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自循环发电”,别成又一次水氢车式炒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1   来源:风电设备   作者:风电滑环   浏览次数:27
核心提示:在尚无论证的情况下就断言能打破能量守恒定律,给人一种炒作之嫌。近日,限电潮席卷多地。在这个节骨眼上,广西南宁隆生达发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声称研发了一种“不需要任何原材料、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发电技术,该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据其官网介绍,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注研发生产电容补偿式自循环发电机组企业,属于国家高科技,国家新能源,高科技企业。上述专利发电技术名为“一种电容补偿式自循环发电系统”,可以“只利用自身储存电源起动,就源源不断发电和输送电”。该公司称,其“已经完全突破了能量守恒定律,而是通过电子杠

   

在尚无论证的情况下就断言能打破能量守恒定律,给人一种炒作之嫌。
近日,限电潮席卷多地。
在这个节骨眼上,广西南宁隆生达发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声称研发了一种“不需要任何原材料、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发电技术,该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
据其官网介绍,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注研发生产电容补偿式自循环发电机组企业,属于国家高科技,国家新能源,高科技企业。
上述专利发电技术名为“一种电容补偿式自循环发电系统”,可以“只利用自身储存电源起动,就源源不断发电和输送电”。
该公司称,其“已经完全突破了能量守恒定律,而是通过电子杠杆和机械杠杆的原理,达到无功补偿自循环发电的效果”。
听起来这是一个相当令人振奋的发明,不只能解决电荒,还能输出更多的能源。
不过,对于这种创新型的发明技术,人们的第一反应可能还是真假难辨。
判断真假当然需要行业专家进行调查、辨析和论证,但目前似乎还没有专家论证,这就需要从一些常识和程序来判断“自循环发电”的真伪。
从申请发明专利的时间和程序看,该专利在相关网站上的申请目前处于“实质审查生效”阶段。
据了解,专利申请的程序是,提交申请、受理、初步审查、实质审查、授权发证。
现在处于“实质审查生效”阶段意味着专利进入实审状态,但尚未授权发证。
这也意味着该专利经过审核,如果符合授权条件而授予专利权,但是,也有可能不符合授权条件而被驳回。
因此,该公司的“自循环发电”目前并未获得最终的专利授权,其在官网公示的所谓的专利号只是专利的申请号。
除了程序,该公司的其他一些提法也难以认定,如称其为“国家高科技,国家新能源,高科技企业”,这些都需要证实,另外这是一家成立时间仅有3年的小微企业。
当然,这些情况并不能否认该公司拥有真实的“自循环发电”技术,但需要专业的审核和证明。
另一方面,判断“自循环发电”的真假需要从已有的科学认知和原理来分析。
该公司称“自循环发电”技术“完全突破了能量守恒定律”。
但是,多少年来,亦有人声称其发明打破了能量守恒定律,但最终也是无法打破。
能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表明,人们设想的以机械的手段在不获取能源的前提下,持续向外界输出能量的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的。
此后,还有人提出了第二类永动机,即从单一热源吸热来让机器不间断做功。
尽管这种永动机有能源输出,但是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并不能实现。
因为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具有方向性:机械能可以转化内能,但内能却不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按照该公司的表述,其打破能量守恒定律的是,“不需要任何原材料、不受任何外界干扰”,但这本身就违背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而且也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机械能可以转化内能,但内能却不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当然,该公司提供了一个可能信服的解释——利用自身储存电源起动,源源不断发电和输送电,通过电子杠杆和机械杠杆的原理,达到无功补偿自循环发电的效果。
这个表述虽然有些烧脑,但可以解释为:以电发电,如同水力、火力(煤炭)和核能发电一样,先得有能量输入,才能让发电机转动发电。
除了水力、火力和核能外,现在又有了电能(力)发电。
那么这个最初的电能从何而来,如何能持续获得电能并保持向发电机输入而源源不断发电,以及用来发电的输入电能是否远远小于产生的电能输出。
如此才有可能让电能发电不亏本,否则就无法源源不断地发电。
但是,按照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用电发电还需要减去在发电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即内能不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因此,“自循环发电”是如何保持源源不断地发电,既需要专家论证,也需要获得基本的科学理论证实。
在当前限电的大背景下,如果能有一种“自循环发电”的技术把电力源源不断供给人们以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求,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科学突破。
但是,在尚无论证的情况下就断言能打破能量守恒定律,也给人一种炒作之嫌,进而引人怀疑其为一种谋利行为。
比如可能想借此炒作,加快专利审批,同时如果有人不明就里,可能还可以吸引一些投资,结局难料。
这方面此前已经有相关教训,如水变油、水氢发动机、立体快巴等。
不可否认,“自循环发电”是一个有想象力的发明,也许能解决能源问题,但首先得有科学论证。
在没有论证、也没有科学原理充分解释以及专利还没有授权的情况下就对外发布,难免让人觉得不靠谱。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杨蓉 题图

 
关键词: 风电叶片 风电塔筒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