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新闻网讯,4月26日,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暨中国清洁电力峰会盛大开幕。
本届博览会以“清洁能源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中国贸促会建设行业分会等单位共同举办。
下面介绍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他们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委员、专职副理事长王抒祥先生;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先生;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郭奎龙先生;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和振伟先生;中国美国商会会长何迈可先生;中欧能源合作平台主任弗罗拉·坎女士;韩国电力公社中国支社支社长白相郁先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先生;酒泉市人民政府市委常委、副市长庞柒先生;以下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专职副理事长)、华北电力大学新型能源系统与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志轩先生的致辞。
王志轩: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我向大家报告的题目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展望。
主要是讲三个方面,第一是发展的现状,第二是问题,第三是相关建议。
首先在讲现状的时候我想简要讲一下什么是新能源,什么是火电,可能大家在座的都想,这个知识为什么还要讲,在能源电力转型的过程中,因为中国和世界上其他的一些国家可能在新能源以及像非化石能源、清洁能源等等方面的定义可能存在一些差异,所以在实际工作,大家有时候虽然看的都是同样的数据,但是内涵不完全一样。
比如说我们经常讲到的非化石能源、清洁能源,包括新能源,新能源对我们来讲应该说这是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定义,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特别是生物质能,但是有的专家就认为,比如说地热能就不是新能源,当然这有不同的看法。
另外可再生能源里面,包括了水能和其他的非化石能源,在清洁能源里面,我们中国从能源消费里面,像天然气也作为清洁能源。
当然还有就是随着转型的发展,比如说大量的新能源电力,可能会生产氢能或者其他的能源,这些能源它到底算什么呢?因为它的占比也很大,我把它称作为三次能源,当然这个概念并非普遍的概念,主要是为了解决我们大量的这种新能源或者是电生产的能源。
另外大家特别谈到中国火电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是与煤电划等号,包括最近我看到一些数据说,中国的煤电占比是多少,实际上他讲的是火电。
实际上面火电里面也有新能源,新能源火力发电。
比如说生物质能,它本来也是火电,还有独立的以及参与绿氢和绿氨的一些能源等等。
另外在火电里面像沼气发电、余热余压余气,包括垃圾发电等等,这些进入到非化石能源里面,简要讲中国在2023年中,煤电的发电量占比是58%,有时候我就听说中国煤电占比还有70%多,这里面可能把装机容量和发电量搞混了。
中国天然气发电量占比33.3%,而且有5%是新能源或者是叫做非化石能源发电。
随着能源转型的深入,火电这样的概念里面有新能源有非化石能源,这个也提醒大家注意。
下面我讲一下全球能源消费,新能源发展很快,但是化石能源仍然为主,左边这个曲线里面最高的是石油,这是能源消费,这不是能源生产,石油最高,其次是煤炭,再下来像水能以及到最底下这个是新能源或者是非水可再生能源。
然后黄色的线了核电。
从数字里面可以看出,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里面80%仍然是化石能源,全球81.8%。
中国是81.6%,美国是81.1%。
也就是说化石能源仍然消费是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一定要看到新能源的发展很快,这个图可以看出来。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占比也不断提高,另外新能源的成本也不断下降,这个图主要是四个方面,一个是光伏,一个是太阳热发电,一个是陆上风电,一个是海上风电,总体来说新能源的成本,就一度电的成本都是呈下降的趋势。
尤其是光伏发电,2010年以来,成本下降了82%。
这个PPT是中国的关于新能源发展的补贴,一个是电价的附加,就整个用电的附加,开始是不断提高的,最高提高到一度电1.9分,但同时这个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上网电价是不断下降的,从2000年大部分补贴取消,当然现在还有一些海上风电有一些补贴,但总体来说新能源的发展脱离了补贴的情况。
下面这个图是中国能源消费的整体情况,可以看出第一个中国能源消费随着改革开放推进,能源消费总量是不断增加的。
第二可以看出来,最下面的是以煤为主。
第三可以看出来,煤消费的占比是不断下降的。
第四可以看出来就是非化石能源的总量和占比也是不断提高。
右下角的图说明什么,在终端能源消费里面,中国电能的消费提高得很快,现在已经占到了大概26%左右。
但是中国目前的能源消费仍然是以煤为主,煤炭的消费的占比现在还有55%,但同时也可以看出来非化石能源消费是不断增长。
下面这个图是关于全球的新能源发展的一个展望,主要看左上角的这个图有4块,一个主要是讲的化石能源消费是下降的,同时电力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的氢它是一直在上升的,当然那三根线里面主要是三种情景。
其他的三张图都说明了整体新能源发展的情况。
从全球的非燃料发电的比重里看,发电最高的或者是最多的仍然是煤电,其次是天然气发电,然后是水电,新能源发电已经超过了核电,这是整个的情况。
中国和全球发电能源比,它到底差距在什么地方呢,中国的煤电比重要高大概24个百分点,但是天然气的比重低20个百分点,中国石油发电比重基本没有跟全球比的话,电低5个百分点。
总体来说,中国煤电的高实际上是和天然气的低之间形成这样一个关系。
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来看我们跟全球是基本持平,而且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全球的平均水平。
这是2023年光伏、风电持续高速增长,上面的数字是整个基本情况,下面有三张图,左边是光伏发电和风电装机容量的一个情况,中国的风电主要是从2006年开始,而光伏或者是太阳能发电是从2012年开始,这么短的时间,应该说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一个国家,现在太阳能发电装机已经超过了风电,但是太阳能发电的发电量仍然低于风电。
右边是各种电源的比重。
现在到2023年底,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38.6%,风电占比是9.36%,光伏占6.18%,风电加光伏加起来的电量占比是15.54%,全球这个比例大概14%到15%之间,所以已经超过了全球的平均水平。
但是煤电的发电量仍然是占主导的,煤电的发电量现在应该是占57.9%,气电是3.3%。
2022年的时候我们水电仍然是第二大发电量的电源,但是2023年风电光伏加起来已经超过了水电,成为中国第二,第一还是煤电。
当然前面的领导已经讲过了,2023年中国的风光增长非常快,尤其是光伏,一年就投产了2.16亿千瓦,这是超过了全世界投产的大概60%以上。
第二个方面简单讲一下问题,我在想问题的时候,大家想想不同的主体不同的角度当然能找出问题,新能源发展当然现在面临问题,我就自己思考,我们看待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到它的系统性,下面这个图是我昨天刚刚画的,从中国双碳目标提出来以来,有新能源的发展首先是政治决定,然后是有发展需求,最后要落实到安全、经济,或者叫做公平转型,我们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看。
但是中间涉及到中国的政府、市场主体和目前一些制约性的一些因素。
当然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和“1+N”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
核心它要通过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来推进新能源的发展。
我之所以画出这么一个图,我们可以看出来自上而下,我们需要有一个传导,但是我们政策和其他的目标也有一个自下而上的一个传导。
比如说技术的发展,可以视我们目标进行修整,我们2023年整个风电光伏发电的总量,已经完成了原来“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但是我们还要发展,大家可以想想,整体上根据我这个图来看,其中它要改变一个因素,其他的方面都要变化,所以我们现在大规模的发展,快速的发展新能源必然引起整个这里面相关要素的变化,这就是我们也在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系统加以考虑。
我们简单看一下1+N政策体系,它涉及到这么多内容,所以当我们研究需要出来政策的时候它实际上也是一个互相关联的一个因素。
从我们表象来看,我们目前新能源发展一个方面,从宏观上来看就是中期目标,中短期目标,实际上是难以确定,我们确定的规划目标,很快就超出了。
另外多目标的实现很难协调,我们不仅仅是要低碳,还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再就是政策之间和需求之间,或者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协调。
目前来看,我们很多省市的配电接入分布式电源的承载能力已经满足不了发展需求,甚至有的省份已经没有承载能力。
还有技术标准的修订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需求。
一些地方市场化的改革对于一些新能源的发展,由于没有区分好新老新能源发展的情况,可能使得一些新能源收益大幅度减少。
还有部分地区新能源发展配储能的要求也不尽科学。
还有整个新能源产业发展自身的无序竞争等等。
当然有很多问题,不是一下就能够可以解决的,或者很难理解。
我举一个理解,比如大家说新能源配储能中电联分析说,只有6%的利用率,但是这个事情我也请教过很多专家,6%你认为它太低,什么时候合适呢,实际说很难有人能提出来,说明这个问题它不同的储能用于不同的功能,它到底多少合适,我们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当然我们经常说,比如说德国还有国际社会哪一个国家新能源发展非常之快,我们国家的情况因为中国14亿人口这么一个大国,我们看一看,在我们光伏来看,青海省的光伏发电量的占比已经超过了28%,大家注意,我用的是发电量。
有两个省超过了15%,有三个省超过了12%。
从德国,德国的光伏发电量现在是12.1%,我为什么把这个列出来是因为一个礼拜之前有一个专家就问我,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光伏这么一点比例就接受不了了,德国50%的光伏发电为什么电网就可以接受得了,实际上是把发电的装机有一些情况也不完全情况。
这里面也可以反映出来,在中国各个省新能源发展可能还是不平衡的。
当然,在去年国家能源局发了文,要开展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能力提升措施评估。
因为它是六个试点,结果表明除了浙江省以外,其他五个试点省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布式光伏消纳制约的情况,这是从电网的角度经过评估所得的一个结果,这也就是说,比如河南大部分的县市已经没法接受分布式新能源发展了,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到,这是现状的评估,随着配电网改造的加强,会有更多的承载能力。
第三是解决瓶颈制约的一些建议。
我从两个方面谈,一个是宏观层面,宏观层面第一是认识层面,认识层面主要是讲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意义。
因为新能源发展我认为它不仅仅是应对气候变化,因为它也包括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能源产业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需要。
就是不要单纯看它是不是双碳,实际上新能源我们在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的时候,那时候并不是根据双碳,我们要充分了解它的系统性作用。
第二是加强构建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角度来看,新型电力系统的特征和内涵,中央深改委已经明确,就是20个字,5个方面。
前三个方面12个字主要谈的就是能源三角,就是安全、低碳和经济的关系。
供需协同主要是体现在体制机制方面,灵活智能是体现在电网系统的物理形态及运行机制,就是数字化和智能化。
供需协同传统的时候一般要供应满足需求,但是在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下,供需之间互相协调,这也需求侧要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
第三从全局、长远看,要强化能源电力发展规划。
规划主要解决宏观路径、综合平衡、基本导向问题。
这里面要注意统筹能源发展和国家安全,坚持规划先行,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兼顾。
要坚持大力发展新能源,要坚持稳定发展新能源,也要坚持协同发展。
这是我们能源转型的一个基本需要,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一个需要。
最后是从解决当前问题的角度看,这就不是建议了,因为我们国家能源局已经提出来了2024年的一个目标和任务,以及它的基本要求,这个文件已经公开发表。
第一这个文件提出了2024年的新能源发展的一个目标,左下角,这个大家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另外提出了大力推进非化石能源发展的要求,这里涉及到大型的风电、光伏基地,涉及到海上风电、供热发电、分散式的光伏和分布式光伏的开发,还有农村的能源革命等等内容。
另外还涉及电网智能化改造微电网的建设,推动虚拟电厂以及电力系统的应急基地的建设,以及可靠性管理。
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试点,这个试点文件里面都有,因为时间关系,我也都不讲了。
这里面包括了农村能源革命、电网基础设施和区域发展。
国家能源局已经印发了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比如说要加强配电网的改造,同时2024年可能要出台消纳责任权重,消纳责任权重过去是分配到各个政府和配电的主体,2024年印发的这个消纳责任权重要落实到重点行业企业,而且提出了底限和上限的概念,因为要修订分布式管理办法。
除了已经出台的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在2024年是从管理方面、监管方面、推进市场方面还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
我就向大家报告这么多,谢谢!注:本文系能源新闻网整理自“2024中国清洁能源博览会专家讲座暨中国清洁电力峰会”专家讲座环节实录,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