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工业集团是我国核科技的开拓者,创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中国第一颗氢弹、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核电站等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和人民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国核工业的管理经历了从三机部(第三机械工业部)、二机部(第二机械工业部)、核工业部、核工业总公司到中核集团的历史变迁。
1956年,第三机械工业部成立。
1958年,第三机械工业部改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主管核工业和核武器。
1982年,改名为核工业部。
1988年,核工业部撤销,组建了中国核工业总公司。
1999年,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组建为中国核工业集团。
今天的中国核工业集团于2018年,由中核集团和原中核建设集团合并重组而成,产业涵盖核能利用、天然铀、核燃料、核技术应用、工程建设、核环保、装备制造等。
中核集团成员单位有:说到这里一定要注意,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不是中核集团的分支机构,是直属于国资委的央企。
下面主要介绍下中核集团的上市公司:1.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电于2008年1月成立,总部位于北京,投资控股秦山核电、江苏核电、福清核电、海南核电、三门核电、漳州能源、辽宁核电等七大核电在运、在建核电基地,拥有控股子公司 28家,总资产超过4000 亿元,公司市值超过1200 亿元,员工总数超过 18000 人。
从2022年年报,职工薪酬总额合计731622.82万,职工人数17090人,人均薪酬42.81万。
2.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建是一家以核电工程、工业和民用工程建设等为主营业务的大型国有控股上市企业,拥有国际原子能机构授权设立的全球唯一一家核电建设国际培训中心,2016年6月6日,中国核建成功在A股市场挂牌上市。
从2022年年报,职工薪酬总额合计1017026.17万,职工人数43364人,人均薪酬23.45万。
3.中核国际有限公司中核国际于2002年6月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03年1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2009年6月收购当时于加拿大上市西部公司69.5%的股权,2010年3月收购一家于非洲尼日尔公司37.2%的股权。
中核国际集团面对全球丰富的铀资源市场,充分利用海外平台优势,发展为国际知名企业。
从2022年年报,其他员工成本为1553.4万港币,其他员工人数19人,人均员工成本82万港币。
4.中国核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致力于新能源电站投资、建设、运营三位一体业务模式,不断加大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电站投资业务占比,稳步发展电站EPC业务。
从2022年年报,员工成本为7583.3万港币,其他员工人数278人,人均员工成本27.3万港币。
5.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中核科技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苏州铁工厂,于1997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涉及阀门制造、检测、核技术应用以及金融等领域,是国内核电阀门领域的领军企业。
从2022年年报,职工薪酬总额合计21552.02万,职工人数1173人,人均薪酬18.37万。
6.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在原中国同位素有限公司基础上重组设立,聚焦核医疗健康及辐照应用两大产业方向,致力于提供核医学整体解决方案、放疗整体解决方案以及辐射技术推广应用,2018年7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上市。
7.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由清华大学出资成立,同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9年12月,由清华控股变更为中核资本,形成了核技术应用、智慧能源、数字信息、成果转化主干产业集群。
从2022年年报,职工薪酬总额合计435974.85万,职工人数11123人,人均薪酬39.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