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规模与增长(1)规模扩大:近年来,光伏产业规模持续快速扩大。
2023 年,我国光伏产业总产值超过 1.75 万亿元,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主要制造环节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 64%。
2023 年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 216.88 吉瓦,同比增长 148.1%,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超过 110 吉瓦、占比超过 50%,反超分布式光伏。
(2)增长动力: 1、能源转型需求: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能源的重视,使得减少碳排放成为重要目标,光伏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驱动产业规模扩张。
2、技术进步: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不断提高、成本持续降低,提高了光伏发电的经济性和竞争力,进一步刺激了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推动产业增长。
3、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出台补贴、税收优惠、上网电价政策等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如中国对分布式光伏项目给予补贴和优惠,德国等欧洲国家实施上网电价补贴政策,促进了光伏市场的发展。
(3)光伏产业近 5 年的大致发展规模情况:2020 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 4820 万千瓦,同比增长 60.1%,全国光伏项目发电 2605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6.1%。
我国光伏产业链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到 82.7 万吨、357GW、318GW、288.7GW,同比增长均超过 55%,光伏全行业总产值突破 1.4 万亿元人民币,年出口额突破 500 亿美元。
2021 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全年新增装机容量在国际市场位列全球第一,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从 2013 年的 12.92GW 增长至 2017 年的 53.06GW,年均增速超过 40%。
2022 年中国光伏产业链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到 82.7 万吨、357GW、318GW、288.7GW,同比增长均超过 55%,光伏全行业总产值突破 1.4 万亿元人民币,年出口额突破 500 亿美元。
中国光伏产品(组件、硅片、电池片)出口额首次突破 500 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超过 90%,组件占比超过 80%。
2023 年中国光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主要制造环节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 64%,行业总产值超过 1.75 万亿元。
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 216.88 吉瓦,同比增长 148.1%。
其中受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等拉动,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超过 110 吉瓦、占比超过 50%,反超分布式光伏。
硅片出口 70.3 吉瓦,同比增长超过 93.6%;电池出口 39.3 吉瓦,同比增长 65.5%;组件出口 211.7 吉瓦,同比增长 37.9%。
2024 年上半年据北极星不完全统计,上半年硅料扩产规模达 20 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 73.68%;硅片扩产规模 165GW,同比下降 62.67%;电池扩产规模 175.8GW,同比下降 71.26%;组件扩产规模 136.2GW,同比下降 72.09%。
二、产业链结构完整产业链:中国已形成从硅料、硅锭 / 硅棒 / 硅片、电池片 / 组件、逆变器到光伏产品应用等全球最完整的全产业链。
多晶硅生产、硅片制造、电池片生产、组件封装以及光伏系统安装等环节协同发展,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业效率和竞争力。
配套产业:包括逆变器、胶膜、边框、支架、线缆、储能蓄电池,乃至生产设备、系统集成、后期运维检测等各环节,为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产业机会和就业岗位。
三、市场竞争格局(1)国内竞争: 1、企业数量增加:众多企业进入光伏领域,导致市场竞争加剧,部分环节出现产能过剩,如多晶硅、硅片等,引发企业间的价格竞争,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受到一定影响。
2、技术创新竞争: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成本,竞争焦点集中在提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研发新型光伏材料和技术等方面,如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的研发。
(2)国际竞争: 1、贸易壁垒:一些国家设置贸易壁垒,如加征关税、限制进口等,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国际贸易造成阻碍。
同时,美、欧、印等世界主要市场大力发展本土光伏制造业,并强化对中国产品的贸易壁垒,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了国际竞争压力。
2、市场份额争夺:全球范围内,各国光伏企业争夺市场份额,中国光伏产业虽然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但面临来自其他国家企业的竞争挑战,需要不断提升技术和产品优势,以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
四、区域发展布局(1)国内布局: 1、产业集群形成:江苏是全国光伏制造大省,集中了全国一半左右的重点光伏制造企业,涵盖全产业链;安徽省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光伏产业链集群;河南省完善光伏材料到电站的产业链条;江西上饶提出打造国家级光伏先进制造业集群;宁夏银川着力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建成全国光伏材料新硅都;浙江嵊泗鼓励发展智能光伏产业;合肥市要建成世界一流光伏制造基地和创新应用桥头堡。
2、各地特色发展:不同地区根据自身资源和优势,在光伏产业发展中各有侧重,如有的地区侧重硅料生产,有的地区侧重组件制造或分布式光伏应用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2)国际布局: 中国光伏企业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与当地企业合作等方式,降低贸易壁垒的影响,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同时,其他国家也在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投资和发展力度,全球光伏产业的区域分布逐渐多元化。
五、发展趋势与挑战(1)发展趋势: 1、能源互联网融合:光伏与其他能源形式(如风能、水能、储能等)的融合更加紧密,通过能源互联网技术实现多种能源的互补和优化配置,提高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拓展光伏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场景。
2、智能电网建设:智能电网的发展为光伏电力的接入和消纳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能够有效解决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对电网的影响,促进光伏产业的大规模发展。
3、分布式光伏增长: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居民屋顶、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领域的应用将继续增加,其灵活性和适应性满足了不同用户的能源需求,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2)面临挑战:1、消纳问题:分布式光伏没有并网接入容量的问题在越来越多的地区显现,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给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带来挑战,部分地区出现弃光现象,影响光伏产业的发展。
2、市场交易与收益模式变化:光伏电力参与市场化交易已成大势所趋,光伏的发展模式和收益模式面临很大变化,企业需要适应新的市场规则和价格机制。
3、非理性投资与行业内卷:非理性投资及扩产现象频发,引发低价中标、价格内卷等行业问题,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的盈利能力。
4、外部环境压力:强制投资配套、强制储能配比和用地困难等老问题仍然困扰着行业发展,同时国际上贸易壁垒和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