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限电不是目的,是利好绿色工厂的政策最近,全国各地蔓延着一股限电风暴。
江苏、云南、浙江、广东、湖南、安徽等地的工厂,相继被拉闸限电或错峰限电。
限电之风不仅波及工厂,还影响到了东北居民,要知道,大兴安岭地区现在晚上最低只有-3度。
通常限电都会有“预告”,而东北的这次拉闸,竟然毫无征兆,到底发生了什么?原来,东北电力供应已经出现了严重缺口,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事故拉闸”来进行限电。
这种级别的限电,不仅会影响工商用电,也会影响居民用电。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突然“刹车”的情况呢?其实,在这之前,东北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
9月中旬,各省已经启动了多轮有序用电措施,但是由于大部分工厂执行并不到位,没有听从错峰用电的建议,结果就是无人响应,电力供应赶不上需求。
由于我国电力供应70%靠火电厂,而目前全国煤价在高位并且产量和库存较低,导致火电厂的存煤就快不够用了,因此现在必须通过限电,来保证电网安全。
东北拉闸限电,还没有波及全国其他地区,倘若煤价继续上涨而电价不涨的话,恐怕还会有地方要紧急“刹车”。
不过,原来这样的拉闸限电本是可以避免的事情。
导致今天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各省没有严格完成中央下发的节能减排任务,没有推动工厂的产业升级,为了眼前利益让中国制造业还是处于高能耗的状态。
实际上,中央留给各地工厂升级的时间是充裕的,很可惜没有当回事。
就像明明有3年时间准备高考,有的学生只愿意花3个月时间突击一下。
当这样的心理占了多数,政府和工厂只会我行我素,惘然不顾。
国庆节前的这波拉闸限电,虽然是各地临时抱佛脚造成的,但其实这也是中央送给工厂的一份大礼:在碳中和大背景下,中央的政策会利好绿色工厂。
02为什么要打造绿色工厂?什么是绿色工厂?创建绿色工厂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战略性任务,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组织推动绿色工厂创建,加快技术创新的产用合作,推动重点标准制修订,引导技术服务与评价等市场化机制建立。
优选在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机械、汽车、轻工、食品、纺织、医药、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选择一批工作基础好、代表性强的企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通过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建设改造厂房,预留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所和设计负荷,合理布局厂区内能量流、物质流路径,推广绿色设计和绿色采购,开发生产绿色产品,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淘汰落后设备,建立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机制,推动用能结构优化,实现工厂的绿色发展。
绿色工厂不仅是个荣誉,还有实质的奖励。
很多地区对绿色工厂不仅提供50~200万的一次性补贴,还会提供绿色信贷、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在遇到停产限产等政策下发时,可以获得豁免,不影响工厂的正常生产。
当然,奖励并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工厂实现产业升级。
说到绿色工厂中的标杆,不得不提到TCL。
早在2017年,TCL的大部分制造基地都铺设了光伏发电系统,不仅环保,这样级别的限电也不会受到影响。
TCL在绿色工厂中的投入,超过了2.1亿元,节约用电超过1亿度,碳排放量至少减少12万吨,这次工厂的产业升级,给企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公众口碑。
拉闸限电后,不少工厂都在紧急采购柴油发电机,而TCL早就做好了布局,高下立判。
而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不仅使用了光伏发电系统,还有更多绿色工厂的环保黑科技。
你能想象废弃塑料瓶可以变成复合机的外壳吗?你能想象废牛奶塑料桶,可以变成碳粉瓶吗?柯尼卡美能达依靠再生材料,不仅让废塑料没有流入到环境中难以降解,还提升了产品品质,并且降低了材料成本。
他们的厂区,不仅有黑科技加持,还践行着绿色生活。
工人们在用餐后,会自觉根据分类流程做好垃圾分类。
而平常使用的卫生纸,每次的使用也是限量的,扫一下码才能取用。
有一家标签行业的龙头外资企业,也上榜了中国的绿色工厂,它就是艾利丹尼森。
这家企业的环保意识非常超前,他们生产的标签不仅可以降解,竟然还可以堆肥!艾利丹尼森的标签产品通过相关环保认证,可以作为土壤调节材料或覆盖物安全回归土地,甚至有些胶水也是可堆肥的,在需要时可以与纸类或薄膜类面材结合使用。
这些产品是最适合工业堆肥的,它们通过特定湿度和温度水平来帮助分解。
可堆肥商品通常由植物基材料制成,必须通过严格的第三方测试,以确保分解、生物降解和无毒。
以上3家绿色工厂的代表企业,无论是工厂还是产品,从生产端到生活端,都对环境非常友好。
企业的格局越大,商誉当然也越好,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受到了市场的认可。
03绿色工厂跟中小厂有啥关系?说起绿色工厂,大家都会联想到大厂、上市公司,毕竟绿色工厂想的是长期发展,不是眼前盈利,光伏系统虽好,但是贵啊。
那绿色工厂是不是跟中小厂就没有关系呢?当然不是,中小厂目前还没有能力申报绿色工厂,但是可以打造“无废工厂”。
如何打造无废工厂?只有两个简单的要求:1)车间的废料应该分类回收;2)无法回收的废料应该及时清运。
那么,如何回收车间的废料呢?我们以模切行业为例,模切行业的生产材料主要是塑料及少量的复合料。
而塑料是有很多类型的,比如PP、PET、PVC等等。
那么,作为模切厂,首先就要培训车间工人,准确识别废料类型。
比如这家有2000人的工厂,他们邀请了深圳市绿环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去到自己的车间,让环保管家们去分辨自己的材料类型,然后对工人进行培训。
只要做好了废料分拣,就极大地提升废料的再生利用率。
原来生产加工后剩下的各种材料,都以为是工业垃圾而丢掉,这样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没极高的处置成本。
这个公司原来每年至少要花10万处理掉它的垃圾,现在每年可以靠卖废料赚20多万。
虽说废料能够100%的回收是最理想的,但是实际上,由于分拣成本、运输成本,从经济上来说暂时做不到完全回收,所以有部分的废料,就会变成工业垃圾进行处置。
工业垃圾处置最大的问题是在贮存端,大部分人对待垃圾的态度就是随意处置,所以并没有太多企业建立了工业垃圾房,在工厂爆单的时候,工业垃圾在园区随处可见。
这样让人触目惊心的垃圾量,在下雨后,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建议设立工业垃圾贮存间。
这样的贮存间,不仅能让工业垃圾有了归宿,培养工人的环保意识,也能让清运车辆高效处理工业垃圾。
04碳中和大局下,中小厂如何破局?如果说绿色工厂是政府对工厂环保意识的背书,那无废工厂便是碳中和大局下的一小步。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海外疫情泛滥的原因,各家工厂订单如雪花般飞来,中国也就成为了制造全球商品的大基地。
也许很多工厂觉得这是赚钱的好机会,但是千万别轻易被眼前的繁荣所蒙蔽。
首先,订单多了,就代表企业用电多了,这会给各地区电网增加极大的压力,并且由于我国多数地区采用火力发电,所以用电越多,碳排放越多。
其次,订单多了,必然需要采购更多的原材料,如果废料没有得到良好的处置,势必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现在很多垃圾焚烧厂已经在满负荷运作了,导致大量垃圾必须填埋处理,你能想象自己生活在一堆垃圾里吗?所以,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说,订单多,不见得就是好事。
有远见的工厂一定会提前做好布局,把环保理念融入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管理中,帮助工厂提升环保意识,实现产业转型。
回看中国这70多年,制造业的发展,实属不易。
50年代,百废待兴,极少生产消费品的工厂,工厂主要是原材料的采挖;60~70年代,虽有消费品工厂,但国家由于资源不足,实行以票易物,工厂生产再多的商品也只能在仓库吃灰;80~90年代,引入港商、外资,国内工厂生存空间受到了影响,不少工厂断臂求生;00~10年代,互联网导致了消费升级,国内需求大增,但竞争极其激烈,很多厂在风口过后,只剩一地鸡毛;20年代开始,中央环保督察对制造业重拳出击,很多工厂不堪压力只能关停。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越来越强的祖国,离不开越来越绿色的工厂。
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如果工厂有颜色,那一定是再生绿!点个赞,祝愿祖国国庆快乐,也祝愿所有的工厂,成为更环保的无废工厂!—完—本文作者:黄坤,85后环保媒体人参考文献:[1] 东北拉闸限电与能耗双控无关,这三点才是真实原因[2] 127个药企被评为绿色工厂[3] 绿色工厂、循环经济,TCL的CSR报告藏着多少环保秘诀?[4] 探访无锡绿色工厂,揭秘环保黑“柯”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