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进一步明确了国内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量对应绿证的核发、交易及相关管理工作,标志着国内绿色电力消纳体系进一步完善。
《规则》明确了国家能源局负责绿证政策设计,而国家能源局资质中心具体负责绿证的核发工作;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北京和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则负责绿证交易平台的建设运营和绿证交易的组织。
目前绿证市场已成为新能源发电不可忽视的力量,绿证核发范围为几乎所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
上半年,国家能源局核发的绿证数量达到4.86亿个,同比增长13倍。
全国参与绿证市场交易的买方企业和个人主体数量为3.9万个,同比增长4倍。
《规则》第一次引入核销机制以及对常规水电项目绿证核发规定,将对整个新能源发电市场乃至上市公司产生持续影响。
何为绿证?2024年以来,可再生能源电力逐渐成为主流。
截至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量达到16.53亿千瓦,同比增长25%,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总量已超过煤电。
同期,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1.56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35.1%,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合计占比20%。
绿证是我国绿色电力交易制度的关键词。
绿证,全称绿色电力证书,是一种代表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电子凭证。
它主要用于标识和交易可再生能源发电所产生的环境效益。
绿证核心目的是促进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通过为绿色电力提供一个可交易的市场机制,增加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经济吸引力。
当一定量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被送入电网时,相应的绿证将由国家能源局或其他授权机构核发。
通常情况下,1个绿证代表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
绿证可以在特定的交易平台上买卖,允许发电企业出售绿证给其他需要减少碳足迹或履行可再生能源配额的企业或个人。
这种交易使得绿证成为可再生能源项目的额外收入