫力度,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扶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强化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中央财政新增扶贫投入及有关转移支付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坚持现行脱贫标准,确保进度和质量,让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多年来
以精准扶贫的方式扶持贫困地区
走上可持续的自我发展之路
改变山山水水间贫困群众的生活面貌
全力助推脱贫攻坚战役取得实效
今天小编带你前往贵州
看看那里的驻村书记
是如何带领贫困百姓脱贫致富的
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山坳,这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贫困地区之一。说起贵州,人们总会惯性思维地想到一个“穷”字;而在贵州,还有一句话叫嫁人不嫁“威纳赫”。“威纳赫”指的是威宁、纳雍、赫章三县。这三个县是急剧脱贫的贵州更加困难的地区,是需要在交通、经济、产业、三农问题上打通的“最后一公里”。
他,是农民的孩子,所以更懂得“脱贫”二字的沉重;他,履职于中央企业,却扎根贵州省纳雍县小山村近两年,而且扎得下来;他,用一腔热血把对乡亲们的深情扎根、躬耕于此,把自己的所学、思维传授于人。他,就是2015年按照国家电投、贵州省委《关于选派第一书记抓精准扶贫的工作安排》,经贵州金元纳雍电厂党委推荐,派驻到纳雍县阳长镇街上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李占宏。
初到村里的李占宏带着扶贫任务而来,却也不知道从哪开始扶起。于是他给自己制定了计划,先摸底。李占宏手持精准扶贫“四看法”评估表,挨家挨户走访,精准识别困难户,做到客观真实,让全体村民信服,让贫困户满意。
通过四看法,共确认出贫困户58户共136人,完成了一户一档资料的收集归档,为下一步精准“滴灌”打好基础。
“要想富,先修路。”虽是一句俗语,但道出了扶贫工作的精髓。街上村虽然离镇上只有短短的七公里,但全是土路,有的地方甚至没有路,七公里的路要走上两个小时以上,一下雨路途泥泞不堪出行困难。
李占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通过多次协调沟通,申请到政府资金120余万,完成罗家寨通组路、车田断头路、大水沟通组路共4.015公里的硬化工作,以及完成11户7条共600米连户路、4户130平方米院坝硬化。申请到贵州金元帮扶项目资金,帮助建设车田小河桥梁工程,解决了街上村村民出行受阻难题。
“水是生命之源”,为了解决村民安全用水,李占宏与村民一起爬山涉水寻找水源,不辞辛劳地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参与搬运饮水工程的水管,在搬运的过程中,一个十余岁左右的小男孩主动帮李占宏扛起水管,李占宏忙说“不用不用,你太小了”,但是小男孩什么也没说,还是固执地帮忙,或许因为李占宏做的是村民盼望的,才能收获到这样无声的感谢。
这样的民生工程还有很多,例如危房改造,帮助全村低保对象申请民政部门低保,解决生活上的临时困难等等。
“精神贫困”是扶贫攻坚的最大敌人,“等、靠、要”思想不破除,精准脱贫目标就不可能如期实现。这两年,李占宏一是当好惠农政策“宣传员”,二是当好村情民意“调查员”,三是当好富民强村“参谋员”,四是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
海雍村养牛项目
核桃寨村养鸡场项目
夜校培训
村民脱贫致富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实施能人带动,以现有大树脚辣椒、西瓜、蔬菜基地和2个母牛养殖场为示范,扩大宣传,增强示范效应,增加农民信心,以点带面,以点促面,通过能人开展“农民技术讲课”,带动一大批农民主动创业,带动一大批农民技能提升,现已有12户贫困户申请“特惠贷”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实现由“扶贫”向“脱贫”转变。
在定点扶贫地区
人民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一年比一年富起来
一个不能少,一个不掉队
国家电投用爱的支点
撑起温暖的天空
今天
点击标题看看全文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加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