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是近现代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征程。
电能对人类的意义十分重大,它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动力、照明、化学、纺织、通信、广播等,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电能让人类社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高度,进入了电气时代,极大地推动了工业革命,使科技得到飞速发展,达到以往无法企及的地步。
现代社会的发展基本到了离不开电的程度,电能与普通人的生活都已息息相关,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新技术进行发电及储能。
截至目前,我国有很多种发电类型,主要包括: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地热发电等。
据统计,中国2023年全社会发电量为94935亿千瓦时,继续保持增长。
根据最新的数据,我国发电类型的占比情况如下:·1、火力发电。
火力发电简称火电,是利用可燃物作为燃料生产电能的工厂。
2023年我国火电装机容量13.9亿千瓦,其中煤电11.6亿千瓦,同比增长3.4%,占总火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83.41%。
统计局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火力发电量62657亿千瓦时,约占我国总发电量的65%。
·2、水力发电。
水力发电是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等技术经济问题的科学技术。
水力发电利用的水能主要是蕴藏于水体中的位能,为实现将水能转换为电能,需要兴建不同类型的水电站。
2023年我国水力发电约占全国发电总量的14%,发电量为12859亿千瓦时。
·3、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可再生能源。
2023年我国风力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9%,约为8859亿千瓦时。
·4、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辐射的能量转换为电能。
2023年我国太阳能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约为5845亿千瓦时。
·5、核电。
轻原子核的融合和重原子核的分裂都能放出能量,分别称为核聚变能和核裂变能。
在聚变或者裂变时释放大量热量,能量按照核能-机械能-电能进行转换,这种电力即可称为核电。
2023年我国太阳核能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5%,约为4347亿千瓦时。
·6、生物和地热能。
生物发电是指生物利用自身的一种特殊化合作用而产生的电能。
人类可将生物所发出的电能进行收集、转化成为一种新的生物能源。
地热能发电是将地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2023年我国生物和地热能发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约为1640亿千瓦时。
这些发电方式各有优缺点,例如火力发电成本较低,但排放废气较多;水力发电环保、安全、稳定,但建设成本高;受地理条件限制,新能源发电污染小,但稳定性欠佳等。
我国发电类型的占比情况显示了国家在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发展非化石能源发电。
尽管煤电和水电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发电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这就预示着未来能源结构将进行调整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