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企业热议二十届三中全会 | 中核集团:聚焦核强国建设 打造世界一流核工业集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01   来源:风电齿轮箱   作者:节能风电   浏览次数:99
核心提示: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问题,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问题,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历史担当。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三中全会都聚焦改革议题。
其中,国资国企改革每次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议题。
《决定》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全局,作了集中部署,鲜明标定了国资国企在新征程上深化改革的方位、前行的节奏和工作的重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后,国资国企系统第一时间通过各种形式认真学习全会精神。
通过深入学习,国资国企系统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坚定了认识。
为了更好地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024年8月1日出版的《国资报告》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学者、中央企业,结合自身体会,对会议精神进行深入解读。
今天,我们为您分享第一篇企业署名文章《聚焦核强国建设 打造世界一流核工业集团》——聚焦核强国建设打造世界一流核工业集团文 ·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资报告》杂志2024年第8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简称《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行动纲领。
《决定》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根本要求是按照“三个集中”的要求,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中核集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国资委工作要求,坚定履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资央企的新使命,以打造世界一流核工业集团为目标,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效益,向改革要活力,推动中核集团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巩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显著提升。
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3年度考核位列央企第6,连续19年国务院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A级,连续5年国务院国资委党建考核A级。
突出抓好“四个坚持”,保障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入实施一是坚持建立一套好机制。
完善组织领导机制,设立中核集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统筹协调相关改革重点任务。
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各党组成员、总部部门分别划定“责任田”,分工负责改革工作。
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开展“整体·协同”专项行动,推动破解重点、难点、堵点改革问题。
二是坚持制定一个好方案。
全面承接中央方案内容,结合核工业高质量发展实际,制定中核集团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严格审查二级单位方案台账,确保编制质量,推动三级单位建立改革任务台账。
三是坚持营造一个好氛围。
开展改革系列培训,邀请改革领域知名专家讲课,组织赴行业先进企业调研学习,累计培训干部职工达2万人。
四是坚持上下一心抓落实。
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多次对改革工作做动员部署,全系统18万干部职工积极响应,逐项逐条落实改革任务。
大力推进功能性改革,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一是强化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坚持推动“热堆—快堆—聚变堆”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加快实施,部署实施了“核工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等一批科技计划。
滚动更新关键核心技术“卡点”清单,建立三个“1”攻关机制,即一张卡脖子清单、一张图谱、一份攻关报告,取得了“华龙一号”、高温气冷堆、“玲龙一号”等一批重大成果,三代、四代核电走在世界前列。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刷新了我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
二是高标准打造先进核能原创技术策源地。
建立“1-2-3”工作机制,即“一本台账”“两个项目库”“三级工作体系”,聚焦“强化原创技术供给”等五大策源地建设的重点任务,部署推进“加强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等11项行动计划。
与清华大学等高校构建“强核心、大协作”协同创新体系,在国务院国资委支持下打造先进核能原创技术策源地。
三是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聚焦优化完善科研主体与生产主体间的利益分享机制,在铀浓缩领域创新建立内部成果转化有偿反馈机制,打通“科研—生产—运行”利益回归链条。
成立中核集团燃料元件产研专项工作组,形成燃料元件产研协同利益分享方案,指导推动天然铀领域建立产研协同利益分享机制。
四是强化核科技创新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
积极推进高层次人才托举工作,优先推选在重大工程、重点科研任务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参加上级部委组织的人才计划、推优评选。
2023年新增2位院士,1人和2个团队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
核工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一是推动核工业优势主业发展。
加速构建以核电为主体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着力打造核电产业链“链长”,中核集团控股在运核电机组26台,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18台,核电总装机容量4383万千瓦。
核能多用途利用不断扩展,核能供热、核能供汽示范项目均已正式投产,积极发展核能制氢产业。
核燃料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核燃料元件加工生产有效保障国内需求。
持续壮大核技术应用产业,同位素及制品保持领军地位,辐照产业规模跃升行业第二。
二是积极培育具有中核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提出具有中核特色的“8+3+2”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2023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1106亿元,占总营收的39.4%。
发布我国首个知识服务和科研行业大模型——中华知识大模型,首次实现碳-14全面国产化供应。
高起点布局聚变未来能源产业,成立聚变专业化公司作为推动未来产业的实施主体;在国务院国资委指导推动下,联合34家央企、高校、科研机构组建聚变创新联合体。
三是推动核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实施智能核电厂等14个产业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优化数字化信息产业组织体系,全速推进数字核工业建设。
中核集团全面自主可控的经营管理平台核智枢(ERP)启动试运行,数字铀矿山实现“千里之外、一键采铀”。
中国核电、中核工程入选国务院国资委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
四是坚定不移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建立海外项目清单式管控机制,发布海外代表处与区域内单位的协同机制。
“华龙一号”成功走出国门,巴基斯坦C5项目破土动工,牵头完成ITER项目核心安装工程。
安全发展底线更加牢固一是强化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以信息化、标准化、核安全文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健全安全环保治理体系,确保核安全绝对安全、万无一失。
所有在运核电机组保持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核电安全稳定运行业绩继续领跑国际。
所有核设施安全环保风险全面受控,核与辐射安全保持良好纪录。
二是提升铀资源保障供应能力。
持续加大国内勘探找矿和海外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夯实国内开发、海外开发、国际贸易、战略储备“四位一体”天然铀保障供应格局,铀资源战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天然铀国际贸易额连续三年位列全球第二。
中核集团在新疆伊犁盆地成功建设国内首座千吨级大型绿色铀矿山示范工程三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
研究制定加强供应链管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组织各二级单位绘制供应链图谱,形成供应商关系分类管理清单及风险应对台账,强化风险识别与管控。
巩固深化体制机制性改革,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一是推进集团化、集约化、一体化运作。
中国核电构建六个集约化中心;中核铀业将所属126户企事业单位重组整合为12个产业集群;中国原子能核燃料系统压减内设机构总数、主要在岗人数;将中核汇能、新华发电、同方股份、中国同辐等提级管理;将中国宝原与中核华建一体化运作,组建中核集团资产管理平台。
二是持续推进法人压减。
把法人精准压减作为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抓手,将法人管控与亏损微利企业治理、“控股不控权”企业整治、“两非”企业剥离等联动。
“两核”重组以来累计压减法人493户,管理层级全面控制在四级及以内。
三是加强外部资源整合与合作。
与大唐集团、中国石油、航空工业、中国华能等多家单位在核电项目开发、可控核聚变研发等多个项目上签署协议,与江西、福建、甘肃等地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现代化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一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分层分类优化党组(委)前置研究讨论重要经营事项清单,差异化编制六种类型治理结构的党组织决定和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事项清单范本及“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范本。
二是全面强化外部董事队伍建设。
建立“1+1+N+X”标准化外部董事配备模型,提高配备的科学性、合理性。
推动二级子企业建立外部董事人才库,规模达818人。
创新开展年轻专职外部董事培养试点,优化专职外部董事队伍年龄结构。
畅通专职外部董事与企业现职领导人员双向交流通道。
三是全面推进市场化经营。
深化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经理层成员全面实施,总部及二三级子企业51.7%的管理人员参照经理层成员的方式落实管理职责。
落实三项制度改革,2023年集团总部及二三级子企业36.8%的新聘管理人员实行竞争上岗,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率为3.0%。
加强收入分配激励,系统推动科研院所薪酬改革。
企业管理绩效明显提高一是提升控股上市公司质量。
作为央企首创,举办集团上市公司集中投资者交流季活动,实现与五大交易所进行战略合作,市值管理正向赋能效果明显。
二是推进管理提升行动。
大力提升重大工程组织管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新能源运营管理等重点领域管理水平。
制定印发《集团公司组织管理大纲》,明确集团公司各级管理定位及权责界面,有力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和效率。
开展管理创新成果评选,优化评审方案,进一步提升成果质量,2023年获国防企协管理创新奖共115项。
改革专项行动加快推进一是推进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
中国核电、同方威视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首批200家名单,创建方案在国务院国资委评估中获A+。
二是推进价值创造行动。
创建“核创卓越”价值创造闭环体系,穿透至六大领域的全过程管理,为长期价值创造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五方面价值。
2023年价值创造行动在国务院国资委考核获评A级,全年取得570项标志性成果,集团内评选形成7家价值创造领先企业、17个典范模式和21个标杆项目。
三是推进品牌引领行动。
创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品牌,打造“华龙一号”国家名片,入选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首批优秀成果。
中核集团连续3年入选中央企业品牌建设能力TOP30榜单,2个品牌案例、1部微电影入选国企品牌“双百榜”。
四是深入推进“科改”“双百”等国企专项工程。
2023年“双百”“科改”专项行动在国务院国资委考核位列央企第三,所属12户“科改”“双百”企业中11户为标杆、1户为优秀。
创新建立中核集团改革示范培育库,筛选出11户首批入库企业,作为“科改”“双百”企业预备力量。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核工业集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
核工业作为高科技战略产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在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将争当“排头兵”“先行者”。
核工业迎来加快发展的“黄金十年”,中核集团作为国家核科技工业主体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工作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一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推动核能“三步走”战略实施,加快推进一体化快堆、可控核聚变等战略性牵引性科技研发。
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加快提升基础研究能力,优化国家级研发平台和科研能力布局。
加大尖端领军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二是加快建设核工业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挥核工业产业链链长作用,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积极推动核工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可控核聚变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核电、核燃料、核技术等全产业链“走出去”,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三是进一步全面深化国企改革。
以功能性改革为重点,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高水平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抓好专业化整合和市场化重组,深入开展专业领军、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品牌引领、“科改行动”“双百行动”等专项行动,加快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四是充分发挥安全支撑作用。
强化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确保核安全绝对安全、万无一失。
发挥核能优势,打造“核水风光储蓄”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
落实天然铀战略资源保供责任,加大国内勘探开采和海外资源开发力度。
新征程上,中核集团将牢记使命,砥砺前行,锐意变革,创新求变,推动核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核工业集团,全面建设核工业强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左右滑动查看2024年第8期目录将“国资报告”设为“星标”扫码进入小程序阅读《国资报告》电子刊

 
关键词: 风电招聘 节能风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